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地:沈阳市
难是真难,想招儿去干就不难
讲述人:张明伟
职务: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2015年,我初到和平新村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映入眼帘的是破旧楼宇、坑洼路面与随处可见的违建,居住环境堪忧。我决心从拆除违建入手,彻底改变这“脏乱差”的面貌。
我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这过程可不容易,居民们不理解,甚至还会进行谩骂,可我们都没打退堂鼓。凭借真情实干,我们赢得了一批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大家齐心协力拆除违建,社区环境也开始有了起色,这里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典范,吸引了各方关注。
环境改善了,我们没停下脚步,继续敲门入户,了解居民的情况和诉求。一番排查统计后我们发现,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22%,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比约20%,而且社区处在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南京九小学双学区,很多家长和学生居住在这里。因此,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服务群体上。
2022年,借着“一拆五改三增加”小区改造的机会,我们社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政府大力支持,出资改造社区,把闲置的供热公司办公室改造成了“两邻”活动中心,废弃仓库、车棚也摇身一变成了老年活动室,里面健身房、棋牌室应有尽有。这下,老人和孩子们都有了活动的好去处,大家都特别高兴。
我们在“两邻”活动中心开设幸福教育课堂,与沈阳开放大学、社区学院、社会组织合作,引入专业的师资力量,给老年人开设书法、太极扇、手机摄影等课程,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课程,假期还开设托管班,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老年活动室开放后,很多老人送完孩子去幸福教育课堂上课后就来下棋、聊天。有一回,几位大爷下象棋休息时说起吃饭难的问题。确实,社区里老年人多,子女大多不在身边,买菜、做饭都不方便。听到这个问题,我就琢磨着在社区办个食堂。正好活动室二楼有闲置空间,说干就干,我们开始筹备。
但办食堂可没那么容易,人员安排、食材采购、成本控制……一大堆问题。我们尝试了引入第三方机构、和养老服务中心合作、辖区商户配餐,可都失败了。
就在我们发愁的时候,那些一直支持我们的居民站了出来,他们主动说要自己干!于是,我们招募了56名志愿者,创办了“妈妈厨房”。从买菜、烹饪到送餐,全是志愿者们亲力亲为。每周一、三、五,供应两荤一素一汤;周二、四则提供各类面食,价格实惠。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享受送餐上门服务,吃上热乎饭。志愿者们不图回报,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就把活干了,看到老人们吃得开心,他们也觉得特别幸福。
“妈妈厨房”到现在已经运营两年多了,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也来为志愿者提供积分兑换的物资,这既是对志愿者的回馈,也激励着他们继续为辖区老年人服务。现在,“妈妈厨房”不只是个吃饭的地方,更成了居民交流的平台,也是我们社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场所。
回想这一路,我内心充满感激,我们社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居民的支持和参与。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一老一小”服务,探索更多便民利民的新举措,让和平新村社区成为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园。
采撷地:鞍山市
墙上有标语,脚下有丈量承诺的路
讲述人:徐丹
职务:鞍山市铁东区解放街道长大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在鞍山市铁东区解放街道长大社区,一张小小的“党群联系卡”成了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安心符”。年近八旬的她行动不便,常年独居,生活琐事成了压在她心头的大山。当我带着这张卡片上门时,李奶奶紧紧握住我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有了它,我就知道社区没忘记我。”如今,只需一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便会上门代购物资、代办事务,甚至陪她聊天解闷。李奶奶逢人便说:“他们不是亲人,却比亲人更贴心。”
这是我们长大社区“一老一小”关爱行动的缩影。地处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社区内独居老人、困难儿童等弱势群体占比高。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将“服务为民”的宗旨化作具体行动,用真情实意织密民生保障网。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结百家亲”对于我和社区每一位工作者来说,不仅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更是我们用脚步丈量出的承诺。针对老年人群体,社区推出“凝心工程”,为孤寡、独居老人及残障人士定制“党群联系卡”,提供代办服务、定期探访、健康监测等“一站式”关怀。一位低保老人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孤单,现在社区干部常来家里坐坐,连灯泡坏了都有人管,心里热乎!”
我们长大社区位于建设街中心地带,社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成长问题牵动人心。社区联合高校、企业打造的“七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第二家园。在这里,学业辅导、自护教育、艺术体验等活动填满了课余时光。农民工子女小明曾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却在志愿者的耐心陪伴下逐渐敞开心扉。一次课堂绘画活动中,他画下社区工作人员牵着自己手的场景,并写下“谢谢你们,让我不再害怕”。这幅画被挂在社区活动室的墙上,成为温暖与希望的象征。
为了更好落实“一老一小”工作,社区党委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通过“五事”工作法(党员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每月网格议事会上,老人就医、儿童托管等民生问题被摆上台面,党员带头认领解决,形成“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
我认为“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才是社区真正的幸福底色”。未来,长大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纽带,联动更多社会资源,拓展“长者食堂”“四点半课堂”等惠民项目,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采撷地:葫芦岛市
贴心就在细节中,踏踏实实做点事
讲述人:韩影
职务:葫芦岛市龙港区玉皇街道翡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我们翡翠社区党委坚持“为民服务近一步,幸福指数升一度”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红色同心·幸福翡翠”特色党建品牌,扎实做好“一老一小”重点对象的服务保障,持续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载体,用心用情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切实将“一老一小”工作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书写温暖民心的动人故事。
努力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开展“朝夕行动”。在我们辖区内,老年群体占总人口的41%,未成年人群体占总人口的21%。我们着力解决寒暑假孩子“看护难”问题,开展假期托管服务,向辖区青少年免费开放幸福乐园,为他们提供学习娱乐场所,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我们着力解决辖区老人“就医难”问题,社区定期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老人提供药品,这样的义诊活动既贴心又实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老有所医”。
努力当好百姓“暖心人”,分类制定特殊人群台账,设立“七色暖心签”提供精准服务。在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社区为辖区低保户以及生活困难的老人送去饺子、汤圆、粽子等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为辖区低保户家庭子女申请助学基金,圆了孩子的求学梦,形成关爱“一老一小”群体的浓厚氛围。
努力当好百姓“贴心人”,开通社区“亲情连线”服务。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机的留守老人与亲人视频连线,为留守老人与亲人架起桥梁,实现“线上团聚”,圆了老人的团圆梦;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组织老党员共同庆祝,集体度过政治生日,圆了他们的生日梦;在七夕前夕,为辖区老年夫妇免费拍摄婚纱纪念照,圆了他们的婚纱梦!
翡翠社区汇集“五红”力量,凝聚幸福向心力,依托辖区医院、养老中心、学校等资源,进一步加强对“一老一小”的关心关爱,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擦亮“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老幼相携”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