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翰墨飘香润警营 异国挥毫传友情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通讯员 杨广涛 | 发布时间: 2017-05-19 09:57
记本溪警营山水画家郑辑英
 
  2016年2月15日至2月29日,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组织中国地方艺术代表团一行16人,赴毛里求斯和法属留尼汪省进行书画艺术交流,本溪市公安局著名画家郑辑英受邀参加了此次艺术交流,是此团唯一的公安民警。交流活动中,郑辑英共有7幅反映家乡美的国画作品参展,有3幅被两地大使馆收藏,为公安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更是辽宁公安的骄傲。



郑辑英获奖作品《雄关漫道》
 
  勤奋伴他一路走来
 
  郑辑英,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高级研修班。现就职于本溪市公安局,一级警督、二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交流院特聘画家、全国公安文联会员、辽宁省美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展览中获奖。
  1963年,郑辑英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酷爱绘画,1977年考入长春市工艺美术学校,系统学习了绘画的基础理论,掌握了绘画的基础技能。1980年参军来到本溪军分区政治部服役,在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他经常下到基层连队工作,为战友们服务,被战友亲切地称为“军营小画家”。1983年,他的国画作品《燕东风光》荣获沈阳军区书画摄影展三等奖,从而激发了他的绘画热情。
  1985年,郑辑英参加公安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书画创作,并拜名家杜世斌为师。警营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环境给了他绘画创作的原动力,山城淳朴的民风为他输送了艺术养分,辽东最美的山川为他拓展了创作视野,良师益友为他辅设了成功之路。
  2005年,郑辑英调到本溪市公安局办公室,成为警营的一名专职画家。2010年,本溪市公安局又送他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进修学习,使他获得全面学习中国画技能的宝贵机会。在这里,他开阔了视野,广交了朋友。在学院老师和画家同学们的帮助影响下,他的画艺有了新的突破,他的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省、市各类书画的赛事并获奖,有的作品被外国友人和各界人士收藏。
  2013年,郑辑英的国画《风静听溪流》被定为国礼赠送给朝鲜国家领导人。
  2014年,郑辑英的山水画《高山仰止》入选全国公安文联“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得到了公安部文联主席祝春林等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2015年,郑辑英又以多幅作品参加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丹青抒怀”太行山写生作品展、和平2015中、日、韩、俄国际美术联展。
  2016年11月11日,郑辑英的国画《雄关漫道》作品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公安书法美术摄影展并获优秀奖。郑辑英应邀赴京参加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公安书法美术摄影展”开幕式,受到公安部领导的亲切接见。
  鲜花和掌声向他涌来,可他还是坦坦荡荡来去,宽厚谦恭待人,面对世界、面对人生,不管道路顺畅还是坎坷,他都孜孜不倦,不显山、不露水地浸淫在艺术里,默默地埋头苦干。体格魁梧、壮硕的郑辑英,浑身散发出来的那股憨厚、倔犟、雄性十足的个性,有一种物我相互渗透的对应。他的不同凡响、自然无我、独立不羁,充分人格化的山水也得以提纯、净化、升华,自然生命的各种雄奇之质映现在烟岚弥漫、危崖叠耸的水墨交响中。
 
  留下坚实的足迹
 
  2004年,郑辑英在本溪市图书馆举办首次个人山水画展。百多幅集中了他的智慧、功力、修养风采各异的山水画,让人为之震撼,感到了他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的艰辛。他胸有丘壑,厚重、朴拙、雄奇、灵动属于他个人最突出的书画语言特征。他画风凌厉、恣肆磅礴而尤甚厚重,深沉中又不失灵动,有的作品点线交织,意象繁复,有的作品则简约单纯,意动神通。
  欣赏郑辑英创造的雄浑苍劲,营造的钟灵毓秀,如同读一首首耐人寻味的山水田园抒情诗,仿佛与谢灵运、王维在倾心交流。在画家笔下,时而峰恋耸峙,飞泉挂瀑;时而清溪活水、空山雾霭;时而万壑稠木、独松疏影;时而雄浑古朴、丰沛厚重;时而诡谲清奇、灵动变幻;时而含蓄温润、气象万千、自由如意、大笔宽容、包孕南北。轻盈流动的线条,清淡丰富的色彩,浓郁鲜活的田园气息,经画家执笔点染,辽东山区变得格外诱人,极富人性感、人情味,活生生在你眼前展开,好像在邀你对话,与你细语。从他的画里,能够领略运笔的纵横、挥洒自如,构图的兔起鹘落,跌宕有致;也可感受到风格的俊逸儒雅,潇洒豪放、意象的朦胧隐约,微妙通灵。从他的画透露出一种信息,郑辑英是属于执着的性情中人。
 
  坚忍不拔的努力
 
  创新才有生命力,国画也是如此。这就需要画家走出画室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的美。精心构图,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佳作。辽东山区属长白山余脉,四季明显,时异景殊,群峰奔涌,百川争流。有江南山川之清秀妩媚、细腻肌理,又有北方高山峻岭的雄奇壮美、骨凌壁削。使画家有了画不尽、写不尽的用武之地。对长白山山脉从形到神的感悟,是要用画家的眼、手中的笔去观察描绘,而要达到心领神会的地步,必须深入实地,坚持写生。而实地写生是最艰苦,也是最直接地把握艺术创作的唯一路径,单靠天赋是达不到的,来不得半点掺假,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辑英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着写生。有时携几位志同道合的画友,踏遍辽东山区的山山水水,观察山的骨骼,山岩的肌理走向,山的内在精神内涵,他要吃透这一带山川地理的特征,借以生发开来,以点带面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为了创新,为了追寻时代脉搏,静观默察,潜心写生,到了忘我的境地,抓转瞬即逝的灵悟,获取视觉上最鲜活刺激的印象。所以,去年他带到国外的七幅反映家乡美的作品全是创新画作。不但国人喜欢,外国人也是如此。当然,创新更需坚忍不拔的努力。
  本溪是郑辑英的第二故乡,他深深地挚爱警营,挚爱着这片土地,他既表现了长白山脉的五女山、关门山、桓龙湖、老边沟等这些名胜地一带山川恢宏壮阔的气势,厚土坚实的力度,又要摹写自然蕴含的内在美,所以他的山水画毫无刻意经营之感,开合聚散,顺其自然,疏密和谐,收放得体,满幅色墨,满纸烟云,给人一种旷达敦厚的印象。在本溪公安的这块热土上,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所队的会议室、办公室或民警的休息室、公安文化长廊,毫不夸张地说,都可以见到他的作品,他为生活在这里的民警创造了舒适、高雅的文化环境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