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
据统计,去年以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44件,二审案件156件,依法打击毒品犯罪分子315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68人(一审),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85人(二审)。
时值第30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大连中院对2016年以来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进行通报,并公布了典型案例。
毒品案件呈现三个新特点
梳理大连中院一年以来审理的毒品案件,当前毒品案件呈现了三个新特点:
毒品案件数量在经过连续两年的下降后又有所上升。2014年至2016年,大连中院受理的一审毒品案件数量逐渐下降。其中,2014年新收118件,人数385人;2015年新收88件,人数218人;2016年新收26件,人数86人。2017年仅上半年,即新收一审毒品案件25件,人数102人,与2016年全年数相当,被告人数还有所增加。
单案涉案毒品数量不断增多。2013年以来,单案毒品数量超过一千克的案件屡见不鲜。2017年上半年新收的毒品案件中,2000克以上的案件达9件,其中涉毒数量最高的达35千克。
多被告人案件增多。2017年上半年,新收一审毒品案件中,平均每件案件被告人数高达4人,又创新高,其中,被告人人数为3人以上的案件达16件,占全部新收毒品案数的64%;被告人数5人以上的案件为10件,占全部新收毒品案数的40%。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毒品案件共同犯罪逐渐增多的趋势,毒品犯罪团伙成员间分工协作程度加深,为打击毒品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
依法履职,突出打击重点
发布会上,记者也了解到了大连中院惩治毒品犯罪的主要措施,一方面注意突出打击重点,对于大宗贩卖毒品的源头性犯罪,以及职业毒贩、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和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在坚决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执行严格控制、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对涉及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严格把握死刑案件证据规格,确保在打击毒品犯罪中依法适用死刑。对于涉及自首、立功情节的,查清后依法予以认定;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下指导,努力提高审判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法院内部毒品犯罪案件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对于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尤其是涉死刑案件的严格把关作用;加强专业法官会议的作用,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建立和完善发改案件专报制度。
此外,进一步完善了两级法院依法审理毒品案件的工作机制。为增强毒品案件审理的专业性,着手加强关于毒品案件的对下指导工作,避免出现法律适用不统一的情形,从而提高审判效率,准确打击毒品犯罪。
2016年以来,大连中院刑一庭连续两年在全市禁毒工作表彰大会中被评为“十佳禁毒工作先进单位”,该庭两名法官被评为“十佳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建立与公安、检察机关联席会议制度
据大连中院副院长马振海介绍,大连中院党组高度重视毒品犯罪案件审理工作,建立了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从源头上提高毒品犯罪案件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期又与公安、检察机关充分沟通协商后,牵头起草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毒品犯罪等重大刑事案件的司法审判工作。
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大连中院还注重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除每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外,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在大连中院微信公众平台上编发禁毒宣传文章以及最新毒品犯罪案例,积极组织由公安民警、在校大学生等参与的各种观摩庭审活动。
另一方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党员到社区进行禁毒宣传,向群众发放传单,接受群众咨询,使广大群众普遍形成恐毒、避毒心理,提高抗毒、防毒能力,增强恨毒、除毒觉悟,自觉远离毒品,从而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