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办的是铁案 用的是真情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赵萌萌 本报驻盘锦记者 孙硕辰 | 发布时间: 2025-03-13 09:45

  在辽河人民法院办理的这几起案件中,有复杂的遗产纠纷、琐碎的邻里矛盾,还有棘手的债务执行。这些纷争不仅关乎个人的权益与情感,更牵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辽河人民法院审判执行法官用法律的智慧与温情,化解一个又一个纠纷,理清老百姓的家长里短。

  证据链中见人性

  法条之中显温度

  2023年12月,97岁的李某某离世后,因未留遗嘱,其留下的房屋和银行存款引发子女间的激烈纷争。

  李某一、王某一将同父异母的弟弟李某二告上法庭,诉讼过程中,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从遗产分割方式到老人财产处置,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亲情在利益面前岌岌可危。

  面对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承办法官王雪洁深知,单纯依据法律条文判决并非难事,但如何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修复受损的亲情,才是真正的挑战。

  审理全程,王雪洁充分尊重双方意见,耐心倾听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通过老人日记、护工证言、银行流水等23项证据,还原赡养真相:被告李某二夫妇十年如一日贴身照料,老人临终前神志清醒,交付给被告70余万元银行卡的行为,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赠与。同时,考虑到被告尽到主要扶养义务且老人已有70余万元财产倾斜,判定房屋由子女三人均等分割。

  该认的孝心用证据说话,该分的家产按法律办事。

  这一判决,既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又充分兼顾亲情伦理;既守住了公平底线,又给亲情留了退路。这种带着“人情味儿”的公正判决让当事人打心眼儿里觉得:法律这杆秤,既能称是非曲直,也能量人心。

  以情说理解心结

  调解修复邻里情

  原告杨先生房屋上方是被告家的露台,受露台防水老化等因素影响,每逢下雨天,杨先生家里就跟着遭殃。无奈之下,杨先生将楼上邻居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做好露台防水工程并赔偿各项损失3万元。

  “简单判决解不开双方的心结,而且鉴定费用高、耗时长,还可能给双方当事人造成诉累。”受理该案的承办法官余晓婷深知此类案件如果一判了之的影响。

  于是,她从法理、情理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向双方当事人告知责任和利弊,将以往案件评估鉴定结果给原告提供参考,让其降低诉求,并告知被告因其家中露台在其产权范围内,该露台属于专有部分,而非物业公司服务范围内,所以,无法追究物业公司的责任;另一方面以情说理,劝导双方当事人远亲不如近邻,讲解邻里和睦的重要性。

  经过法官多次沟通与耐心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被告当即赔付了原告7000元损失,而物业公司也答应协助楼上业主做好防水,原告向法院撤回起诉。

  简单判决难以化解根源矛盾,还可能破坏和睦的邻里关系。法官的耐心调解,让这起邻里间的纠纷既实现了案结事了,又维护了邻里之情。

  执行利剑破困局

  百万权益得维护

  申请执行人张女士与一对夫妻债务人之间存在百万债务纠纷,不幸的是,债务人因车祸离世,唯一继承人却选择隐匿财产,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对此,辽河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刘欣毫不退缩,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素养,踏上了这场艰难的执行攻坚征程。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刘欣深入研究案件,全力寻找执行线索。面对复杂的财产状况,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执行了债务人的房产、公积金和企业年金等财产,张女士的合法权益得以切实维护。

  事后,张女士委托代理人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这不仅是对刘欣个人工作的高度赞誉,更是对辽河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