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5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1354个乡镇(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114个市、县人民调解中心做实“一站式”化解功能……
一年来,我省在实现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14.9万件,86%的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妥善解决,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司法所、派出所在评理说事点共同解决百姓纠纷
评理说事点
搭建社会基层治理平台
乡、村是定分止争主阵地,我省通过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方式,把“村(居)民评理说事点”这一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困扰我多年的噪声问题让老刘头解决了,我俩还成了‘忘年交’。”金大爷对刘家华赞不绝口。
退休党员干部刘家华是沈阳市浑南区浑河站东街道彩霞社区评理说事点的专职评理员。住在融城时代的金大爷半夜经常受噪声所扰,严重影响睡眠,与邻居自行协商未果,曾多次报警处理。
刘家华得知后,先后6次前往金大爷家中实地了解情况。尽管噪声多半发生在晚间,但是他每次接到金大爷的求助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到金大爷家中,也曾多次到左邻右舍进行走访,最终在他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噪音问题解决了。
刘家华说:“评理说事点就是给老百姓说理的地方,看着大家皱着眉头来,带着微笑走,心情总是特别舒坦。”
于义是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赵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现如今,他还有一个职务就是村评理说事点里的“评理说事员”。
在一次排查走访中,于义得知村民卜大娘居住的房屋因邻居房子年久失修坍塌,导致两家共用的火墙成了危墙,而卜大娘的邻居却拒绝承担责任,双方为此多次发生纠纷,争吵不断。
“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看似很小,调解起来却不容易。用法律说话,有理有据,大家才会心服口服。”于义对双方进行以案释法,阐明各自应当担负的法律责任,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同时,我省一体推进司法所和评理说事点规范化建设,全省现有专职调解员1.1万人,较2022年增加16%。在调解纠纷的同时,今年以来,办理非调解类民生实事1.1万余件,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了矛盾纠纷发生。
群众纠纷在调解室得到圆满化解
止纷争 暖民心
他们用心化解矛盾纠纷
“遇到难题找‘王公正’,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法库县双台子乡双台子村村民张连文称赞道。在乡里,“王公正调解室”家喻户晓。“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有个说理的地方。”调解室负责人王金福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在于体制创新,关键在人。目前,全省建成个人调解工作室2123个,涌现出“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北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朝阳市龙城区龙泉街道东三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一大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沈阳张明伟、大连修丽君、海城汤春海、抚顺张宁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他们不是明星,却是老百姓心中闪亮的“名人”。
炎热夏日,退休群众经常到锦州市北湖公园跳广场舞,但因噪音过大严重影响公园周边的居民休息,造成群众纷纷向市长热线投诉,公园出面劝阻无效,于是找到了“史继权矛盾纠纷调解室”求助。
“我不仅是一名调解员,而且是公园‘红色之光’义务巡逻队队长。”傍晚,他来到公园深入调解,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和解决矛盾的良策,“我们跟史队长熟,愿意跟他唠。”通过多次交流,大家提出三点解决方案,使噪音扰民矛盾得到了解决。
不仅如此,全省还建立起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四所一庭”联动机制,推进9类纠纷先行调解,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
拓展调解领域
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市县一级是市域治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层级,我省发挥资源统筹和协调推进的作用,引导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发挥作用,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前不久,沈阳市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沈阳市银行业保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沈阳市经济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调解员组成服务团队来到社区,各位调解员通过“接访”方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向小区居民普及相关行业政策及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触角向经济信用、物业服务纠纷、银行保险、公证服务等重点领域延伸。
小区里停车纠纷怎么解决,业主与物业产生矛盾该找谁,小区公共绿地被侵占怎么办……
在大连市人民调解中心下属的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一度棘手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样在丹东市也发生过这样一起由行业调解组织妥善处理的纠纷,秦某在A医院实施左侧膝关节置换术,由于术后出现左膝关节感染、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秦某转到B医院继续进行治疗,最终历时1年零7个月治愈出院。事后,秦某认为A医院对他的手术存在医疗事故,要求A医院赔偿自己多项损失共计85万元。双方多次沟通无果后,秦某找到丹东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寻求帮助。
医调委立案后详细翻阅了所有诊疗资料,依法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该纠纷进行司法鉴定,核定本次医疗纠纷赔偿应包括诊疗过程的过错责任和治疗后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残疾等级确认。依据有关规定明确了纠纷的赔偿金额。A医院也在调解调查中承认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经反复沟通、调解,最终医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秦某对医调委的帮助表示非常感谢。
针对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的趋势,我省紧跟民生需求、拓展调解领域,全面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与重点领域衔接,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截至目前,推动建成124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覆盖知识产权、交通、金融、电商等15类重点行业和新兴领域,为解决疑难纠纷提供了专业支撑。
人民调解员耐心倾听百姓心声
·典型案例·
诉求人王某某带领50多人来到丹东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自称系本地某企业退休职工,现在集体反映该企业改制后,职工个人“垫付”的取暖费一直未返还,故到丹东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访调对接”窗口,同时表示:“多年来,已经尝试了多种渠道,但始终未果,现在就想要个说法。”
丹东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访调对接”窗口受理此案后,丹东市访调委主任矫春阳带领专职调解员与诉求人王某某第一时间“面对面”沟通,对其释法明理,并稳定住王某某等人激动的情绪。
同时,指派专职律师、调解员查阅了大量的案件历史材料,并同步与改制企业现任法定代表人赵某某取得联系。在半年多、十多次“调解”“化访”等工作过程中,“访调对接”工作专班坚持以“情”为先、以“理”为主、以“法”为盾,双方由当初的陌生到相互熟悉,再到彼此信任。最终,“访调对接”工作专班结合此前三级法院审理结果以及证据材料,及时为诉求人王某某等人出具书面答复意见,事情得到满意解决。
诉求人王某某对本次调解表示满意,并表示今后遇到相关问题会优先考虑“访调对接”,今后不会再因为此事去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找说法了。赵某某连声称赞“访调对接”真是解民忧!而且更加坚定他在丹东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微评·
辽宁构建的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犹如一张精密而有效的社会稳定之网,从市到县、乡、村,每一级都明确了自身在矛盾调处中的职责和定位,形成了一个有机协同、层层递进的工作格局。比如基层的“村(居)民评理说事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矛盾的萌芽,及时介入、就地解决,将大量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有效预防了矛盾的升级和扩散。
值得称赞的是,我省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关注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在遇到问题时有处可说、有人能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