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脚步渐近,辽沈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年货市场琳琅满目,人们采买着心仪的食品,期待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
在这欢乐的节日序曲中,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是幸福过年的坚实基础。
本报推出新春特别策划“‘食’刻守护”,聚焦执法者在守护食品安全道路上的辛勤付出与积极作为,展现他们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为全省人民的食品安全“食”刻坚守。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和抽检人员登记抽样信息
走!赶一场大集,确保食品安全“没问题”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全省市场监督管理系统持续加强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聚焦节日热销食品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格管控食品安全,共同守护每一个家庭餐桌上的健康与安全。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在迎接新春的道路上怎么能少得了一场大集呢!1月17日一大早,记者跟随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了浑南区祝家大集,直击“你点我检”活动现场,感受市场监管部门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良好氛围。
大集热闹喜庆年味浓
祝家大集有着百年的历史,逢公历1、4、7日为市集日。2021年末,经浑南区相关部门重新建设并负责管理运营,祝家大集由松散型变为集中经营型,迁入原祝家粮库院内,占地4.67万平方米,设置了400余个摊位,生鲜、熟食、炒货、活禽、日用品等不同种类商品分区经营。
大集上一片欢天喜地的场景,热闹的舞狮表演和经典的二人转表演轮番上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冻秋梨、车厘子、蘑菇、木耳、蚕蛹、笨猪肉、牛羊肉……琳琅满目的年货摊位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年味相融。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介绍自家好物,邻里乡亲结伴而来,唠着家常,互相参谋着置办年货。
孩子们更是在大集上玩得不亦乐乎,糖葫芦、棉花糖、炸货……各种小吃让他们流连忘返。大集的每一处角落都洋溢着人们的喜悦和对新春的无尽期盼。
质量得好分量得足
为了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群众购买的年货安全可靠,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检查了食品经营户是否具备有效的食品摊贩备案卡;检查食品经营者是否履行进货查验、按要求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标签标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三防”设施是否到位。执法人员还对节日期间消费量大的生鲜肉类等品种进行检查,仔细查看生鲜肉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确保来源正规、检验合格。
“您的食品摊贩信息公示板得摆出来啊,让大家能看到。”祝家市场监管所所长马哲对一家卖肉夹馍的摊主说道。摊主连忙点头:“好的好的,我一定注意,谢谢你们的提醒。”
同时,浑南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还在现场开展法规宣讲,要求大集经营业户严格执行亮证经营制度,确保操作规范、场所清洁。一位卖干果的摊贩表示:“我们一直非常注重食品安全问题,都去正规渠道进货,注意卫生。检查和监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醒。”
执法人员还对多家摊位使用的电子秤等计量器具进行现场测量,查看电子秤的准确度,提醒摊主将电子秤按时送检,确保百姓“菜篮子”“肉案子”秤准量足。
“我们要保证大家买到的东西不仅质量好,而且分量足!”马哲笑着对记者说。
“点”出关心,“检”出放心
“大家可以扫一扫海报上这个二维码。”为进一步了解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和需求,活动现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邀请市民参与民意问卷调查。
记者看到,海报前围满了人,大家都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居民胡大爷告诉记者:“平时买海鲜总担心安全问题,现在希望监管部门为我们把把关。”他认真填写着民意调查问卷,选择自己最关心的食品进行检测。
“我特别在意农药残留的问题,这次选择了冻秋梨和车厘子,希望它们能经得起考验。”居民刘先生说道。而居民李奶奶则选择了猪肉:“过节哪能离开了肉,我选了猪肉,希望他们抽检一下。”
沈阳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处马潇原说:“‘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检什么’,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产品让我们来检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
车上快检保安全
市场监管部门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入了这场活动,针对市民投票选出的重点关注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工作人员随机选取了一些香菜、冻秋梨、车厘子、肉、鱼等样品,在快检车上进行现场快检。
“本次快检食品都是市民重点关注的产品,在检验项目上重点关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安全指标,我们也希望通过提升市民的参与度,来确保‘两节’期间的食品安全。”马潇原说。
“大爷,您选的这些食品我们都会认真检测的,您放心。”一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笑着对胡大爷说道。胡大爷感慨道:“我们就希望吃得放心,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也期待着检测结果。”
经过紧张有序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很快出炉。此次活动共完成快检8批次,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今天现场看到了,结果也出来了,心里非常放心踏实。”在场的居民纷纷表示。胡大爷也说:“这我就放心了,这活动真的很好,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
为了让百姓安心过大年,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抽检,1月上半月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580批次,涉及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饮料等32大类,其中合格565批次,发现不合格15批次,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不合格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抽检人员随机取样
学!年关来普法,法治“年货”进万家
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普法“七进”活动,向群众全方位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让法治“年货”进万家,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火墙”,让大家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安全的饮食环境中畅享美好生活。
新春佳节临近,丹东市的网红打卡地——安东老街里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氛围。就在这人潮涌动、年味渐浓的时刻,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此开展。
近日,丹东市司法局携手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在安东老街共同举办了一场以“诚信尚俭 共享食安”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来自振兴区司法局“小银杏普法志愿者联盟”的成员们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地围绕着食品安全问题,向过往的群众展开主题宣讲。志愿者们面带微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倡导着勤俭节约、营养膳食、理性消费以及遏制浪费等理念。遇到有疑问的群众,他们停下脚步,认真倾听,就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进行细致解答,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说:“您的问题,我们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
在活动现场的宣传展示区,整齐地码放着各式各样的法治宣传资料,等待着群众前来取阅。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发放这些资料,同时还递上印着法治宣传标语的手提袋。在咨询台前,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现场解答群众咨询20余人次。
抽检人员对样品进行检测
别!杜绝“打光”,生鲜必须“素颜出镜”
连日来,沈阳市检察系统为扎实推进最高人民检察院“冬季行动”专项行动,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就“生鲜灯”整治效果开展“回头看”,并加强对禁用“生鲜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做优食品安全监督,守好食品安全防线。
“在菜市场看上去很新鲜的肉,怎么买到家就变样了?”时值年末,有“益心为公”志愿者向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检察院“于检守益人”办案组的检察官反映了此问题。
接到线索后,“于检守益人”办案组迅速组织办案人员对本辖区的农贸市场以及生鲜肉店进行了地毯式排摸。“通过走访,我们发现本辖区内有2家生鲜经营户在经营过程中有使用含有有色光谱的照明设施的行为,这种照明灯的灯光对在售的猪肉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于洪区检察院检察官张怀中介绍道,“换句话说就是看起来特别新鲜。”
“为避免肉眼观察对判断灯具是否达标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便使用手持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对灯具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主要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用检测数据‘辨真伪’。”参加现场检查的检察官称,他们在进行充分调查取证及研判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于2024年12月下旬,向沈阳市于洪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依法查处整治违规使用“生鲜灯”的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责令涉案商户更换不合格灯具,并对禁用“生鲜灯”相关条款等新规进行详细讲解,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增强商户规范经营意识,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查看食品摊贩信息
打!严惩犯罪,保障百姓生命健康权
一年来,全省法院依法从严惩处制售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对136人宣告从业禁止,省法院2024年发布4起典型案例,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食”光。
2023年2月开始,被告人付某某伙同潘某某、李某某,通过在中药粉中掺入“西地那非”制成性功能保健品、直接购进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半成品及包装盒后进行包装,然后将加工包装好的性功能保健品销售至全国各地。
其中,付某某负责购买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保健品和包装盒,发展联系买家,对外发货;李某某参与生产加工,提供银行卡代收货款,提供车辆及负责收发货;潘某某受雇从事性功能保健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
付某某等人对外销售性功能保健品的金额已达7万余元。其间,付某某等人于2023年4月9日将性功能保健品“蟲草鹿鞭丸”5箱(共500盒)通过快递物流发往沈阳市某药材市场,以7500元的价格销售给吴某某,其中也检出“西地那非”成分。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付某某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二万元。同时,支付公益诉讼起诉人赔偿金二十余万元,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就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该案件的审判在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定罪量刑之外,还对检察机关提起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给予支持,既有效打击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又快速化解了食品安全案件引发的社会影响,维护了公共利益和法律尊严,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