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还好有调处中心在,让我及时拿到了赔偿款,真的太感谢这些工作人员了。”因施工身亡的宋某某的家属激动地说。
2011年9月,建平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立。正是从那时开始,建平县一大批疑难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地化解,该调处中心也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日,记者来到该中心,中心主任王景新就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相关经验向记者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保障化解有序推进
建平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畅通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使很多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地化解。
王景新告诉记者,该中心受理的矛盾纠纷多为乡镇或村中没有解决的矛盾纠纷,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他们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分别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排查预警机制、高效的调处机制、专业调解机制、无缝对接机制、领导包案机制。
同时,该中心细化了调解内容。对调解人员禁止出现的行为进行细化,明确实施禁止行为的法律责任;对调解人员引导、协助、保密协议的审查内容及原则进行细化,规范调解的监督和审查行为;对委托和协助调解行为规范进行细化,推进多元化解的实际效果。
此外,该中心还实施联调联动。充分利用调处中心平台,不断规范了“五调”(公调、检调、诉调、专调、访调)对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诉讼机关、专业调委会、信访等部门主动与人民调解相对接,成功地调解一批故意伤害、交通过失、医患、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
提供便民高效服务
工作中,该中心通过协商谈判、信息交流、成本分析、风险判断、情感调控和利益妥协等过程,在创新中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
“在调处矛盾纠纷中,我们采用的是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工作模式,再经过分流、调解、引导诉讼等形式,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各级调解中心及专业调委会。”采访中,王景新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该中心的矛盾纠纷调解流程。
好的调解法是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为此,该中心调解员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公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的“五心”调解法,使一大批纠纷得到了有效地化解。
同时,在接待受理民事纠纷中,该中心还根据纠纷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采用案例展示、换位思考、心理缓和、借力调解、面对面调解等形式,时刻把握引导、合议、审查三个关口,使矛盾纠纷化解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平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有效防止了一批群体性事件,平稳处理了一批个人矛盾纠纷。
王景新告诉记者,针对矛盾纠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该中心提前介入、缓和当事人情绪、控制事态冲突、酝酿化解办法。一次,小学生孟某在校园内意外掉入脏水井中身亡,其亲属聚集60余人连续三天到学校、教育局聚众围堵,扬言要到县委、县政府等办公场所滋事,为防止酿成群体性事件,经中心连续五昼夜的努力,终于使双方达成调解共识。
当遇到较大的个人矛盾纠纷时,该中心充当矛盾纠纷当事人的“贴心人”“灭火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引导当事人判断是非曲直,做出正确选择。
2014年7月17日上午,深井镇的施工人员宋某某为王某某进行饮水安全水源井施工时意外坠落,当场死亡,雇主王某某企图逃避责任,致使双方产生了矛盾纠纷。经调处中心历时一个月的反复调解,这起意外死亡纠纷以各项赔偿总计45.5万元圆满结案。
此外,该中心针对案件的疑难程度,与专业调委会会同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协作,成功地调处了一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了多元化解的公信力。
该中心与交调委在曲某某交通肇事致汪某死亡案和宁某交通肇事致邵某抢救无效死亡案中,通过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的及时沟通,在与被害人达成一致协议时,改变了强制措施,使纠纷圆满解决。
据悉,建平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自成立以来,共解答来人来电咨询3900余次,成功调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614件,为“平安建平”“法治建平”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