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撤诉!法官搭桥助政企握手言和——辽河人民法院成功化解1.5亿元政企合同纠纷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盘锦记者 孙硕辰 | 发布时间: 2025-03-13 09:25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既是打好打赢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关键支撑,更是核心竞争力。政企纠纷的化解之道,考验的不仅是司法智慧,更映照着一方水土的法治成色。近日,辽河人民法院成功破局一件历时7年的政企矛盾,以和平化解政企纷争的司法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深刻内涵。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盘锦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一行人走出辽河人民法院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起纠缠多年的公租房采购纠纷,随着一纸撤诉申请的提交,终于尘埃落定。

  时间回溯至2017年,盘锦某区政府为加快公租房建设,与本地某房企签订2.4亿元公租房采购协议。谁料市场风云突变,房价下行、验收标准分歧等问题让政企双方矛盾渐生。至2024年5月,房企在多次协商无果后,将某区住建局诉至辽河人民法院,追索1.5亿元尾款及利息。

  这起诉讼看似是简单的合同纠纷,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影响。政企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及时有效化解,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对于企业而言,这1.5亿元的尾款及利息关乎着企业的经营发展;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妥善处理这起纠纷,也考验着其依法行政的公信力和治理能力。

  辽河人民法院在此时接过这一重担,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厚厚的资料摊开,占了一整个办公桌面。承办法官张剑鸣详细阅卷,分析案件事实与市场形势,敏锐察觉到案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若机械判决,可能引发政府公信力受损、公租房交付延迟、企业资金难以执行的‘三输’局面。”张剑鸣多角度研判后,决定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以和谐化解为目标,全力开展调解工作。法官团队多次深入走访、调研住建局、财政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双方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辽河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华伟在召开政府各相关部门参加的案件协调会上参与协调。“这起案件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它关乎着众多居民的安居梦,也关系到我们地区的营商环境。”

  陈华伟表示:“案子再拖下去,房子可能会烂尾,民心也会凉透,我们不能让这起案件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

  经过深入剖析案件利弊,多轮艰苦沟通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和解,给付了房企1.5亿元尾款,企业主动撤诉。

  记者手记

  这样的结果,不仅仅带来了政企双赢的美好结局,更充分体现了法治力量对营商环境的修复与建设作用。辽河人民法院以积极主动的作为和刚柔并济的司法手段,成功重塑了政企之间的互信关系;运用调解的智慧,将原本具有对抗性的诉讼转化为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这无疑是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