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用勇气和智慧融化坚冰——记凌源第二监狱六监区三级警长张子祥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孙庆 本报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5-02-28 09:56

  ·个人简介·

  张子祥,199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19年入警,现任凌源第二监狱六监区三级警长,曾荣获“优秀警官”“优秀公务员”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微信图片_20250226140600

  用爱敲开紧闭的心门

  从警之路从不坦途,需要用细心耐心扛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对于青年民警张子祥来说,如何快速适应监狱工作,如何教育转化罪犯,成为了他警察职业生涯里的“必修课”。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监区罪犯马某存在顽固的自杀倾向,让民警很是头疼。面对这一难题,张子祥主动请缨,决心走进马某的内心世界。几轮谈心谈话后,他发现马某当初是吃了没文化、不懂法的亏才误入歧途。他还发现马某极为孝顺,母亲病重住院不能床前尽孝,是导致他悲观厌世的根本原因。

  为了彻底转化马某,张子祥抽出时间前往医院探望马某的母亲。听闻马某母亲去世的消息,张子祥驱车百公里赶赴葬礼现场,回到监区后,他把拍下的一段段视频拿给马某看,马某泣不成声:“张警官,谢谢您,看见我妈走得很安详我也就安心了,这份恩情,我这辈子不会忘!”张子祥趁热打铁,经常与其谈心,陪他走出丧母之痛。见时机成熟,又劝说马某考取他感兴趣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刑满释放后,马某利用监狱所学的技术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名能自食其力的合法公民。如今,马某在来信中幸福地分享他“全新的人生”,他写道:“我现在工资又涨了,工厂老板总夸我是技术大拿,孩子也在好好上学,我一定靠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地把日子过好!张警官,您是我一辈子的恩人,我永远不会忘记!”

  危急时刻勇挑重担

  挽救灵魂需要春风化雨,守护安全则需雷霆万钧。张子祥除了是个挽救迷途灵魂的引航人,还是当机立断、冲锋在前的实干派。去年10月末的一天,习艺现场的暖气管路加压试水时突然破裂,“砰”的一声,大量的暖气水从“天”而降,把所有人都浇了个不知所措。张子祥心头一紧,习艺现场人员密集,电器线路还多,如不及时断电,很可能会引发短路,甚至是触电、失火!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冲向总闸,猛地拉下去!

  习艺现场的电器设备一旦浸水,那就是集体财产的重大损失!时间不等人,顾不得脱下外衣,张子祥带头冲向前去。半小时后,大伙儿一样一样数着被抢救出来的设备,手磨破了、脚压肿了,却浑然不知,身上虽冷,可挽救财产损失的成就感让大伙儿心里暖暖的……

  微光汇聚铸就不凡

  张子祥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中,用他的执着守护着监区的平安,将青春交付给了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消极抗改的罪犯,他不断尝试教育转化他们的方式方法,用勇气和智慧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面对改造目标迷茫的罪犯,他耐心劝导,用温暖和关怀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用张子祥的话说:“教育改造一名罪犯是个长期过程,非常考验警察的耐力,需要与其不厌其烦地谈话,一步步引导,达到最终转化的目的。”

  罪犯林某,性格偏激、自私较真,经常与同犯发生争执,张子祥经反复找其谈话,发现他的行为都是在找补童年爱的缺失。张子祥积极引导他在改造之余阅读监区图书角的人文类书籍,定期汇报读书心得,感受到温暖的林某每周都主动找张子祥谈感受。林某有了寄托,情绪稳定了,张子祥趁机让他写信给父母求得原谅,当拿到父亲“知错能改,你还是我们的儿子”的回信后,林某改造积极性上来了,像变了一个人。

  张子祥默默奉献在监狱一线,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书写着对监狱警察职业的无限忠诚与深沉热爱,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细致与耐心,是监狱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