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高山流水”的太极情怀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17-07-21 09:40
  “高山流水”是昌图县昌图镇政法书记董大勇的网名。网上朋友都亲切地叫他“高山”。他的个性签名是“高山流水觅知音,五湖四海结宾朋”。在工作上,短短三年时间他所在的昌图镇就荣获了“2016年度省级平安示范单位”的殊荣。对待工作他是一丝不苟,高度敬业,受到省、市、县领导的肯定。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无意中走进了董大勇的业余生活。



过招(右为董大勇)
 
  文武之道,以文会友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以武求文,以文会友。八小时之外,董大勇喜欢写作,喜欢太极拳,喜欢结交天下好友。尤其是太极拳是董大勇此生的最爱。
  从1997年,董大勇接触太极拳,寒暑易节,周而复始,20个春秋过去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太极拳终有小成。听董大勇侃侃而谈,记者才知道他的太极拳不同于小区、广场的太极拳。头十年,董大勇师从一位70多岁的老邻居。1997年,整个昌图也没几个会太极拳的。董大勇和老师学的是简化24式、42式、48式。喜欢上了,一坚持就是8年,一直到老师驾鹤西去。
  2005年,董大勇缘遇恩师叶连营,那时恩师60岁,河北沧州人士,师从王培生,现定居大庆。叶连营每年来昌图一次,直到无意中董大勇知道了师父六十六大寿,第一次给恩师过寿,酒后随口吟出送给恩师的第一首诗:寿逢双六不算高,高兴太极出奇招。招风换雨无极有,有幸三生不用刀。
  在昌图的北山,苍天作证,董大勇一步一磕头,磕到师父身前正好九个头。师父本来是不收徒的,即使是收徒也是有仪式的。头虽然磕了,师父心里是不承认的。随着董大勇刻苦练功,那时简直练功成痴,终于感动了恩师。在外人面前介绍他时说:“这是我的弟子。”这是师父在昌图破例收的第一个徒弟。打拳先做人,要有武德。师父谆谆教诲。师父说太极拳是武术,叫拳就打人,不打人的拳不叫拳。
 
  太极,永无止境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20年弹指一挥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拳艺的提高,董大勇对人生也有了很多感悟。董大勇想对太极爱好者说:“无中生有是太极,天地一分生两仪。三生万物阴阳长,此起彼伏上下移。全民健身,刻不容缓。养生强体,首选太极。太极的本质是打,太极是武术,太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价之宝。”
  在董大勇看来,太极拳入门,松静为本,守中为根,发力为用,熟招为法,要领为纲,平衡为要,协调为命。呼吸自然,心态自然,拳法自然。顺自然,合自然,自然而超然,超然而然。修心为上,在内不在外,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不气纯刚。气需养,呼吸顺拳,深长均静,轻慢圆匀。心为一身之机,心流神气,心命百骸。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自到。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稳则实,实则厚,厚则刚。内外合一,刚柔相济,方谓太极。
  董大勇告诉记者,生活中无处不太极,太极的内涵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当今社会,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学习上的压力也日趋明显。而练习太极能够让我们远离世俗的烦恼,也让我们的精神得以一定程度上的解脱。“再者,在户外新鲜空气中练习太极,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坚持练习太极与不练太极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太极拳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他笑着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董大勇除了自身练习太极,他还在镇里积极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开展“太极进社区”“太极进学校”“太极拳进课堂”“太极进农村”等,积极动员身边的同事、群众、学生一起练习。
  太极永无止境,他永远在路上。即将结束采访时,董大勇把珍藏了多年的太极拳入门法则送给了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