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此案的被执行人是养殖户,因活牛市场低迷而没赚到钱,进而对还款造成影响。办案人既要维护胜诉人的权益,同时也想办法让被执行人能够履行法律义务。于是办案人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卖牛肉信息,帮助被执行人卖牛肉,一举两得。
办案人:王东德
职务:丹东市元宝区人民法院法官
12月21日,迎来冬至节气。我们总是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数九”数的是希望,心中装着对春的期盼,期待着温暖,而在这天,我特意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一条卖牛肉的“广告”。 “新鲜牛肉、腱子肉、牛腩、上脑……请朋友们帮忙转发。”作为法院负责执行的法官,为啥在朋友圈发卖牛肉的“广告”,这还得从我办理的一起借款纠纷案件执行说起。
老李是一名养牛户,因资金周转问题向老王借款30万元,借款到期后,老王多次向老李索要未果,于是寻求法院帮助。法院支持了老王的诉讼请求,然而老李却没有履行还款义务,老王只好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老李还了12万元,剩余18万元双方约定每年还款5万元。
在办理这起案件中,我调查发现,老李名下仅有一个牛场,存栏20头牛。本着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为了让老李更好地还债,我决定“放水养鱼”,对老李的牛场进行“活封”,这样老李可以边经营牛场边还债。但由于近来活牛养殖市场低迷,老李没赚多少钱,眼瞅着还不上欠款,老李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
“王法官,今年活牛市场行情太差,我确实不咋挣钱,今年的钱恐怕还不上了。”老李向我诉苦。
“老李,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赶在元旦前把牛杀了卖肉来偿还债务,是不是能把债务还上?”我替老李想了这个办法。
“这样也行,但是短时间要把牛肉卖掉也实在困难。”老李刚觉得有点希望,一想到牛肉的销路又犯了愁。
“我帮你想想办法,尽快把牛肉卖掉,把钱还上。”于是,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卖牛肉的信息。
“给我来五斤!”“我要牛腱子,快过节了,我想卤点牛肉。”我们法院的同事了解了牛肉的来源,纷纷表示愿意购买老李的牛肉,帮助其偿还债务。“买多买少,是个支持,能帮一把是一把。”他们为的是老李能及时将牛变现,也为的是老王的胜诉权益早日兑现。
12月22日,我到老李的牛场,将新鲜的牛肉按照订单分别装袋准备带回法院。
“感谢王法官帮我卖牛肉,也替我谢谢元宝区法院其他法官对我的帮助,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的心也踏实了。”临走前,老李对我不停地表示感谢。
这个冬至,有人因为还上债务而满心欢喜,有人因为得到胜诉权益而相信公平正义,有人因为牛肉汤而温暖了身体。善意执行融化双方当事人心中的坚冰,多做一点“分外事”,让人民相信司法有力量,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