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以关闭“免密支付”之名骗走27万……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营口记者 齐岚 整理 | 发布时间: 2025-03-11 09:40

  核心提示

  因骗子谎称购物平台的“免密支付”要扣款,被害人按照对方要求操作想关闭“免密支付”避免损失,没想到却导致27万元不翼而飞。营口老边警方接到报警后,跨越2000公里,远赴省外开展侦查工作,与涉案银行卡开户行沟通对接,协调解冻返还事宜,成功将被骗的27万元追回。

姜清瀚

  办案人:姜清瀚

  职务: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边城派出所教导员

  元宵节前,我们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边城派出所突然接到辖区居民金某的报警电话。金某的声音显得有些紧张且无助:“警察同志,我可能遇到诈骗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

  放下电话,我和同事立即驱车赶往金某家中。在路上,我大致了解了情况:金某在家中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业务员,谎称金某在购物平台上开通了“免密支付”,每个月要收取800元费用。金某信以为真,为避免损失,就按照对方“客服”的要求在手机上操作,结果银行卡里的钱不见了。

  到达金某家中,我们见到了焦急的金某。她告诉我们:“警察同志,我每个月的退休金就那么点儿,这800元对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生怕自己的钱被扣,就赶紧问‘客服’怎么关闭‘免密支付’。”

  金某的话让我心头一紧,这明显是一种典型的诈骗手法。我安慰金某:“您别急,我们会尽全力帮您追回损失的。请您详细描述一下当时的操作过程。”

  金某回忆道:“那个‘客服’让我点击了一个陌生网址链接,然后让我输入银行卡短信验证码。我当时没多想就照做了。后来发现银行卡里的27万元不见了。”

  听到这里,我心中已经有了判断:这就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我们立即回到派出所,第一时间对接营口市公安局老边分局反诈中心,对涉案银行卡进行冻结。“如果比骗子晚一步,成功止付的希望会变得很渺茫。”我心里清楚,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反诈中心的协助下,我们成功锁定了接收诈骗款项的银行卡。

  随后,我和同事跨越2000公里,远赴省外开展侦查工作。途中,我们多次与涉案银行卡开户行沟通对接,协调解冻返还事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月12日元宵节成功将被骗的27万元资金返还给金某。

  当从我们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钱时,金某激动地说:“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这些都是我的养老钱,要不是你们及时帮我,我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着金某脸上的笑容,我们也感到无比欣慰。这笔失而复得的巨款让金某过了个安心的节日,更让她感受到了公安的力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