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庄河市长岭村设施农业大区,一排排蓝莓大棚犹如蜿蜒巨蟒,盘亘至山根,非常壮观。走进大棚,硕果累累的蓝莓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在边采摘边装箱,嘴角挂着难掩的笑意。可是谁又能想到,这片土地曾陷入险些撂荒的困境。
办案人:白晶
职务:庄河市人民法院长岭人民法庭庭长
把时光拨回到10年前。那时,我还没有踏上长岭这片土地。
2012年,为了能够集中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长岭镇长岭村通过招商引资,盼来了农业投资经营者崔某,集中流转了150余户村民手中的500余亩土地,用于建设农业设施大棚。
流转土地后,崔某很快投产经营,在500余亩土地上投入大量资金,共建设75栋设施农业大棚、种植2万余株桃树,并建设小型钻井7口及办公用房和仓库共4栋。
2017年,因经营不善,崔某开始拖欠村民土地租金,随着恶性循环开始,部分土地逐渐撂荒弃管。
2018年,农户还是没有收到土地租金。无奈之下只能将崔某起诉到法院,要求给付租金。因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判决很快生效并进入到执行阶段。
而此时的崔某,却没有任何可执行财产。
“租金拿不回来,我们不能看着土地这样荒废下去吧,我们还是得继续起诉,要回我们的土地。”村民老张说。
2022年,150余户村民再次来到法院起诉,这次,村民要收回土地。此时,我来长岭法庭任庭长刚一年有余。
我们认真考虑各方利益,多次到现场勘查研判,联系长岭镇政府负责同志,启动联动调解机制。
长岭镇政府及时出面稳定住村民情绪,于情于理进行教育劝阻,防止出现村民自行拆除案涉大棚等行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案中最关键的人员崔某一直无法取得联系,我一遍又一遍拨打崔某电话,不停发送短信。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沉寂很久的手机号,终于有了回响。
我通过电话与崔某进行多次沟通,帮助其分析本案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现状,从节约资源及摆脱债务负担的实际出发,法理情相结合进行劝说。
崔某由最开始的强烈抵触排斥逐步变得默许,经过多轮“拉锯战”之后,终于同意了法庭的调解意见。
与此同时,法庭和镇政府也在不懈努力,与村民委员会进行协商,征求村民意见。在得知崔某同意进行调解后,村委会立即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是否同意调解方案,并就案涉设施农业未来经营作出安排。
通过法庭与镇政府、村委会的联动调解,本案最终得以调解结案。村民与崔某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崔某以土地上的所有附着物(75个大棚及相关财产)抵顶其欠村民的租金及其他费用。
一起历时5年、涉及150余户村民利益的案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化解。
“谢谢法官,谢谢政府,这么多年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老张激动地说。
“谢谢法官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走出困境,不用再背负沉重负债,可以开启新的生活。”经营者崔某同样如释重负。
画面回到开头的一幕,宝石如蓝挂满枝,又到莓香采撷时。经过村民集体一年多的努力,该区所有大棚均正常经营,年产值已达3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