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律师过劳死频发,累死律师的是钱还是责任心?
最近两个多月,几乎每隔几天,律师界便会有同行意外离世,就像是一场漫长又没有尽头的哀悼。哀悼间歇,大家互道“保重”后,便又继续各自忙碌。对于律师这个职业,于外人看来光鲜无比,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却是五味杂陈。所以,律师的生活远非“辛苦”一词所能概括。
一份沉重的名单
这是一份让人感觉到沉重的名单——
3月29日、4月6日、4月7日,广东中山市三位青年律师相继在睡梦中猝然离世。
4月18日,山东的刘荣生律师(53岁)在本溪办理案件途中不幸去世。
5月8日,湖北的倪宏律师(59岁)在江阴法院开庭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去世。
5月19日,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湘萍(43岁)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5月22日凌晨,福建壶兰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方国伟(48岁)在吉林长春一家宾馆中死亡,死亡原因初步判断为突发疾病导致呼吸循环系统停止,死前原打算办完案就做手术。
6月2日,江苏润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胡铁民(39岁)在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当晚7时左右离世。让人颇为唏嘘的是,5月8日在看到湖北倪宏律师意外离世的消息后,胡铁民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做法官时感觉法官最辛苦,一手托两家,哪头都不能得罪。后来做了律师,发现律师更难,辛苦劳累,上班下班没有界限,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对委托人来说,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需胜。”没想不过一个月,他自己也倒在了法庭上。
6月4日,北京德恒(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荣昆(45岁)在家中突发心梗离世。
6月9日,陕西博纳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晓弟(56岁)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离世。
6月18日,江苏知缘律师事务所律师金泉(48岁)积劳成疾突发疾病离世。
这份名单还在不断加长。
……
有数据称,金泉是今年第十四位遭遇不幸的律师,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统计并不完全。律师正逐步成为“过劳死”频发的高危行业。
一位律师的日常
“很多人对律师的印象是衣着光鲜、赚钱容易,只要不开庭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这些统统都是外行人的错觉。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一片桑叶,被处理不完的文档、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外部的压力以及自己内心的种种焦虑不断蚕食。”沈阳一位刚刚执业两年的年轻律师对记者说。
另一位与记者相熟的律师在说起自己工作的时候秒变“段子手”,“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当律师从不加班,因为我们从不下班。”这种调侃的背后其实是律师真实工作状态的浓缩。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84%的律师每天工作超过8个小时,有18%的律师甚至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88%的律师周末需要加班,并且一半儿以上的律师周末加班时间超过4小时;有约10%的律师周末加班超过12个小时。
记者手中有一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宗胜最近一周的工作安排:周一上午,去沈阳市第一看守所,参加省律协和沈阳市律协与沈阳市第一看守所联合举办的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暨阳光书屋启动仪式。下午,作为受辽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律协起草《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牵头人,对起草人员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汇总,晚上十点归纳形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八稿。周二上午,到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办案。下午,先到沈阳中院取判决书,后到浑南区人民法院递交相关案件的证据材料。周三上午,在律所内就有关某银行系列案件办理工作召开工作调度会。下午,到沈阳某区人民政府参加安置房购买协议现场论证会。周四全天,制作课件,为下周沈阳市某系统法律培训做好前期工作。周五,到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案件。周六下午,召开省律协会长办公会。周日上午,参加在营口召开的省律协教育培训专门委员会工作推进会。
对于如此紧凑密集的工作安排,李宗胜坦言:“累并快乐着。”
一场争论:累死律师的,是钱or责任心?
由于工作的原因,记者的微信中有几十名律师好友,浏览他们的朋友圈能发现,“加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常态,有的律师甚至通宵工作。另外很多律师在办案之余,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班。
长期紧张的工作以及时刻存在的压力是导致律师生活不规律、不健康的主要原因,然而似乎又无解。
记者注意到,在接连爆出多位律师意外离世的消息后,网上出现一个争论,有网友认为律师见钱眼开“累死活该”,律师们则备感委屈,在他们看来,这些同行其实是被责任心“压死”的。
对于这样的争论,李宗胜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对,又都不对。李宗胜说:“不管是律师还是其他职业,一个人首先要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市场经济社会不能谈钱色变,但也不能唯钱是从,一个人将金钱至上,背离社会的需求,累死也不会挣多少钱。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律师,怎么可能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又怎么可能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成为佼佼者?这是显而易见的,一名律师必须将金钱观和责任心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律师为钱而不唯钱的价值观取向。”
2015年,李宗胜到广西柳州给那里的律师同行讲课,结束后,要立即和沈阳市律协的有关同事到深圳集合,到广东相关律协参观学习。还没有结束考察,他就接到当事人的委托电话,回到沈阳仅相隔一天就要开庭,而且第二天还有其他案件办理,只能在晚上点灯熬夜,仔细将厚厚的一审卷宗阅读清楚。
“这样一起案件,一审没有参与,二审又面临几百人在场的大考,其谨慎程度可想而知,当时那种废寝忘食的状态真不是用一个‘钱’字能够衡量的,律师的责任心完全取代了律师费的多少。”李宗胜说。
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猛告诉记者,因为职业的原因,律师会经常在休息日接到急活,和家人说好的行程安排随时可能中断。“但这还不是律师的全部,律师嘛,还应该多承担社会责任。毕竟,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责任!”
在专注于本职工作的同时,王猛不忘用自己的专业服务于社会,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在报纸和电视上为读者解答法律疑点、热点问题,并致力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连续多年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维权文章。此外他还先后到沈阳老干部大学、铁西区政府、北一路社区、剪炉社区、和平新村社区等进行义务普法宣讲,致力于增强普通群众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常识。另外他还积极参加爱心助学活动,走访贫困家庭,了解贫困家庭里孩子的生活环境。2015年,王猛被省律师协会评为“辽宁省2014-2015年度优秀党员律师”。
一个建议:给自己腾出空间
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一百名律师,就有一百种现状。
罗伊·格鲁特曼在《律师和贼》中写道:“一名律师是一套餐具,比如一副刀叉。无论上次谁用它吃饭,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在两餐之间进行充分消毒即可。”其实律师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他们本身也既不代表正义也不代表邪恶,而是通过参与司法活动和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去实现并体现正义。所以,和三百六十行中的其它职业一样,律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一位受访律师认为:“接连这么多的同行意外离世确实让人悲恸,但一个行业,不是说苦就会有人赞赏,而是要多思考如何无怨无悔地付出才能得到认可。”
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律师队伍中确实有很多人有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李宗胜认为律师应该学会调整生活和工作状态。他说:“我们许多律师,往往被大量的案件所困,忙于应酬和办案,缺少休息和调整。这不仅不利于个人健康,也不利于办案质量,还不利于个人提升,更不利于行业人才积蓄。”
在李宗胜看来,人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给自己腾出一定的空间,需要追求生活品味和质量,不做一个挣钱的机器。如果一味在一个层面推碾子拉磨,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人的能力往往得不到提升。人都需要腾出空间,换个角度,冷静思考和提炼,以便不断升华,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游刃有余还收获颇丰,而有些人忙忙碌碌却自寻烦恼的根本原因之一。
有些律师的建议则更为具体,希望各地律师协会加强对律师健康的关注。比如在体检上,增加一些针对职业特征的体检项目,同时督促提醒,让律师及时去做检查,及早发现身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