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网格化管理下的组团式服务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董楠 通讯员 程震权 | 发布时间: 2017-06-05 09:49
建平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有效避免政府管理服务出现“盲区”和“真空地带”,使社会管理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实现由条线、单项的管理运行机制向网格、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的转变,建平县把平安建设放到了全县社会事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年在朝阳市率先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治理工作新模式。
  该模式运行5年多来,不但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点对点的个性化保姆式服务,还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缘起】
  一起矛盾纠纷引发的思考
 
  说起建平县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社区,它就是建平县万寿街道城关社区。城关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混杂,不易管理,以前经常发生矛盾纠纷。而该县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兴起也正是由一起矛盾纠纷发生后引发的。
  谈起这件事,还要追溯到2011年,当时城关社区与万寿西村交界处有很多垃圾,两个辖区的居民因此而发生了矛盾纠纷。但因为双方当事人不属于一个辖区,这起矛盾纠纷发生时没有被及时发现。两个辖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时,双发当事人已吵得不可开交,并几次要大打出手。
  为了妥善处理这起矛盾纠纷,城关社区党总支书记与万寿西村党支部书记多次进行沟通,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最终才巧妙地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虽然化解了,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得不引发两个社区工作人员的思考。在这起矛盾纠纷解决后不久,万寿街道召开了一次综治工作推进会,城关社区工作人员便在会上再次提到了这起矛盾纠纷,并提出了一个思考:如何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并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果城关社区和万寿西村都有专人负责若干户居民,矛盾纠纷会不会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呢?”一位街道工作人员此想法提出后,得到了万寿街道领导的大力认可。就这样,万寿街道领导与县综治办领导进行汇报后,通过借鉴外地经验首先在城关社区和万寿西村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
  2011年末,省综治办领导到建平县进行调研时来到了城关社区并对其开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建平县政法委和综治办领导的指导下,网格化服务管理初见成效,不但把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还使居民得到了便捷的服务。2012年,该项工作正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发展】
  网格化管理变组团式服务
 
  网格化服务管理进行推广后,网格员和网格信息管理是决定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为此,建平县根据全县城乡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方式。
  他们首先在5个城区街道的26个社区设立了724个网格单元,以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推动各类资源在网格聚集整合,构建了县、街道、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并通过政府的支持,配备了200名专职网格员。
  然后,他们又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原则,在全县32个乡镇、场和260个村划分了1935个网格,聘用村干部、村民组长、中心户长、党小组长、大学生村官、乡镇包村干部等1935人作为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并对每一名网格员都落实了“一卡、二联、三帮、四控、五服务、六记录”的工作职责,做到了帐、卡、册齐全。
  随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他们逐渐发现在服务中存在着些许不足。于是,2012年他们又在全县范围内重点组建了由党建、社会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民主管理、社会治安防范、涉农、平安创建、平安文化等8类服务、7584人参加的2312个服务团队,并制订41项服务职责。通过开展“面对面沟通、面对面宣传、面对面登记、面对面服务”的服务形式,做到“四必到”“五必访”。这就是建平县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延伸出的“组团式服务”。
 
  整合资源建设一站式服务
 
  建立网格化,最终目的就是推动执政模式的创新,破解社会发展难题,努力探索社会治理、服务的新架构。
  于是,建平县特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集信息综合、服务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网格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采集信息,将全县城乡所有的人、房、事、物、组织等5大类及重点人口、出租房屋、党建、社保、医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范等共48个子项的综合信息录入其中,并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县、乡、村、网格员四级联网,综合治理、人口管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等部门信息共享。同时,他们还绘制了网格化管理示意图,所属网格的方位、人员构成、驻格单位等信息在示意图上一目了然,为各级各部门开展服务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撑。
  工作中,建平县为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根据朝阳市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年”的要求,又积极推动了县为民代办服务中心与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合署办公,将两个中心整合为市民综合服务中心,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个平台运行、一个流程办理、一套机制考核”的运行模式,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服务元素纳入服务范畴,初步形成了上下全贯通、领域全辐射、运行全天候、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并对全县各乡镇、村综治中心(站)的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都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同时,他们还把乡镇网格办设在了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实行网上分流交办、协调督办、联动化解。使各乡镇场街综治中心、村综治工作站和县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县网格办实现了上下对接,打造了集中办公、集成服务的新常态。
  此外,他们还借助网格员实行了村级受理、全程代理,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成效】
  组团式服务获群众好评
 
  5年的时间过去了,建平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记者在该县叶柏寿街道建安社区找到了答案。
  只要走进建安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挂在墙上的网格化管理示意图和网格管理员工作职责。“我们要求每位网格员必须做到‘五清和五必访’即:辖区自然情况清,新迁入居民必访;工作职责任务清,刑满释放人员必访;重点帮教对象清,下岗失业人员必访;社区服务项目清,社会保障对象必访;社会保障情况清,遭受事故家庭必访。”社区党总支书记尹晓飞说。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建安社区根据辖区实际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中成立了8支服务团队,分别为党建服务团队、综治维稳服务团队、矛盾化解服务团队、民政福利服务团队、城市管理服务团队、文化体育服务团队、教育计生服务团队、法律援助服务团队。也正是因为这8支服务团队的存在,使社区居民享受到了零距离的服务。社区居民老马便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受益者。他和妻子均为退休职工,原本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因为妻子患有尿毒症,他的一个女儿还是精神障碍患者,这使夫妻二人原本丰厚的退休金全部用于了医药费,生活十分拮据。为此,尹晓飞和民政福利团队的队员们经常到其家中看望老马和其妻子,并经常组织捐款,让绝望的老马和他病重的妻子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这些年真是多亏了社区服务队的帮忙,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对他们我是发自心底的感谢。”谈起社区的服务队,老马有感而发。如今,除了建安社区外,建平县其它社区(村)同样依托网格化管理下设了8个服务团队,虽然服务团队的名字各不相同,但却真正让居民们得到了实惠。
  据统计,建平县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社会治理新模式后,现已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40余万件(次),梳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0余起,关爱特殊人群565人,极大地确保了平安建设成果让群众共享,破解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