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浓端午 新生起航”,端午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何使服刑人员感悟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并增强其爱国情怀?又如何让端午节彰显出监狱的人文教育与改造特色?在端午节期间,辽宁监狱通过文化教育、亲情帮教等活动,为服刑人员营造出传统节日氛围,让服刑人员感受亲情温暖和社会关爱,提升改造动力和信心,激励服刑人员感恩亲情、悔过自新,用爱的力量破茧成蝶、重塑新生。
服刑人员习书画,传承文化精髓。
省第二女子监狱 “粽”味十足 电教传声
省第二女子监狱通过“粽”味儿十足的文化教育活动,让服刑人员了解传统文化,培育服刑人员的感恩与爱国情怀,营造了积极改造、乐观进取的良好氛围。
警察为服刑人员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典故和文化意义,播放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楚辞〉》,使服刑人员深入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伟大理想,增强服刑人员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树立正确改造目标。随后,服刑人员书写心得体会并进行分享,表达了感恩与思亲之情。监狱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激发了服刑人员改造热情,进一步坚定了服刑人员的改造决心,助力服刑人员的新生之路。
同时,监狱组织服刑人员制作龙舟、粽子、漆扇、十字绣、剪纸等妙趣横生的手工作品,让服刑人员在相互合作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服刑人员在警察的指导下,用笔墨丹青感恩伟大祖国,歌颂伟大时代,抒发浓厚爱国主义情怀。监狱努力培养服刑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传承文明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监狱还举办“端午寄情 电教传声”亲情帮教活动,以服刑人员改造一体化平台——智慧虚拟教室子系统为媒介,与凌源第一监狱、凌源第六监狱进行远程视频连线,使同在监狱服刑的6名服刑人员夫妻、3组家庭“团聚”,让高墙内的服刑人员在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关爱与社会的不弃。
服刑人员“正航”乐队现场弹唱歌曲
大连南关岭监狱 “正航艺术矫正工作室”揭牌
大连南关岭监狱举行了“正航艺术矫正工作室”揭牌仪式暨端午节亲情帮教活动。省监狱管理局、大连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以及51名服刑人员家属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大连南关岭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徐善学代表监狱党委在活动上表示,“正航艺术矫正工作室”的成立,是监狱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效能的创新举措,以培养服刑人员艺术情操和技艺特长为切入点,利用文艺浸润服刑人员心灵、矫正形成健康品格,不断提升服刑人员的认知水平和改造质量,帮助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线。
帮教活动现场,服刑人员“正航”乐队现场弹唱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旋律中饱含内心的悔悟,歌词中表达着对新生的渴望。
台下的服刑人员与家属们相拥而坐,或深情相视,或眼含热泪,促膝谈心,千言万语中道不尽彼此的挂念,双手紧握、相互依偎,共享亲情的画面尤为温馨,这些温暖的瞬间在这个难忘的端午佳节定格,化作助力服刑人员改造、重获新生的亲情力量。
活动期间,服刑人员家属在监狱组织下参观了服刑人员生活、学习现场,切身感受了服刑人员改造环境和监狱执法情况,对监狱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认识。
服刑人员家属代表手持锦旗感慨万分,对监狱民警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承诺将积极配合监狱工作,帮助失足亲人痛改前非,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
服刑人员李某的儿子写下“天下父母”毛笔字
凌源第一监狱 “粽”点来了!亲情帮教如期而至
“爸爸,你在监狱好好改造,我长大了,能照顾妈妈了,我们等你回来。”服刑人员李某12岁的儿子挥笔写下“天下父母”“大爱无垠”两幅毛笔字,用朴实的话语鼓励着父亲,李某带着欣喜又感动的目光看着儿子挥毫泼墨,一家人团聚的感人瞬间被定格在凌源第一监狱端午节主题亲情帮教活动现场。
当天,31名服刑人员家属走进高墙,与亲人同叙亲情、共话团圆。监狱执法监督员受邀参加活动,近距离见证监狱教育改造成果。
活动中,家属们实地参观了服刑人员改造场所,观看了“一区一品”监区文化节目展演。
铿锵有力的迎宾鼓、活泼跳跃的舞龙舞狮引得家属们驻足良久,家属们为服刑人员丰富多彩的改造生活送去阵阵掌声。民警向家属们详细介绍了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学习教育和生活情况,并一一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
“妈,你瘦了……”“还有两年就出来了,儿子,你要加油!”帮教活动现场,服刑人员与家属敞开心扉话家常,分享着“家庭变化单”和“改造成绩单”。
久别重逢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紧握在一起的手一刻也不愿放开,时间在此时显得弥足珍贵。
在互动环节,服刑人员文艺队为家属们表演了原创歌曲《哭着笑》和改编歌曲《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们用一句句歌词与一串串音符,向家属们传达着懊悔与相思之情,也唱出了他们改过自新、重塑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此次帮教活动在传统节日开展,通过亲人的感召,“叩开一扇门,启迪一颗心”,真正激发了服刑人员改造的内在动力。
抚顺第二监狱 粽香团圆 情溢高墙
抚顺第二监狱举办了“粽香团圆 情溢高墙 爱促新生”亲情帮教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深化服刑人员与家人间的情感连接,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奔赴新生。在监狱民警的引导下,服刑人员家属们参观了服刑人员生活区、学习区、改造区,零距离了解服刑人员改造的真实环境和警察执法管理情况,增强了家属们对监狱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许多家属表示,看到亲人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教育与改造,心中的挂念减轻了许多,也更加相信通过监狱的改造及家人的鼓励,能够使他们早日重塑自我再获新生。
包粽子环节中,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服刑人员从清洗叶片、包裹糯米到绑绳成型,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专注与情感,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与融合,让高墙内洋溢不同寻常的温情。
“亲手包制每一个粽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过端午的情景。”一位参与活动的服刑人员感慨道。当服刑人员亲手将自己制作的粽子递送到家属手中时,服刑人员家属感到既欣慰又感动。
活动现场,服刑人员们通过演出表达了内心的觉醒与蜕变。诗歌朗诵《重生》诉说了对过往的悔恨与觉醒;手语表演《国家》生动描绘了追求改变的信心与决心;歌曲《父亲》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团圆的愿景。
此次亲情帮教活动展现了监狱执法的温度,照亮了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道路,为服刑人员播下希望与重生的种子。
盘锦监狱 浓情端午 引导归途
盘锦监狱开展了“情浓端午 共诉心声”亲情帮教活动,近200名服刑人员家属走进高墙,用亲情力量感召浪子回头,提升服刑人员改造主观能动性,助力其早日回归社会。
活动中,服刑人员家属参观了解了服刑人员日常生活改造情况后,与服刑人员共享团圆时刻。服刑人员与家属一起包饺子,期许家庭团圆的日子早日到来。“妈,吃口饺子!”“爸,你也来一个!”此刻的画面温馨且幸福,每一名服刑人员和家属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我的纸飞机呀飞呀飞……那时的母亲还没长出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台上手牵手共吟,台下倾听伴唱,动情的歌声让服刑人员与家属将思念、牵绊放大,唤醒了服刑人员迷失的灵魂,为其重塑自我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监狱为家属与服刑人员合影,用光影记录下这温馨团圆的时刻,并将照片分发给每一名参与活动的服刑人员。服刑人员将照片悬挂在床边,将温情与思念化为奔向新生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