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言不合就要解冻民族资产千亿元?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7-07-07 09:22
揭秘一个来自“朋友圈”的大骗局
 
  “交108元,就可以得1000万,这不是梦,是复兴梦!”在微信上搜索一个鞍山的电话号码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则朋友圈信息。该朋友圈的主人是这项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号称“海外有上千亿的民族资本等待解冻,一旦解冻,每人能够分得一千万甚至更多”。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近日,记者接到来自鞍山吴先生的热线,吴先生表示,在鞍山有好几个类似的微信群,传播“解冻民族资产”内容。那么,我国海外是否真有民族资产这一说?这个组织如何存在?是否合理合法?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调查:有严格的“组织程序”
 
  每天都有新人加入,每个群都几乎满500人,自称“民族资产解冻”一群、二群的微信群在鞍山出现。记者接触其中一个群的负责人胡先生后发现,群里的管理层竟然将这件事当做一项“事业”来干,而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发现所谓的“事业”竟然是为了忽悠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记者以想要加盟投资的有志者身份和胡先生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记者发现,该项目打着“中央军委监管”的名义,甚至冒用国家领导人名义拟了所谓“讲话”进行宣传鼓动,并要求群里人转发。其中,参与“80元国务院财政部民族资产项目”,只要交108元办理会员认证,就有可能获得1000万元的扶助金。
  另外,在有些微信群里,还可以看到以国务院等机关名义发布的虚假公文。上面写着要给有贡献于民族资产解冻大业相关人员安排编制,发放工资。在这里,民族资产解冻大业成为了所谓的“国家工程”,要想拿到奖励,会员们需要先通过微信红包缴纳会费。
  那么,群里所讲的投资项目到底是什么?1000万的收益从何而来呢?据胡先生介绍,这笔资产是国民党逃到台湾时留下来的。据群里讲师介绍,1949年,国民党败退的时候,由于仓皇出逃,有很多财产来不及带走。其中就有一笔上千亿元的资金,至今仍被封存。现在政策宽松了,这笔钱可以取出来,但眼下需要几十万元的启动资金。现在如果投资,将来会按照1:100的比例拿到回报。
 
  深入:骗取金钱越来越多
 
  记者注意到,要办理会员手续必须按照要求提交照片、姓名、性别、年龄、手机号、身份证号、地址、银行卡号等详细个人信息。此外,还有一个“由中央军委监管的民族大业有功人群安家费发放办法”,只要交30元办理银行卡,可领取救助资金100万元至300万元,甚至还可以“配制股权”。
  根据群里所留电话号码,记者联系了几位参与者。新加入的几个人对是否能获得千万元善款不抱多大期望,甚至对这事靠谱不靠谱并未进行更多考虑。“大不了就是100块钱嘛!”对于将个人详细信息全部交给陌生人会产生什么后果,他们似乎并不介意。其中一人透露,按照要求,办理会员认证需要交“五证”,具体哪“五证”却不愿多说。记者又联系了一个申请“有功人群安家费”的女士,她很警惕,基本上没透露任何信息。
  记者还在群中注意到一个细节,群内在招募会员时,强调“有文化的、当官的、公务员、律师、有钱人”不能参加项目。由此可见,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是该组织招募志愿者的基本门坎。有的受害人还“热情”地帮助亲友缴纳会费,以图共享巨款。
  然而记者上网查询后发现,“民族资产解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曾受理过一件以向国家捐献民族资产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网上还专门建有一个叫“民族资产解冻吧”的贴吧,其目的也是为了揭露这样的骗局。如今,多地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记者调查时还发现,100元似乎并不多,但把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交给陌生人,可能带来财产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巨大隐患确实不值。该组织除了涉嫌非法集资外,还涉嫌非法盗取个人信息。
 
  套路:传统的“传销洗脑”
 
  记者梳理线索后发现,“心理战”是该骗局能够聚拢人的一大方式。类似的民族资产解冻骗局在30年前就出现了。起初只是一些个人欺骗他人购买作废的旧币,随着行骗手法一直在演变进化,如今已经成为了有统一组织和任务部署的犯罪团伙。针对这样的骗局,自始至终都是抓准了法律意识淡薄的人想要高额回报的心态。同时,该项目借助了传销的手法,用了一些“洗脑”的手段。这样的“洗脑”是种培训课程,它会紧扣实时的热点。比如说,国家的一些扶贫政策、构建伟大中国梦话题、一些养老政策等等,都是老百姓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来看,这种骗局是利用了广大群众的一种爱国热情,让老百姓通过民间的力量去解冻一个完全虚构的巨额民族资产,每个人尽一些绵薄之力就能够给国家作出贡献,这何乐而不为呢。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鞍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制科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民族(资产)解冻诈骗的过程中花样翻新,可以用民族(资产)解冻来精准扶贫。民族(资产)解冻之梅花档案、民族解冻之A项目、B项目……在这个大的框架里边,该组织还不断设置一些小的项目来骗人。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明确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条款还指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是一种借助互联网传播,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严重地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损害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此类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人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记者手记:老骗局的新花样
 
  近日,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等工具发布民族资产管理委员会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文件,让群众缴纳会费成为会员,后期将给予巨额回报的行为来实施诈骗,其本质还是“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一面打着弘扬正能量的旗号,一面涉嫌实施诈骗,手段之卑劣可以想见。其实,公安部早于2016年10月已经部署开展打击利用“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非法集资案件专项工作,并在互联网上已经发布提醒公告所有关于“民族资产解冻”相关的活动都是骗局。但是,法网之下,仍有不法分子想钻法律空子,实施骗局。
  不难发现,此类骗局中,犯罪分子围绕“民族资产解冻”这一噱头,虚构所谓“养老”“扶贫”等投资项目,许诺“民族资产”解冻后,将给予投资者巨额回报,不断骗取钱财。犯罪团伙通常运用QQ、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诱骗受害人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网银打款或者转账,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通过引入传销手段宣传洗脑、大肆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对接国家相关政策,让受害人走入他们的圈套,并对所谓的项目以及慈善事业深信不疑。
  眼下针对电信诈骗,全链条治理已被提上日程,但对于网络诈骗,尽管微信官方对多级分销欺诈不乏治理举措,公安部门也常有专项整治行动,可那种高度统筹的反传销协作机制仍未健全。“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非法集资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笔者提醒广大群众要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切勿相信,若发现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关链接:公安部门取得一定进展
 
  针对当前假借“民族资产解冻”等名义实施诈骗犯罪蔓延的情况,从2016年10月开始,公安部组织部署全国涉案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打击工作。截至目前,共打掉犯罪团伙1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05名,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超过9.5亿元,成功破获了“慈善富民总部”“三民城”“巨龙国际”“5A级扶贫养老项目”等一批重大诈骗案件,封停涉案微信群9000余个,个人微信号1200余个,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高发势头,专项打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