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辽宁法治报记者 任晓霞
本期嘉宾
杨娜: 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对桩石村党总支副书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千山站地方站长
孙鑫: 东港市新城街道滨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石英: 凌海市新庄子镇大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现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和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天,会客厅邀请到三位基层党组织书记,请他们谈一谈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方式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在基层蓬勃发展。
共建聚合力 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
辽宁法治报:请您结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谈一谈对桩石村是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
杨娜:自2021年起,随着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入驻,我们村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构建起了“工作站+村委会+社会公益团队”的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强化了村内外的联系与合作,极大地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策划实施了“民族文化展演”“红色微长征”等20余项特色活动,惠及3000余人,有效推动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能力,我们成立了“水木乡创志愿团队”,同时积极与“振峰公益志愿团队”等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志愿服务生态结构。
互动双向行 创新载体谋实事解民忧
辽宁法治报:“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将党的组织优势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力量相融合,滨海社区是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志愿服务活力的?
孙鑫:我们社区打造了“Ta服务”党建工作品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双向互动新局面,通过我们为居民服务,来带动居民反向服务社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双向互动良性循环。
社区创新打造“逢三说事”睦邻议事厅,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员平时收集上来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联系对口相关部门,每周三对这些疑难问题组织居民代表进行现场答疑,提出解决办法,解决了273件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以林茵国际小区“红色物业”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5个物业企业,联合组建“红色物业联盟”,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物业管理难题。
融合惠民生 推动乡村志愿服务提质效
辽宁法治报:请您介绍一下,大明村是如何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分层分类建立的志愿服务队伍是如何为村民服务的。
石英:我们村建立了“中心+实践站+实践点”三级组织体系,实现部门联动、阵地共享、互促共融。根据群众需求,分类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等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新思想、宣讲政策,组织志愿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围绕田间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实用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等。建立志愿服务台账,规范星级志愿者评定程序,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引导更多村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