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公安局大洼分局交警大队交通秩序大整治纪实
先讲一个事关大洼交警的感人故事。
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于岗子村村民花瑞德、张静夫妻不幸遭遇车祸,双双躺在病床上,张静多处骨折,却筹不到钱做手术。
6月5日,盘锦市公安局大洼分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焦万翱得知他们夫妻俩的不幸遭遇后,当即决定号召全体人员汇聚爱心,并带头捐款200元,副大队长梁明也毫不犹豫地捐了款。随后,工作人员在大队的微信群里发出了捐款倡议,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扶危济困。仅一天半时间就捐款8000元。
6月7日下午,大洼交警大队一行爱心人员把8000元救命款送到花瑞德、张静夫妻的病房内。这8000元捐款凝聚着大队100多名工作人员的火热爱心和深情祝福。
医生说,张静的手术费用约需10万元,这8000元捐款加上市红十字会送去的2000元救助金,已经有1万元,尽管还不够张静的手术费用,但是危难之时,滴水之情就是救命之恩。张静妈妈说,这份恩,他们一辈子不会忘!

苦练基本功
有序交通是文明城市的一种象征
交通管理意在护佑民生,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是文明城市的一种象征。
大洼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麻忠庭非常重视交通管理工作,在2015年8月交通管理大队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他要求交警大队在扎实推进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努力改变大洼道路交通环境上下工夫,以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的政治姿态,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推进国际化大交通建设精准发力,倾心履职。
按照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部署和要求,大洼交警大队多措并举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工作成绩和社会效益,以实际行动塑造了大洼公安交警的良好形象。结合创城工作,大洼交警大队详细制定了“防风险、保稳定、创平安、促发展”常态化打击整治工作方案,将常态化打击贯穿于创城工作始终,确保了“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工作目标的实现,重点整治酒驾、毒驾、涉牌涉证、“三超一疲劳”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加强了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低速载货汽车等“五类车”的管理力度,加强305国道、向海大道、大锦公路、库二公路、中华路、城区、村镇主要道路、重点旅游线路的巡逻管控力度,教育了一大批违法行为人,使全区的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6年,大洼交警大队被省民心网评为“落实民生建议好部门”,被省公安厅交管局评为全省交警系统“人民在我心中”先进集体。2017年第一季度,大队查处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总数和人均查处数均为全省各县排名第一,受到省公安厅通报表扬。
常态化打击整治,“全覆盖、零容忍”
治理酒驾,是交通管理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虽说公安机关屡次开展酒驾乃至醉驾专项整治,但还是有漏网之鱼。大洼交警结合近年来打击酒驾行动积累的经验,认真分析研判针对酒驾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明确了辖区发生违法现象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以饭店、酒店、娱乐场所周边路段为重点,在国省干线的主要路口、城乡结合部严查酒驾违法行为。2016年以来,大队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63次,出动警力4360人次,警车1020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8000余起,查扣车辆1420余台,行政拘留438人,查处酒后驾驶交通违法764起,全市排名第一位,全省排名第九位,人均查处率全省第八位,查处七类重点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440起,全市排名第一位。
年初,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开展2017年酒后驾驶和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常态化整治,大洼交警专门成立了由局党委委员、大队长焦万翱为组长,其他大队领导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参与集中整治工作。分局主管交通工作的副局长李铁玉带领大队领导班子,在总结以往酒后驾驶专项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的新规律、新特点,统筹部署,调整和完善勤务模式,推进酒驾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民警在酒驾查处过程中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在办案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办理好每一起案件,传递严格执法正能量,未发生一起有效投诉。
4月10日,省公安厅交通安全管理局面向全省交管部门下发了《关于第一季度酒后驾驶和涉牌涉证交通违法常态化整治工作查处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在县(市)层面,大洼区酒驾查处总数和人均查处数均为全省最高。
采取积极措施,净化城区交通环境
2016年,大洼完成了撤县设区工作,开启了大洼发展历史新纪元,大洼交警大队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克服县城情结,树立城区意识,开启城市模式,一手抓交通安全的常态化打击整治,一手抓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净化城区环境,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首先,借鉴了2015年底利用18天时间,取缔县城内的1165台营运三轮车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城区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的管理力度。交警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对快递公司的电动三轮车进行了规范,做到统一外形、统一标志,对驾驶人员进行登记造册,一车一档,便于管理,对私改型的电动三轮车进行了改型部分的拆除处理,对大型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的属性委托权威机构进行了机动车性能检验鉴定。2016年以来,大队共查扣电动三轮车826台,电动四轮车51台,三轮摩托车58台,缓解了城区的交通拥堵现象。
其次,全面整治“僵尸车”,清除安全隐患。大队开展了“僵尸车”专项清理行动,逐台登记告知,进行备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不采取措施的,全部拖至专门存放场地,共清理“僵尸车”80余辆。再次,对城区田家街道、前进街道的三轮“蛤蟆车”非法营运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整治,3天的时间出动警力120人次,警车30辆次,查扣非法营运三轮“蛤蟆车”63台,行政拘留11人,使该地区的交通环境得以改善。开展“车窗抛物”“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专项治理。通过现场执法、电子警察、巡逻警车行车记录仪抓拍等方式,对“车窗抛物”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纠。2017年3月份,大队在大洼中心路段开出了第一张“车窗抛物”的罚单。
加大投入,不断强化对隐患路段的排查和整改
为推进国际化大交通建设,大洼交警大队把强化交通事故隐患路段的排查和整改纳入全年工作的重要目标来实现。2016年以来,共排查交通事故隐患路段130处,按照隐患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区分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分类,建立台账,留存整治前后照片或影像资料、确保建档率达100%。
此外,大队将81处非大队管辖的,报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调其他大队进行整改。需要其他部门整改的,以区交安委办公室名义下发整改通知书。目前,大队管辖的13处事故隐患路段,均已整改完毕。新增交通信号灯15处,新增超速抓拍系统1处,新增交通标志牌57块。在大洼区重点高中、第二初级中学、第三小学新增隔离带800延长米,对城区内的8条路、6条街、34条巷路重新施划交通标线,增划停车泊位800个,在公交车站点全部施划了黄色网格线。大队投资购买了100部数字对讲机,投资36万元购买了2台便携式查缉布控仪器,投资57万元购买了5台巡逻警车,投资250万元在主要公路设置交通导流屏5块,极大地提高了大洼交通管理的科研含量。2016年,大队认真解决群众通过省民心网反映的“大洼区实验小学门前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获得民心网高星“15星件”殊荣,在308家联网单位考核排名中政民互动“回应系统”以13.60的高分获得排行榜第一殊荣。
开展法治宣传,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在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中,大洼交警大队把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反复播放劝诫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及反面典型案例,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营造“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氛围。
组织民警深入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粘贴宣传贴,签订责任状,明确经营者劝阻的义务。进学校、客运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环卫站、军营,做宣传、搞共建,举办广场文艺晚会、进行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大队与各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联络,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微信群,通过“人加人”的方式增加成员,号召群里成员将交通安全知识转发朋友圈,使交通安全知识覆盖到每位市民。
大队还添加了农村交通劝导员微信号,建立微信群。截至目前,已成立交通安全劝导站100个,举办2期培训班,培训交通劝导员100名,配合农村辖区派出所开展对农村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整治20余次,规范了农村摩托车的行车秩序,消除了交通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