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驻辽部队建立369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累计解决涉军案件纠纷千余起,为部队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这是一份扎扎实实的数据,更是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在建军90周年之际,强军兴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省法律援助也在默默奉献,为部队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让普法100%覆盖到军营
201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涉军维权工作已经有章可循。如何开展?怎样开展?成为我省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问题。令人欣喜的是,仅仅三年的时间,全省各乡镇、街道武装部纷纷挂牌成立“军属之家”,已组织法律专家、骨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法律援助进军营”活动100余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提高了官兵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
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有力的普法宣传已经成为开展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摸清底数,才能够对其中的法律问题有通盘的掌握、全面的了解。
覆盖率是否等于成绩,由数据来说话。以辽阳为例,这里更注重对军人军属的日常服务,通过“12348”热线、网络和微信等方式为军人军属做无偿法律咨询服务。短短三年,为军人军属提供有关婚姻、土地承包、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累计解答咨询电话近200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社会、部队和谐稳定。
法援工作站稳固军心民心
去年,全省涉军维权工作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召开,会议对在全省涉军维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军地29个单位和37名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成绩,来自于36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扎实工作;肯定,来自于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对促进军地融合作出的努力。
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战士一心报国,国防才能强大。在营口法援中心,5名律师齐上阵,一个月时间里为多名战士答疑解惑,化解纠纷。一系列的活动,受到部队官兵们的热烈欢迎,部队领导表示,希望能与法援中心长期合作,把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针对部队特点,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既增强了官兵法律意识,提高了维权能力,又保护了官兵隐私权,也促进了军人安心服役,有力地维护了部队和谐稳定。”
法律援助工作站,既为军队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又稳固了军心民心。
创新突破开展异地办案
针对驻抚部队类型多、服务难度大的实际,异地维权更是一大创新突破。
雷锋团战士小王家在庄河市,其母在自家大棚务农时与同村村民发生争执被打伤,事发后9个多月在当地迟迟没有得到处理。抚顺市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启动异地法律援助联动机制,与庄河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承办此案,经过法院审判,小王母亲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全部支持,并收到了全部赔偿款。近3年来,抚顺已先后妥善解决跨地域涉军案件纠纷26件,受到了部队官兵及其家属的热烈欢迎。如今,开拓异地办案的“抚顺经验”已经走向全省,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都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三年守望相助,和衷共济。三年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加强涉军法律援助工作是新时期赋予法律援助机构的神圣使命,这既给法律援助工作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也对法援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全省的法援工作者们将用心、用法做好涉军维权工作,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拥军维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