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历久弥新,精神的力量超越时空。即便过去了大半个世纪,我们依然能从身边的“雷锋”事迹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聆听辽宁政法干警的雷锋故事……
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里都闪闪发光。
法庭响起正义之声
★ 讲述人: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杨威
法槌落定之时,旁听席爆发出阵阵掌声;庭审结束,受害人家属在法庭放声大哭。
这些声音,让我两年多的奋斗有了更深的意义。
2021年寒冬,沈阳市公安局邀请我介入于某凯等22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侦查工作。
打开卷宗,桩桩件件触目惊心:这个盘踞数十年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不仅公然到受害者家中吸毒滋事,还以暴力手段使受害者不能生产、经营,甚至诱骗民营企业家出境赌博……
“绝不能让正义缺席!”我心里暗自发誓。那段时间,“5+2”“白+黑”,只为与时间赛跑,办公室就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阅卷、提审,向公安机关提出600多条补充证据建议……随着补侦工作的展开,我码放进档案柜里的卷宗从130册变成了220册,从打印机吐出来的80余万字的审查报告、2万余字的起诉书上,字字句句都是老百姓在漫漫长夜中的无声呐喊。
2024年4月的庭审现场,我带领公诉团队出席法庭,指控22名被告人10个罪名、25起违法犯罪事实。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对所有被告人均作出有罪判决,主犯于某凯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
庭审后,受害人家属哭着紧握住我的手,频频点头,久久不愿放开。掌声、哭声,都成为法庭上的正义之声。
不只是监管更是救赎
★ 讲述人:瓦房店监狱十一监区副监区长 于勇
“于队,新年好啊!祝您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要是没有您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还得多久才能和家人团聚,非常感谢您。”今年大年初一,电视里回放着春晚喜庆的声音,电话里传来刑满释放人员王某的拜年话。
从抵触改造到积极改造,提前7个月释放回家过年,这变化,真好。
王某曾在我负责的监区服刑,刚入监时,他仿佛把自己隔绝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不仅抵触改造,还拒绝和任何人交流。于是,我开始试着找王某谈心,从沉默寡言到敷衍回应,又从敷衍回应到打开心扉,每次谈心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变化。原来,王某犯罪后懊悔不已,对家庭,他充满愧疚;对生活,他觉得毫无希望。
“只有争取早日出狱,才能尽早尽孝!”得知了王某的“心事”,我一边开导一边鼓励,终于在他的眼中又看见了希望的火苗。
从那以后,王某仿佛脱胎换骨——他积极主动改造,还常主动找我交流改造心得,感谢我对他的帮助。最终,王某提前7个月释放,回家过了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监狱警察,我们的工作不只是监管,更是救赎。每一个罪犯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而我们的职责,就是用爱心与耐心,帮他们找到回归正轨的方向。
雷锋同志在平凡岗位上,以不平凡的付出,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在这高墙之内,雷锋精神也激励着我用行动践行使命,为每一个罪犯点亮希望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新生。
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雷锋的确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绞尽脑汁都要把它搞懂。
海量账目中找突破
★ 讲述人:葫芦岛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陈星
像我这样的“80后”,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一代,哼着唱着,我就长大了,成了一名守望公平正义的人民检察官。
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我办理了葫芦岛市第一例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第一例把持基层政权涉黑案件。
在办理涉案人员23人、涉嫌罪名10余种、涉案事实达50余起的常某某等人涉黑案件中,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据材料存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架构不明显、涉及的各起违法犯罪事实之间缺乏联系、危害性特征证据不足、证据之间矛盾等现实问题。为了捋清办案思路,我像“钉子”一样“钉”在办公室,“钉”在卷宗中。
我没日没夜地认真审查该组织涉及四家公司的全部账目材料和资金流水,用了数天时间,终于在海量的账目中发现了四家公司在经济上存在的关联。随后我以此为突破口,顺利引导侦查机关以被害人为线索,按照账目、流水,有针对性地重新调取笔录、搜集相关证据。为了将嫌疑人绳之以法,将案件办成铁案,我和同事还重新梳理了所有涉案事实及证据材料,将零散的违法犯罪事实分类归纳,逐案分析、逐案完善。我们成功梳理出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暴力、资本积累、高利放贷及暴力讨债等发展阶段,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共出具192条的书面退补意见,案件卷宗从受理时的46册增加至140册,形成审查报告近1800页。
最终,该案成功起诉,所有涉案人员均获有罪判决,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嚣张气焰。
眼中重燃希望之光
★ 讲述人: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 鉴铭宇
这是让98双眼睛重燃希望之光的故事。
1998年改制浪潮中,沈阳市标准件六厂被厂长刘某以“零资产转让”方式买断,改制协议里的“职工养老保险由新企业承担”,成了老工人们二十年噩梦的开端。当这些把青春献给车床、献给齿轮的老工人颤颤巍巍地捧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垫付社保时,他们布满皱纹的眼角泛着泪光:“国家不会不管我们,对吧?”
2015年,当判决书终于来到手中,98位平均年龄65岁的老工人却发现,曾经轰鸣的厂房早已转让多手,现变成高档楼盘,企业账面上只剩3.2元存款,执行回款成为奢望。没有经营活动、没有经营地点、没有经营人员、法定代表人年龄已高且下落不明,客观的情况对案件推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作为执行法官,我通过仔细翻阅企业改制档案,最终将突破点锁定在一人独资公司上,能否突破常规思维调查法定代表人配偶名下财产情况,进而处分法定代表人的相应财产份额呢?经过连续奋战,往返7家银行、3地房产局,最终发现被执行人企业法定代表人配偶王某用卖厂房款购买房产3处的线索……
和解协议签订那天,刘大爷看着我们整理的二十年间职工垫付明细表,双手微微发抖。当73岁的赵师傅拿到补发的养老保险时,他给我们深深鞠了一躬。
结案后,我结合此案撰写的《关于完善企业改制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现在,每当路过改制企业原经营地点时,我都能想起老人们那一双双激动得颤抖的手。
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一生就像他在日记中所写,铸就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
用爱点亮孩子孤途
★ 讲述人:铁岭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六检察部主任 武秋生
那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我在梳理案件资料时,一个特殊的案子跃入眼帘——2021年,因家庭矛盾,小宇(化名)的父亲将母亲杀害后自杀未果,法院判处其父亲无期徒刑,年仅15岁的小宇和弟弟小刚(化名)成了孤儿,只能暂住在远房亲戚家。
发现案件线索后,我们第一时间决定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带领第六检察部干警深入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多次前往他们的住处和曾经就读的学校,与老师、邻居交流。
其间,我突然接到了小宇亲戚的电话:“小宇离家出走了,找了几天都没找到。”
我们心急如焚,赶忙联系民政部门,进一步核查小宇亲属关系,最终了解到,小宇不辞而别是到长春市投奔其表叔了,他认为自己作为哥哥,有责任照顾弟弟,希望早日挣钱供弟弟读书。
一个只有15岁的孩子,他的思想包袱太沉重了,我们马上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在申请到救助金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为小宇和小刚寻找了合适的寄宿学校。但要让他们顺利入学并不容易,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办理一系列繁琐的手续。我们一家一家单位跑,一份一份材料准备,终于让两个孩子顺利入学。
“又长高啦!”“学习进步啦!”“小宇考上中专啦!”之后,我们还将这两个孩子纳入支部党建帮扶联系对象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陪陪他们,他们也每次都会带给我惊喜。
愁眉苦脸的蚕农笑了
★ 讲述人:大石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刘成鑫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次遇见村民老尤的情景。在寒冷的冬季,他驾驶着一辆连车窗玻璃都缺失的破旧面包车,载着裹着厚棉被的妻子,从黄土岭驶向检察院,全程一百多里地。“你是这边管事的呗?有人卖假蚕药把我们的蚕都药死了,害我赔了100多万元!”老尤的话像连珠炮一样“轰击”过来。
几年前,老尤夫妻俩将半生积蓄投资养蚕,因购买到劣质蚕药,导致柞蚕大面积死亡,不仅全部积蓄损失一空,还背负了巨额的债务压力,但因老尤报案时已经时隔多天,公安机关无法提取幼蚕标本,导致关键性证据灭失,经两级院复议复核后,对农药售卖者作出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看完卷宗后,看着坐在我面前的愁眉苦脸的老尤夫妇,我暗下决心,无论多难,必须解决!随后,我与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对案情进行了深入研判,并前往沈阳、鞍山岫岩等地,与省内8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就原鉴定意见进行了论证。
那段时间,老尤每三两天就打一个电话问我案件进展情况,对此,我一边多方搜集证据,另一边则多次约见销售方余某。约谈中,我不断释法说理:“老余啊,我之所以和你谈这么多次,是我觉得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老尤的情况你也看见了,他这种情况不是你的假蚕药导致的吗?当初公安立案你也交了90万元的保证金,你不是拿不出钱的情况啊。”在不断的劝说中,余某和老尤达成了和解,余某赔偿老尤经济损失105万元。协议签订后,老尤来到我的办公室,欲言又止。我握着老尤的手,笑着说:“老尤,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现在放春蚕还来得及,待秋蚕收茧后,我去你家里回访,你让嫂子炒一盘蚕蛹,我和你一起庆祝丰收!”
案件能有这样的结果,我比老尤还高兴!
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雷锋把生命中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将春天般的温暖带给同志。
两年时间结下一份牵挂
★ 讲述人:本溪市公安局南芬分局一大队大队长 陈永华
这是我来南芬工作的第12年,也是我认识刘姐的第2个年头。
两年前,我们在检查收购站时见到了刘姐。当时的她又黑又瘦,左手缠着纱布吊在脖子上,一看就知道骨折了,刘姐请我们进屋,用另一只手为我们倒水。
刘姐经营了一个废品收购站,丈夫多年前病逝,她独自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两个孩子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山东,很少回来。
收购站位于一处百平方米左右的低洼空地,周围用木板、铁板围成了栅栏,刘姐就居住在空地中十多平方米左右的平房中,屋内又黑又乱。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得知,刘姐在两个月前不慎摔了跤,左臂骨折,就用一只手洗衣、做饭、收废品。
我被眼前这个吃苦耐劳的女人深深感动,暗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她。后来,每逢节假日,我就抽空带着米面油去看望她,帮她做些体力活,听听她有什么难处。
一天,刘姐告诉我,她多年前投资废铁收购时被人拖欠十多万元,正在互联网上找人帮其要钱,但网上人员要刘姐先付500元启动资金。
“网上人员不稳妥,我帮你联系法院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刻劝住她,并帮她通过正规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刘姐感叹道:“多亏有你啊!差点又被骗了!”
两年了,刘姐已经成为我的一份牵挂。
地毯式排查解噪声心结
★ 讲述人: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浑河站东派出所副所长 柴兆勇
我依然清晰记得2023年夏天金大爷第一次来我们彩霞警务室的情景。那天,他眉头紧锁、脸色憔悴,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开口:“我这日子没法过了!每天晚上楼上叮叮当当的,吵得我睡不着觉,连饭都吃不下了!”
看着他焦急的神情,我心头一紧,赶紧安抚道:“金大爷,别着急,这事儿我们一定帮您查清楚。”说完,我立刻带着网格员和志愿者赶到金大爷家,在他家各个房间仔细听了半天,但什么声音都没听到。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了排查小组,对整栋楼展开了地毯式排查。“我们家晚上九点就休息了,孩子睡得早,哪敢弄出什么动静。”住在楼上的小孙对我说。“我们晚上就看会儿电视,八点半就睡了,楼上楼下都挺安静的。”住在楼下的王阿姨也说没听到过什么声音。
就这样,我们一层层排查,一户户走访。楼道里的感应灯随着我们的脚步声忽明忽灭,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家各户的生活作息。汗水浸透了大家的衣服,膝盖因为频繁上下楼梯而酸痛,可我们始终没有发现有什么噪声。
时间一天天过去,金大爷看到我们为了他的事情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心里渐渐有了变化。有一天,他主动找到我,语气缓和了许多:“小柴啊,可能是我听错了吧,你们这么辛苦,我心里过意不去。”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暖,笑着对他说:“金大爷,您别这么说,这是我们的职责。只要您能安心生活,我们再辛苦也值得。”后来,金大爷再也没有来社区反映过噪声问题,他的精神状态也慢慢好了起来。
这件事持续了半年多,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但看到金大爷逐渐平静下来,我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深知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在大事上体现,更是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彰显。每一次的耐心倾听,每一次的细致排查,都是对人民负责、对社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