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以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2024年度辽宁法院品牌建设验收评估会现场扫描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24-12-25 09:47

  如何更好地发挥司法品牌引领带动审判工作整体提升?怎样推进审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2月19日,2024年度辽宁法院品牌建设验收评估会在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汇报建设情况,点评经验亮点,听取外部建议……来自省人大常委会及省直政法各单位的领导,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聚一堂,为辽宁法院品牌建设把脉,共话品牌建设新实践,共谋品牌提升新思路。

评估会现场

评估会现场

  从“补短板”到“树品牌”

  全省法院88%的案件在基层,审判工作要走在前列,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先行。

  2022年4月,省法院党组站在夯实长远发展根基的高度,确立“以提升初始案件质效为中心,系统推进强基建设”工作思路,制定系列文件,启动实施为期三年的“强基工程”。形成人往基层走、财物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良好氛围,一系列制约基层发展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会上,5名汇报人逐一登台“亮绩”,首先出场的是省法院法官管理处处长于阔海,他不仅介绍了全省法院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强基工程”的整体情况,还向与会评委展示了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的审判质效、基础保障、精神风貌发生的可喜变化——

  基层审判质效持续提升向好。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通过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等集约高效办理案件292.06万件,诉前调解成功118.4万件,基层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4.39%……主要质效指标连续十一个季度同比趋优。

  人民法庭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全省297个人民法庭在基础设施、法庭管理、诉讼服务、信息化和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112个法庭在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成效突出被省法院通报表扬,占比37.7%;293个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人民法庭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在边远地区建立巡回审判点65个,满足人民群众对“家门口法院”的期待。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涌现出以滕启刚为代表的省级以上优秀基层干警374名,33个基层法院内设机构集体、3个基层法院获得省级以上表彰,60篇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为期三年的“强基工程”还有不到5个月收官,实践证明,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实现辽宁法院向更高层次、更好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省法院拧成‘一股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点面结合’推动强基固本……”汇报结束后,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威进行总结、推荐。

  “汇报内容准确、符合实际,‘强基工程’品牌已经成为辽宁法院‘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工作品牌。”特邀评委、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秉宇点评称,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的决议》,首创以地方立法性文件形式对法院强基工作予以支持。

  从“育标杆”到“强引领”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为培养更多审判执行领军人才,提升司法理论和实务研究水平,改进教育培训方式,2021年初以来,省法院创新建立了“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形成“以调研促培训,以培训促审判,选育管用一体推进”的高层次审判人才闭环培养和良性循环新模式。

  “以‘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为牵引,培养了一批办案能手、理论研究能手、教育培训能手,辽宁法院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人才培养态势已经形成……”省法院教育培训处处长李易敏将“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品牌建设情况娓娓道来,将全省法院人才队伍的蓬勃发展态势徐徐展开在与会评委的面前——

  理论研究氛围不断浓厚。2021年以来,全省法院培养审判理论研究人才40人,产生典型案例100篇、创新成果24个。省法院“审学研”调研人员累计形成司法理论研究文章、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93篇,转化为制度性文件11个,带动全省法院干警发表论文、撰写案例等1340余篇。

  教培工作进一步系统规范。1—6期“审学研”已结题的30名调研人员中,1人获评省习近平法治思想十大精品课、3人获评首届“辽宁法院十大精品课”,为全省法院干警授课29堂。

  人才培养态势已经形成。全省法院47人入选“全省政法系统专业人才库”,2人被评为“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律专家”,培养辽宁省审判业务专家36人、办案能手200人、岗位标兵200人。

  吴威以“兴起了一股具有辽宁法院特色的理论研究之风”“创建了一种具有辽宁法院特色的教育培训之法”“走出了一条具有辽宁法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三个方面定义“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取得的显著成效。

  “创新‘审学研’机制,可以说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来自沈阳工业大学法学院特邀评委田鹏辉教授直言意义重大、深受启发。他认为,该机制从人才选拔到课题确定,从成果推出到成果转化,形成了“司法实践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业务培训推广调研成果”良性循环、融合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全省法院法官队伍整体素能。

  从“见实效”到“新跃升”

  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能不能“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如何实现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解决”,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百姓心间?

  验收评估会上,辽宁法院聚焦主责主业打造的“如我在诉 辽法之窗”诉讼服务品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辽法枫景 和合安宁”品牌、“庭审优质化”品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办案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知可感公平正义。

  通过推行诉答文书规范化、书状先行、争点整理等系列新型审判技术,鞍山两级法院推进审判质量、效率、效果和司法获得感“四个最优”。2022年9月以来,鞍山两级法院诉答文书应用案件已达4万余件,今年民事案件平均应用占比80%以上,一审平均审理时长同比缩短30%;鞍山基层法院适用书状先行案件占已结民事案件的37%,调解、撤诉比率达60%;今年鞍山两级法院民事案件庭审时长同比缩短50%以上,一次庭审完毕率达95%以上……

  “诉讼服务‘一站式’这几个字虽然简单,却有着丰富内涵:在效果上努力做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一窗通办’,实现当事人‘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

  “‘辽法枫景 和合安宁’的多元解纷工作品牌,服务大局作用突出、司法为民底色鲜明、工作创新务实管用、止争息诉成效明显……”

  “最大限度将案件化解在初始阶段,提高一审的调解率、服判息诉率、自动履行率是鞍山法院两年多以来推行庭审优质化的初衷,我们正在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司法规律的新型庭审道路……”

  在省法院立案一庭庭长邓继林、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负责人刘晓强汇报完成后,省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光,省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徐娴,鞍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林分别作推荐。

  “‘辽法之窗’品牌建设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坚定意志,也离不开一线法院人切身的参与和努力,其背后的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

  “这个品牌系统全面总结了矛盾纠纷化解历程,有力促进保障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推动我省矛盾纠纷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这不仅是新型庭审技术的变革,更是司法理念的转变,让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以更高效、更全面的方式得以彰显,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郊,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成刚,省政协委员张鑫辉对上述3个司法品牌逐一点评交流。

  会场内,实招频出、亮点纷呈,两个屏幕同步展示PPT图表,20位评委仔细倾听、认真记录、频频点头,最终,5个司法品牌一致通过验收评估。

  从“有”到“优”、由“优”向“强”,这5个司法品牌,以新举措新作为奋力推进辽宁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稳”的基础更加坚实、“进”的动能不断增强、“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全省三级法院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跃升。

  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工程。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任延忠表示,辽宁法院将以此为契机,向全国先进法院学习,进一步持续擦亮品牌,以点带面牵引促进整体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形成先进带后进的强大动能。

  会场外,实践仍未停步,打造出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的优质司法品牌,形成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推动审判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全省法院正蓄势待发。

  ·数字点击·

  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佐证着人民群众对辽宁法院“为人民司法”的切身感受——

  2021—2024年,全省法院网上立案11.96万件,网上立案率49.69%;累计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7589件、跨境立案203件,涉及的当事人分布海内外23个国家和地区;电子送达上线至今全省累计完成送达任务2083万件,电子送达成功率95.43%……

  全省法院通过人民调解平台点对点对接基层治理单位6102家,对接各类调解组织1110家;建设诉前调解室1312间,选聘调解员1703人进驻法院开展多元解纷……2021年至2024年11月底,全省法院诉前调解成功147.2万件,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