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在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培育自主品牌、培养选拔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8月14日,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辽宁法治报:协会党组织是如何引导党员在协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王翀:协会党支部自2016年成立以来,把党建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建立了党建学习工作室,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及秘书处人员进行学习,并结合行业实际开展学习讨论,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和方向。在每年“七一”建党日,我们还会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和会员党组织的交流学习,有计划落实学习内容。我们还曾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纺织处党支部等多个党支部联合举办“支部共建聚合力 党建引领促发展”党建工作座谈交流会,开展党支部合作共建,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学习党中央精神、国家政策,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推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法治报:协会在2016年、2019年曾荣获中国纺联“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推动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推动优秀单位,请您介绍一下协会推动我省纺织产业集群建设的成果。
王翀:打造辽宁纺织服装行业区域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是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辽宁纺织,“集聚”“特色”“小而美”已成为重要特征。截至目前,我省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及专业协会命名的产业名城名镇已达11个,涵盖泳装、西装、棉服、裤装、皮草皮革、运动户外服装、防护纺织品、袜子等多个品类区域品牌。我省纺织服装行业70%的企业位于这些产业集群,产量占全行业85%,这些企业对全行业稳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分三种类型:一是市场消费拉动型。如西柳、佟二堡等都是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极大地拉动市场及周边纺织服装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二是优质制造型。如普兰店、丹东等地都是以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多年的出口经验积累打造出了一批优质制造企业。三是产业+电商销售型。如兴城泳装集群,年产2亿件,全球每4件泳衣就有1件来自兴城。
这些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不仅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产能转移的共赢地,也成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合作地。
辽宁法治报:协会是如何发挥服务和导向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
王翀:这么多年来,协会致力于打造优质制造龙头企业,集中优势引领行业发展。优质制造是全球服装行业产业链条中的稀缺资源,辽宁众多服装企业在长期出口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造了技术精湛的队伍,凭借优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赢得了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的信赖。打造“辽宁服装质造舰队”,展示辽宁省服装行业优质制造能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2018年、2021年,我们根据会员自愿申报原则,将以“营业收入”为主、“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利润率”为辅的三项指标及国际国内合作品牌的影响力作为参考,进行了辽宁服装优质制造企业综合评价。2018年、2019年、2021年3年持续组织了辽宁服装优质制造企业展,专门展示辽宁服装优质制造能力,打造“辽宁质造”品牌形象。
·协会简介·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为5A级社会组织,现有会员800余家、理事300余家,聚集了全省14个市纺织行业中的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纺、化纤、纺纱、织布、针织、染整、毛纺、麻纺、丝绸、纺织机械等企业,以及相关专业市场、重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纺织服装大专院校等,服务范围覆盖全省近万家企业。
协会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服务政府、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为己任,在政府和会员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企业愿望和要求,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