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收到95岁老人来信之后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马琳 肖雨萌 整理 | 发布时间: 2024-03-07 10:01

  核心提示

  不久前,我收到了一位95岁老人的来信,他在信中写道:“老伴儿去世前曾经外借了两万块钱,始终要不回来……希望法院帮助解决。”我下决心一定要帮他尽快查明真相。

鞍山台安法院刘晓岩

刘晓岩(中)为老人服务

  办案人:刘晓岩

  职务:台安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

  按照信中的联系方式,我给他打去电话,了解到大爷姓朱,其老伴儿在世时曾借给张某六万余元,这几年里朱大爷多次催要,仍有两万元未还。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我与立案庭的两名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朱大爷家中进一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到了朱大爷家,我让他把之前写的起诉状找出来,对上面不规范的地方逐一修改,又耐心地告诉他需要准备的诉讼材料。考虑到这笔钱拖欠已久,我询问朱大爷是否愿意由法院专职人民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这样不仅减轻诉累,还能更快速地化解矛盾。朱大爷犹豫地问:“不开庭她不认账怎么办?”我拉着朱大爷的手细心地介绍了诉前调解的流程,告诉他经法院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双方是具有约束力的,对方拒不履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听了我的话,朱大爷说:“刘法官我相信你,你不会骗我的。”

  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调解员李玉敏立刻与双方当事人联系了解诉求,张某得知自己被朱大爷告到法院后,向李玉敏和盘托出自己不还钱的原因:“2021年我意外受伤了,后确诊为化脓性骨髓炎,治疗费用高达四十余万元。我经营的养鸡场也倒闭了,现在没有收入,我根本拿不出钱。”

  李玉敏与我商量,我建议张某向朱大爷说明实情,把话说开了,问题更好解决。多次沟通后,我将张某和朱大爷约至法院,张某坦言自己现在不能立刻还清欠款,调解立时陷入僵局。我和李玉敏决定采取“背靠背”调解的方法,我认真劝说张某,于情于理于法她都应该将欠款还给朱大爷,李玉敏则从张某的实际困难入手,询问朱大爷能否做出一定的让步。经过反复沟通,朱大爷同意减免利息,而张某感念朱大爷一家曾在她最艰难时雪中送炭,表明会尽快凑齐钱,在规定日期前还款。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

  时间很快就到了约定的还款日期,在法官和调解员的见证下,张某将欠款如数归还,双方握手言和,这场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些年我们因为这笔钱关系闹得挺僵,能用这样和气体面的方式解决问题再好不过了!”朱大爷激动地说道。

  这起案件的两位当事人,一位头发花白,一位突遭变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不让矛盾激化,如何让司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