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去年,省青少年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召开本溪现场会后,本溪市政法系统关工委(以下简称政法关工委)创新、扎实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起广泛关注。
政法关工委的故事,不见经传却异常精彩。
本溪市政法系统关工委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夏令营活动
·三因施教法·
因人施教
● 对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重在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动画、漫画加讲解,教他们如何识别交通标识、如何紧急避险等。
● 对中学生重在规范守法教育,通过法律知识教育结合案例分析,引导青少年认识罪与非罪的界限、守法与违法的利害关系。
● 对有问题或者特殊青少年,配合家庭和学校开展一对一的个性教育,指定“代理家长”,一对一帮教。
因时施教
● 在国家宪法日、国际禁毒日等重大法治纪念日,重点突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 寒暑假前,在开展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编印“安全法规小常识”手册发放。
因事施教
● 针对社会或学校发生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因势利导开展针对性、预防性教育。
“作为本溪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的群众工作组织,政法关工委是全市政法系统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补充力量,是‘配角’,但是我觉得,在关心下一代的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就像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都少不了优秀的配角一样,这项工作也少不了我们的深情演绎。”采访伊始,政法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毕西安便抛出了自己的“配角观”,让记者明确了政法关工委的“身份属性”,也明晰了其角色定位。
普法,从“硬要去”到“应邀去”
今年上半年,本溪市政法系统各级关工委共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210余场次,平均下来,每天都有至少一场校园普法,这个“配角”可谓满档。
“别看现在学校都排号等我们去普法,早几年,一些学校对法治教育的意义认识不高,觉得耽误学生文化课学习。有一次我去学校讲课,听到一位校领导说‘学校普法就是为了完成上面的要求’……”那时的情景让政法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代剑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状况深感担忧。
学校是开展法治教育的主阵地。2022年9月,政法关工委主动与本溪市教育部门沟通协调,提交了联系函,又以书面形式反馈情况,得到了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重视,继而理顺了关系、畅通了路径。自此,全市中小学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向政法关工委发出了一封封“邀请函”。由“硬要”到应邀,让政法关工委法治宣传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但畅通路径只是其中一环,“配角”的诚意与实力才是持续的关键。
“之前,一些学校不是觉得进校园普法是走形式吗?那我们就要打破他们的这种认知!”代剑向政法关工委法治教育宣讲团成员提出了“授课质量是法治宣讲团的生命,要高质量讲好每一堂课,提升法治宣讲团声誉和感染力”的要求。他自己带头讲好每一堂课,精心准备讲课稿,力求语言生动有趣、事例翔实丰富。
为避免占用学生太多学习时间,代剑把每节课压缩到40分钟内,他坚持脱稿上课,深入浅出、饱含热情。授课结束,课堂总会响起长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希望政法关工委以后能经常来学校上法治课!”本溪市第二十二中学领导的这句邀请让代剑激动万分,似乎听到了校园大门纷纷向政法关工委开启的声音。
从进得去到受欢迎,这条路并不好走。可喜的是,如今,政法系统关工委进校园普法常态化已然成为现实,每所学校每学期要上两次以上的法治教育课,不止学生要上课,老师和学生家长也要上课。
代剑进校园讲普法课
创新,讲法得有办法
采访中,毕西安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名中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下课后,他去找老师要手机卡。
老师:“要卡做什么?”
学生:“打电话收保护费。”
老师:“你不知道收保护费犯法吗?”
学生:“就是跟哥们一起出去要点钱,有啥犯法的?”
“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令我们心惊、担忧,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青少年都能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不能徒有虚名,要真正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西安说。
为了增强青少年普法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政法关工委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总结出“三因施教法”“三段式教育法”“身临其境教育法”“订单式教育法”“融合教育法”等新颖有效的招法。拍摄微电影《醒悟》时,本溪市第四高中学生程诗洋饰演的角色原来是被霸凌者,却由于不懂法成为了被告。在演出结束后,程诗洋说:“参加这次演出使我深切认识到了学法的重要性,违法犯罪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不要做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也不要做旁观者,要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采访中记者得知,政法关工委格外重视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每次法治教育课后都会进行现场测试或问卷测试等。经过测试,青少年对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在本溪,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
“六老”,配角中的主角
提到政法关工委,就不能不提“六老”,他们是老干部、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老律师、老英模,共计60余人,平均年龄约为68岁。
以“六老”为基础和依托,政法关工委搭建了“三团一队一中心”,三团即青少年法治教育宣讲团、青少年爱心帮教团、学雷锋创英模团,一队即青少年安全护卫大队,一中心即关心下一代爱心联盟中心,形成了融教育、帮扶、保护、关爱于一体的工作架构。
“一位政法系统的老领导今年93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已经30年了。在他90岁的时候,政法关工委劝他回家休息,但他说‘我身体还行,还能干点事’。青少年护卫大队老警官韩继德患有腿疾,一次走路不能超过200米,但他坚持在家做头条号、做宣传工作……”说起“六老”们的付出,代剑满是感动。
初中生小强父母贩毒获刑,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对他管教严格,但缺乏合理的教育方法,当小强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爷爷经常对他棍棒相加,导致小强产生了自杀倾向。
青少年爱心帮教团成员穆秀莲曾经做过教师工作,她担任小强的“代理家长”后,每周都去小强家帮他补课,做爷孙俩的工作。“你把棍子拿走吧!”不久,小强的爷爷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将打小强的棍子交给了穆秀莲。在“穆奶奶”的开导和关怀下,小强也变得开朗了,不仅成绩赶了上来,还成为了一名班干部。
兰仁强是政法关工委办公室人员、青少年安全护卫大队政委,退休后到政法关工委已近8年。采访中,他笑着对记者说:“政法关工委的工作强度真不比以前上班时小,每天工作都不少于8小时,但是这工作太有意义了,有些政法部门没有想到、没有干到的事情,我们想到、干到,再辛苦也值得。”
兰仁强所在的青少年安全护卫大队会经常性开展校园安全、网吧游戏、文化用品等场所监察巡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协同相关部门解决。在老人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妥善解决了平山区广峪小学门前摆摊设点侵占人行道影响师生安全通行、溪湖区火连寨教育集团河西校区因早市摊贩占道经营影响校车正常通行、本溪市第三中学门前车辆乱停乱放和道路标志标线缺失等问题。
聚力,多方同向发力
“六老”是政法关工委的“主角”和“灵魂”,但只有多方同向发力,才能真正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为此,政法关工委秉持“眼睛向内、面向社会、人人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协同政法机关统筹全市青少年普法活动,动员、吸纳各方力量共谱关爱之歌。考虑到老年人授课的局限性,政法关工委新发展了18名法律专业并从事法检、公安、律师工作的年轻人为法治教育宣讲团成员。接到学校“订单”后,根据受教育学生年龄段和接受能力从法治教育宣讲团中挑选适合的授课人,确保学生感兴趣、听得懂、易接受。
与辽宁科技学院建立青少年教育联盟,是政法关工委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实践,他们邀请在校大学生当老师,主要给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上法治和思政课。今年以来,辽宁科技学院马列主义教育学院选拔出了5名优秀大学生,她们从启蒙教育入手,给孩子们讲故事,从而在孩子心中埋下法治和爱国的种子。
除此之外,政法关工委还发动社会爱心企业组建了关心下一代爱心联盟中心,形成政法关工委+爱心企业帮扶帮教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汇聚爱心力量,助孤困少年儿童走出困境。在春节、儿童节等时间节点,联盟中心会为孤困少年儿童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礼物,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包围。
教育不搞形式、帮扶不图虚名、保护不走过场,多年来,政法关工委真正做到了这18个字。正如毕西安所说,“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见成效,突出一个‘实’字,要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
数读
本溪市政法关工委成立33年来,平均每年开展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200余万人次。2022年3月,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今年是开展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关键之年,自2022年10月活动启动以来,政法关工委不断扩大青少年教育帮扶的覆盖面,基本实现全市109所中小学校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覆盖。
·微评·
“配角”的力量
定位为“配角”,依然能唱“主角”,不禁令记者联想到去年荣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的70岁老演员李雪健。瘦弱的身躯掩不住光彩熠熠,他的实力和坚毅,令人动容——这,就是“配角”的力量。
告别人生“主舞台”后,政法关工委的“老同志”带着饱满的热情,做起了政法机关的“配角”,不求报偿,不辞辛苦。他们中不乏高龄病弱者,他们本可以颐养天年,却因为“这事有意义”而不想停下脚步。
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而道远,就像老人们说的,“我们才刚刚起步”,尽管他们已经默默地做了很多很多,尽管聚光灯不会停留在他们身上。
不争抢、不畏缩,无言且坚定——这,就是“配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