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深情地对大家说:“过好春节意味着新一年有一个好的开端,家家户户幸福生活、老老少少开心快乐,就是人间美景。我们要一起努力,让这美景越来越靓丽。”“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一切着眼于便民、利民、安民,特别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
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街道、社区,采撷到了一幅又一幅百姓开开心心过春节的幸福画卷。
孩子们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幸福教育课堂里做手工。
采撷地:沈阳市
幸福教育课堂+幸福长者食堂
“我孙子在幸福教育课堂里面上课呢!眼看着到中午了,我一会儿带他去咱社区食堂吃点饭……”2月6日,大年初九,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78岁的马金锐老人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我孙子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在这里上课,现在他都已经五年级了,可愿意来了。说实话,我们把他放在这里非常放心。”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制作,不会做的举手,老师教你们!”幸福教育课堂上,志愿者黄岩走到举手的孩子身边,手把手地教孩子做起了手工。
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晖介绍道:“我们召集教育部门的专业力量、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办了免费的幸福教育课堂,社区3到12岁的孩子都能报名,如今已开设30多门课程,累计有近万人次上课。”
说起幸福教育课堂的由来,那要从王晖带领网格员敲门入户了解居民需求开始说起。牡丹社区共有居民3094户、10187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40%。老人们想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可是每天带孙子孙女,怎么办?为了让老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牡丹社区着力服务“一小”,如今,教室外墙面上,孩子们一张张幸福笑脸的照片就是他们的成果展。
牡丹社区幸福长者食堂每天11点30分开始供应午餐。11时20分,记者来到食堂时,已经有20多人坐在这里等候了。
“我每天中午都来这儿吃饭,这里的饭菜干净,还挺可口,适合我们老年人。”89岁的崔玉清老人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指引,“你们也吃,可好吃了!”
食堂里挂着一排排的红灯笼,一位银发老人告诉记者,春节前,社区开展了“我在牡丹过大年”等一系列的活动,“腊八的时候制作腊八蒜,腊月二十三制作灶糖和糖葫芦,春节前还开联欢会,社区特别用心,张灯结彩,把这里布置得喜气洋洋的,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特别有年味,大家都愿意来参加,那时候,这里可热闹了。”
坐在一旁的李大爷接着说:“我们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时我们到那里休息,在这旁边还建了一个‘梧桐书房’,里面什么书都有,孩子放假了,就带他们去看书。电视上总提幸福生活,咱们社区的居民现在过的就是幸福生活!”
记者了解到,牡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3+1”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不同的老年人群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12项上门服务。同时,党群服务中心还搭建了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提供普惠性紧急救援服务、重点独居老人关爱服务、日常生活服务等。
展望未来,王晖充满信心:“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一步把‘一老一小’的服务做得更好,让关爱更精准、服务更贴心。鼓励低龄的老人去服务高龄老人,大家互相帮助。我们还要和更多专业的养老机构合作,让养老服务更专业。社区孩子们的教育也得跟上,幸福教育课堂丰富传统文化体验等项目,社区跟家长一起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个好环境。咱们得跟上大家的需求,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让我们牡丹社区成为大家心里的幸福样板。”
鞍山市友好街道三冶社区日间照料室的工作人员询问老人中午想吃点啥。
采撷地:鞍山市
在烟火日常里守望幸福
2月6日清晨,阳光刚照在鞍山市友好街道三冶社区胜利北路27栋,一家早餐店就热闹了起来。
热气从店里不断涌出,裹挟着包子、粥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早餐。这家店,就是承载着满满爱心的三冶社区爱心早餐店。
店主曹恒夫妇正忙前忙后,虽然略显疲惫,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和曹恒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家曾是社区的帮扶对象。曹恒患有尿毒症,每隔四五个小时就得透析一次,爱人没工作,孩子还在上学,家庭负担极重。
“那时候多亏了社区和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家才能撑过来。现在日子好了点,就想着也为大家做点啥。” 曹恒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感慨地说。于是,他们开了这家爱心早餐店,不仅价格公道,还为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早餐。
从早餐店出来,拐个弯就到了三冶社区日间照料室,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忙着处理食材。
未到中午,李大爷和几个老伙计围坐在桌前,等着饭好。“这大冷天的,能在这儿吃口热乎的午饭,真是太幸福啦!做饭的这些孩子比我亲儿女还贴心!”李大爷竖起大拇指,不停地夸赞着。
三冶社区党委书记樊丽萍告诉记者,社区里老人多,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吃饭就成了大难题。从2014年起,社区就开始提供午餐服务,到现在已经坚持很久了。为了给老人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社区可没少费心思。不仅四处筹措资金购置电器设备,还联系爱心企业捐赠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
中午,志愿者小王匆匆跑进照料室,打好一份饭菜,准备给空巢老人汤永臣大爷送到家里去。“对社区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我们都送饭上门。”樊丽萍笑着说。
三冶社区在关爱 “一老” 的同时,也没忘记 “一小”。社区专门开辟了儿童活动区,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这里写作业、做游戏。社区还会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课外辅导,让孩子们在温暖的环境里快乐成长。
在三冶社区,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顿早餐、每一次家务帮忙、每一个活动里。三冶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精心守护着 “一老一小” 的幸福,让爱与关怀在日常的烟火气中不断传递、延续。
在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铝北社区的“长者食堂”里,王增琪老人打来可口的饭菜。
采撷地:抚顺市
“长者食堂”盛满幸福“食”光
“我来一份水煮肉片,再来点干锅菜花。”“来一份肉沫茄子,再加点海米角瓜,再来一份牛肉萝卜汤。”“鱼香肉丝、溜豆腐、茄汁鱼,再来点麻辣香锅,帮我打包,我带回家吃。”……
2月6日中午,又到了午餐时间,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铝北社区的“长者食堂”内一派热闹祥和景象,近30名老人先后来到食堂,挑选自己中意的饭菜。
“每周的食谱都上墙,这里不仅饭菜可口,服务还周到热情。”“10块钱,10多种饭菜随便选,用餐的同时还能和老友们聊聊天、唠唠嗑。”“我们年纪大了,做饭不是忘关火,就是忘放盐,在这里我们吃的是顺口又顺心。”
今年78岁的王增琪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国外,三年前,他的老伴去世,社区成立“长者食堂”后,他经过几次“试吃”,义无反顾选择了在这里用餐,午餐和晚餐几乎都在这里吃。
社会幸福不幸福,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铝北社区下辖33栋居民楼,常住人口1320余户27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社区常住人口近48%,70岁以上老人有6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聚焦老年人的普遍需求,2023年,铝北社区打造“幸福新铝北”,围绕老年助餐“关键小事”,向上争取资金近20万元,将原有棋牌室改建为社区“长者食堂”,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优惠、干净、营养的餐食,可以选择在食堂就餐或打包带回家吃,这一服务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做饭不便的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受到了普遍欢迎。
“2020年9月,铝北社区作为抚顺市第一批‘三社联动’试点单位,设置了‘幸福夕阳·银龄六助’工作项目,以辖区5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为试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乐、助聊等各类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铝北社区党委书记佟雯告诉记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服务越来越精准化,目前,已经实现对社区600余名70岁以上老人关爱服务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铝北社区还开展了嵌入式养老服务,开设了老年大学、日间照料室,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参与丰富的文体活动。老人可通过“掌上智慧光明”微信小程序“一键呼叫网格员”功能,由网格员提供一对一服务。
锦州市凌河区康宁街道上河城社区组织辖区“五老”和国和小学的小志愿者们一同包饺子,过大年。
采撷地:锦州市
包饺子送温暖过大年
浓浓饺子香,暖暖新年情。春节前夕,锦州市凌河区康宁街道上河城社区热闹非凡,“年味儿”十足。辖区“五老”和凌河区国和小学的小志愿者们“一老一小”一同包饺子,迎春节。
饺子象征着团圆,社区工作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食材摆上桌,“一老一小”分工明确,和面、择菜、洗菜、剁馅……你教我,我帮你,忙得不亦乐乎。
“过年吃饺子代表‘更岁交子’,寓意新旧交替,去除旧的一年的晦气。”“要把圆圆的饺子皮对折,把馅严严实实地包在里面。”大家围坐在桌前,老人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包饺子,手法娴熟;孩子们则跟着老人们学,有模有样,小脸洋溢着专注与兴奋,一双双灵巧的大手、小手把浓浓的祝福满满地包进了圆鼓鼓的饺子里,场面热闹又温馨。
一会儿的工夫,小巧玲珑的饺子就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桌子,形状虽然各异,但每一个饺子都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如意。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大家品尝着亲手包的饺子,笑在脸上,暖在心里。
“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和温暖,也让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道。”吃着饺子,张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兴奋地说。活动让“一老一小”在感受年味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老吾老、幼吾幼”的传统美德,还拉近了邻里距离,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像这样的暖心场景,总是在康宁街道上演。对于积极回应“一老一小”民生需求的暖心措施,康宁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勇如数家珍。
在敬老方面,康宁街道打造“健、医、养、护、康”的全要素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街13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都设置了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与多家医院共建,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全免费的健康检查;建立普惠制“惠民食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就餐补贴;打造了多个老年文艺明星团队,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爱幼方面,康宁街道开办对困境学生免费的“睿杰学堂”社区托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家校社协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实践活动、“幸福课堂进社区 童心筑梦向未来”珐琅艺术课主题活动等。作为省民政部“牵手共建”单位,康宁街道特别关注辖区困境儿童,与红十字会及社会组织开展助学帮困、关爱健康等活动,已累计发放就学金12万余元。
营口市西市区清华街道办事处立新社区居民结伴参加体检
采撷地:营口市
家庭医生签约进社区
“组团!”连日来,营口“卫小青”启动“春节模式”,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家医签约进社区”活动,在街道社区迎来一片好评!
“这个健康大礼包不一般!”营口市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焦巍告诉记者,为助力社区居民度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佳节,营口市卫健委与营口市第五人民医院携手西市区清华街道办事处为辖区的7个社区居民奉上暖心医疗服务。医疗骨干率先垂范,组成多个专业团队,开展健康义诊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旨在守护健康喜迎新春。
“我71岁!她74岁!”结伴来的郝姨和管姨忍不住跟立新社区党委书记朱琳琳唠几句家常。家门口就能向医生问诊,免去了跑医院的麻烦,这也太方便了!“我85岁了,这个春节,跟‘卫小青’聊完身体,心里踏实!”来自辽河社区的居民张振荣在测完血压后,得知身体棒棒的,舍不得走,还要多陪陪大家。
在平安社区的康复理疗体验区域,多位老人体验了“特色针灸”服务。“居民在体验推拿之后,爱上了中医!”平安社区党委书记赵英喆也加入进来与居民共同交流学习。现场,最吸睛的当数“八段锦”,记者也禁不住学上几段,通过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居民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医的奇妙效果。
2025年春节,在西市区清华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的活动现场成功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多达百余人,有效提高了社区家庭医生的签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