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以前一年随礼得一万多元,现在一年才三四千元!”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湾湾川村村民王大爷有记往来账目的习惯,他的账本上清楚地显示出村规民约实行后数字上的巨大变化。
“以前村里有房子上瓦的、盖个仓房的都要办事情,村民总觉得你家办我家不办就吃亏了!王大爷这笔账一算下来,村民顿时明白了,每年这么多钱其实都用在吃喝上了!”湾湾川村党总支书记韩兴文对记者说。
湾湾川村十多年前便开始推行村规民约。5年前,韩兴文任村支书,又对村规民约进行了完善,大操大办是韩兴文首要治理的内容。
可村规民约毕竟不是法律,要让村民照做不是村支书一句话就好使的。起初,韩兴文让党员带头签承诺书,承诺不操办也不参加红白喜事以外的“事情”,但普通村民不理解,“俺又不是党员,凭啥管俺?”
那年,村里几乎同时有4家要为老人去世3周年办事情,时间都定好了,韩兴文听说这个事,会同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成员挨家去做工作,跟大家讲村规民约禁止大操大办,讲大操大办伤财伤力……很快,有3家工作做通了,但最后这家抛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俺家菜都买了,往哪弄啊?”
村里办事情通常都要提前几天备好菜的,看着这家仓房里堆放的鱼肉和蔬菜,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发动村民把这些菜买下,剩下的由政府食堂买下。
“就算菜买好了,也不能办事情,一家也不能例外!”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也见识了村里推行村规民约的决心。
“我们村现在只有红白喜事可以操办,其余一律不办,这一条,村规民约写得清清楚楚的,村民都能遵守!”韩兴文自豪地说。
湾湾川村有518户1800多人,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法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进到村里,能够看到道路整洁,间隔20多米就有一个垃圾箱,不存在垃圾乱堆乱放的情况。
环境保护也是湾湾川村村规民约的一项重点内容。“最开始,村里没有那么多垃圾箱,都是乱扔的垃圾和旧鞋、旧衣服。村里就跟大家讲村规民约规定不能乱扔垃圾,还给每家发了一个黑色胶皮桶,能拎着的,然后雇人开着一辆三轮车,每周收一次垃圾。车上有个喇叭,会放音乐,音乐一响,大家就知道垃圾车来了,拎着胶皮桶就出来倒垃圾了!”韩兴文说。
村民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了,慢慢地,也能够自觉维护村容村貌了。而不断变美丽的除了村子的样貌,还有村民的面貌。
湾湾川村村规民约倡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村里开展评比身边好人活动,在助邻、孝亲、公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村民会荣获“好人”称号。村委会会当着村民的面宣读“好人”事迹,为村民树立榜样。
高作生就是村里有名的“好人”。他很热心,因为懂得葡萄种植技术,村里谁家葡萄闹病了,他都会去帮忙“看病开药”;他很孝顺,20多年来,一直照顾着患病的岳母,在村里传为佳话。
春节前,湾湾川村开展村规民约大家讲活动,高作生上台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故事,有平日里的尊老爱幼,有困难时的相互扶持,质朴的话语让现场充满温情,也让优良家风在分享中传递。
“高家的家风太好了,这么多年,就没听见这两口子吵过架,两口子都孝顺,俩儿子也孝顺,让人羡慕啊!”村民们啧啧称赞。
高作生的“好人”身份,也让他成为家庭纠纷“调解大拿”。“村里有两口子吵架的、家人闹矛盾的,我们让他去,很快就能调解好,村民信服他!” 韩兴文说。
从禁止大操大办到改善村容村貌,再到实现文明和谐,不难看出,湾湾川村的美好得益于村规民约的推行,更离不开村民对村规民约的践行。
就像韩兴文说的,“村里没有执法权,靠什么约束村民?说穿了,还得让村民自己学法知法守法。这些年,我们尝到了村规民约带来的甜头,拿着这把‘金钥匙’,打开基层治理的‘幸福门’了!”
湾湾川村村民高作生上台讲述自己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