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以来,我们做了些什么?1年以来,我们做了些什么?今后,我们的空间指向哪里?怎样做好“100+”?
历史的曲线跌宕起伏,以百年前为原点,却昂扬向上,见证着中国人民命运的触底与冲顶。这世纪惊奇,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一)
拉长视角,你会看到我党“社会工作”的历史长卷。
以“大历史观”回溯党的社会工作,萌芽就在党的创立之初。
把原先遭受压制的“社会”发动起来,开展“民众运动,社会改造”。
1924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茂盛的木棉树下,毛泽东、周恩来、彭湃等先辈在此授课,为党的壮大发展提供了力量依托,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党的工作,这是党早期的“社会工作”之一。自此后,星星火,大燎原,正百年。
在可谓沧桑的岁月里,党始终聚焦“社会”,坚持把社会“组织起来”。
……
此间,胼手胝足以托之,休戚与共以融之,众志成城以凝之。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统筹推进。这里,社会建设的“人民性”最为突出。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随即布局落子。这是党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领域的一次系统性、全局性和创新性谋划,是将党在社会领域的核心工作进行重新布局的重大体制创新。
纵观之,党来自社会、关注社会、改造社会,一以贯之地书写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的鸿篇。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这是社会工作的新时代方位。
(二)
辽宁何其大?如果以全省的人口参与世界各国的人口排名,可以排进世界前三十五,超过加拿大、波兰、马来西亚等国家。
一个一个社会细胞组成了“省之大者”,汇成“国之大者”。
党的社会工作,离群众最近。凝聚服务群众,是核心要义。把人民“置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工作的方向。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始终是国之大者。
然,前行之路绝非坦途。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
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后,省、市、县级党委相继组建社会工作部门,这是党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的重大改革。
今年1月,省委社会工作部挂牌成立;3月底,14个市委社会工作部相继挂牌成立;6月中旬,100个县(市、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全部挂牌成立。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书写社会工作广阔前景的辽宁篇章迈出第一步。这一步迈在辽宁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最“掯劲儿”的时候。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
(三)
生活小场景,往往能够折射社会大景观。
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海之骑”驿站智能化设施一应俱全,是户外劳动者“第二个家”;
建昌县养马甸子乡种植户采摘女工张丽华家的老房子被洪水冲毁,现在,在老房子地址重建,三室一厅都是自己设计的,新房用的建材是商会协会支援的,家电“五件套”也是政府赠送的;
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的“村情茶社”里热气腾腾、茶香氤氲,在这里,村民们热烈讨论着新能源车充电项目的问题,“小村事挺多,围拢在一桌,泡上连心茶,有话好好说”;
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不再困扰于“小马拉不动大车”:社区干事忙而有序,工作按照清单来,会议无事不开,不再是坐在办公室的“表格员”,而是真正深入群众的“网格员”;
冬至来临之前,“菊香爱心团队”领队——87岁的张菊香冒雪来到西丰县明德满族乡,为患者进行诊治;
……
映照到群众工作之上,是激活了党建新动能,这些微小场景,折射着党组织关怀的精准触达。
今年是地方社会工作部成立元年,对于我省的社会工作来讲,是“首战之年”,也是“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当好合格兵,勇当探路者,甘为铺路石,永做老实人”,成为重中之重。
新兴领域党建取得新实效,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呈现新局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展现新面貌,信访工作法治化取得新进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得到新发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焕发了新活力……
风霜雨雪,自有惠风来相送;红旗招展,一波才动万波随。
(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这是一条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摆在眼前的道路并不平坦,摆在眼前的考卷并不容易。
当前,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人类社会与智能社会交织,正在从一个可计算风险的“概率社会”迈向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社会;新兴领域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生存发展压力大、党建基础弱等特点;部分群众生活就业困难、社区“未富先老”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转型问题迭代累加……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找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这个动态答案,时不我待。
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唯有念兹在兹,躬而行之。
人民是江山,也是靠山。把血脉融入人民,把根扎在群众之中,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五)
又踏层峰望眼开。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有多广阔,社会工作的前景就有多广阔。
推开社会工作之窗,行进中的任务是,面对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构建与新型社会形态相契合的社会工作新格局。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我们的攀登点和落脚点在哪里?实现路径在哪里?答案简单而明确,就在《中国共产党章程》里。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百年经验的鲜活启示,既是“初心密码”,又是“前景密钥”。
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的所有前行就拥有了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社会工作的“100+”,是我们社会工作新的画卷,“无边光景一时新”,描画着“诗与远方”。
这个“诗与远方”,连接着新时代发展的万千气象,同步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诗与远方”:社会发展活力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新兴领域这些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定跟党走;人民群众的诉求与“最大公约数”水乳交融;大爱浸润人心,团结互助的温暖画卷绵延不息,希望生生不息……
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不负“民之所望”,以高质量社会工作赋能中国之治,前景必然广阔。
在鼙鼓催征的时代,坚志而勇为,载道以日新,始终把人民“置顶”,必能推动社会工作事业行稳致远,不断驶向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