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白国军/文 记者 蔡冰/摄 | 发布时间: 2017-05-15 10:3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编者按】
 
  又是一年夏葱茏,又是一季百花开,平安辽宁建设正洋溢勃勃生机,越来越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
  今天,省委、省政府将隆重召开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辽宁建设会议,表彰2012——2016年度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春华秋实,平安辽宁建设历经岁月洗礼,一步一个脚印,铿锵有力,已连续12年位列“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之列,辽宁人正在用落实与坚持绘制平安蓝图,谱写着一曲曲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的平安乐章。
  振兴发展的号角已在耳畔吹响,平安辽宁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行进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辽宁”的康庄大路上。



现代警务
 
  连续12年保持“全国综治工作先进省”荣誉称号;大连市、盘锦市和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成功捧得“长安杯”,实现了我省综治工作的历史性突破;大力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大连经验”,成为全国“样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从2012年的91.52%上升到2016年的93.51%……
  翻开辽宁综治与平安建设的成绩单,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辽宁地处东北亚战略要地,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龙头省份以及“环京护城河”工程的重要省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安乐、服务振兴发展的职责使命异常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什么让平安辽宁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以“平安是基本民生”的理念,不断破解着“把辽宁打造成全国最平安最稳定省份之一”的时代命题。
 
  服务中心,平安建设促民富民安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有一个目标,是平安辽宁建设的执着追求,那就是创建大平安。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平安辽宁建设贯穿于加快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多层面,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为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给予了充分的组织保障。仅2015和2016两年时间,省委主要领导对综治和平安辽宁建设共作出28次批示,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项目运作等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7年,按照中央及省委工作部署,深化平安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被明确写入全省政法工作总体要求(即“1353”计划),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文章提出:要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追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辽宁。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维护全省社会大局稳定作为首要任务,以抓住关键少数为原则,着力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亲自部署推动我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相关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有力推动了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全面实施。
  2016年7月,我省率先制定并以省委两办文件下发《辽宁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这使得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为我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依据、更规范可行的工作抓手和更有效突出的操作载体。
  近年来,由省长亲自与各地和省综治委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签订《平安建设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已形成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责任书》的制定为各地区和省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职责任务,坚决、认真、扎实地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打防结合,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没有平安,何谈稳定;没有平安,更无幸福。
  从2012年的91.52%到2016年的93.51%,我省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其背后必然离不开一个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曾几何时,公安机关装备落后,驾车追逃犯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逃犯逃走,这种滋味让许多人民警察潸然泪下。现如今,人脸识别、图片检索、车轨分析、无人机等新技术、新手段在公安机关得到广泛应用,以往荧幕中的科幻智能应用已搬进了现实。
  2015年9月23日,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从此,“大连经验”叫响全国,为全省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工作树立了旗帜,塑造了典型。
  2016年,省委提出打造“大连经验”升级版,为积极推动防控体系建设转型升级,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政投入力度。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党委政府更是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平安辽宁建设作为保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重要内容写进了李希书记的报告。
  现如今,全省公安自建城市监控视频5.3万个,农村的视频覆盖率也达50%,利用视频直接破案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此基础上,又整合WiFi探针、电子警察等电子数据采集端,形成了“电子信息数据采集一张网”,信息获取逐步由“被动采集”向“智能抓取”迈进。
  去年5月中旬,抚顺市望花区朴屯地区李某家中被盗。犯罪嫌疑人技术开锁入室行窃,盗取现金2万余元及黄金首饰若干。警方通过调取现场周边大量社区探头,锁定3人为本案嫌疑人。后经情报研判、视频追踪等,确定了3人作案后经沈阳市苏家屯区逃往吉林长春的行走路线。警方随后在长春某公寓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擒获,这起跨省技术开锁盗窃案成功告破。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保障。近年来,省综治委加快推进高铁沿线视频监控和信息化建设,层层构建了高度融合、互联互通、在线监控、平稳运行的智能化高铁防控体系。在即将到来的省内14个地级市高铁全覆盖的新时代,全省各级护路组织正在积极推进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朝着一体化运作、正规化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
  如今,一个全覆盖、多层面、全时空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已在全省成遍地开花之势,真正构筑起筑牢社会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
 
  源头治理,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自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实现源头治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现如今,我省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以沈阳市沈河区为代表的“都市版的‘枫桥经验’”。
  2010年以来,沈河区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尝试创建了“社会第三方参与、自下而上解决问题”的信访工作新模式,被沈阳市委、市政府定名为沈河区“全社会调解工作模式”。经过几年的深化和完善,“全社会调解工作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被称之为“都市版的‘枫桥经验’”。
  全面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落实是实现平安辽宁建设的关键。近年来,省综治办牵头省综治委各成员单位,积极搭建多部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今年3月,省委又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组织积极投入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中,形成社会合力。
  据统计,近两年来,全省综治委成员单位年均矛盾纠纷排查总量近20万起,年均调处率均在98%以上。
  平安,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期盼,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开拓创新。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上下正在紧紧围绕建设平安辽宁目标,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建设,为实现全面振兴发展持续努力、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