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墙之隔的充电桩“嗡嗡”噪声如何平息?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张乐悦 | 发布时间: 2025-03-05 10:27

  “那声音老大了,晚上根本睡不着觉。”家住沈阳市大东区东北大马路附近的王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道,“感觉就像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让人特别难受。”据王女士描述,自从楼下安装了充电桩后,经常被充电设备运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所打扰。特别是夜间风扇运转的声音,让她和家人无法正常休息。

  另一位居民李奶奶也表达了同样的困扰:“我们岁数大的,需要安静的环境来保证睡眠质量。可是每到晚上,那些充电桩的噪声就特别明显,而且是不间断地响,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休息。”

  接到居民举报后,沈阳市大东生态环境分局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我们在实地考察中发现,这组充电桩与最近的居民楼仅相隔不到十米的距离。不仅是充电设备本身产生的噪声,还有一些车主在夜间充电时会在此停留,打电话或聊天,这些人为因素也加剧了噪声污染。”

  “根据住建部的相关规定,充电桩的审批权并不在我们生态环境局手中,但我们一接到投诉就立刻介入处理。”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大东执法大队大队长魏锋解释道。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记者来到现场体验,在一辆正在充电的小汽车旁,可以清晰地听到充电设备运行时发出“嗡嗡嗡”的声响,尤其是在设备侧面和后面,噪声更加刺耳。

  面对如此严重的噪声问题,生态环境局决定采取行动。首先,他们与充电桩运营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要求对方尽快提出解决方案。运营单位表示愿意配合整改,但由于涉及重新铺设电缆和迁移设备,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最终,经过多方协商,运营单位同意投资20万元重新铺设电缆,并将充电设备迁移至马路另一侧。此次调整不仅解决了噪声问题,还改善了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

  3月3日,记者在整改完成后再次来到现场,发现原本嘈杂的充电区域变得安静了许多。居民们也纷纷表示,自从充电桩迁移后,夜晚终于恢复了宁静。“现在好多了,真的感谢有关部门的努力。”王女士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休息了。”李奶奶高兴地说。

整改前和整改后

整改前和整改后

  记者手记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未明确充电桩低频振动标准,住建部2018年《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中“不宜小于10米”的间距要求亦非强制条款。当绿色出行需求撞上公民安宁权,法治当为公共利益画出更精准的刻度线。因此,充电设施审批部门在规划选址时,应充分考量设备运行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新能源设施建设规范也应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