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取消“代理费”
如今不少人购买机票都会选择上各种旅行网站,几百元的打折机票非常诱人。不过机票到手花的钱真的少了吗?未必!原来不少旅行网站在出售机票时,都会默认勾选各种增值服务,从接机优惠券,到意外险,再有贵宾休息服务,等等,一不留心,最终付款时就把这些可选服务搭售进去,少则花几十元,多则上百元。
在乱花迷人眼的旅游网站订购机票究竟有哪些“机关”?常见的几家旅游网订票都有哪些“搭售”?本报记者进行取样调查……
调查:一张机票最多“搭售”5项服务
5月10日,记者在几家旅游网站同时选择了5月18日沈阳飞往成都的成都航空EU2766航班。各家的机票报价(最低票价)在613—640元之间,但是在填写信息和付款阶段,网站会“帮”你加上各种增值服务,想要取消要经过一番翻找,所以稍不留意,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的价格就给你加了上去。
携程
最低票价为640元,点击进入预订界面后,自动被勾选了保险组合40元/人和贵宾休息室29元/人,总价为787元。
此外,在查询界面还显示有30元的航空意外险、28元酒店优惠券、653元的机票后面有18元的接机优惠券,同一班航班670元的机票后面则无附赠。
如果把后面的附加项目取消,总价则变回690元。
同程
最低票价616元,查询页面没有任何提示,进入订票页面,在页面的下半部分有一个29元的贵宾休息室票,以及航空意外险40元,总价736元。
如不购买贵宾休息室票,购买航空意外险,总价为706元。如果不购买任何保险,则不能享受616元的优惠机票,640元一张,加上燃油费等总价为690元。
途牛
查询页面的最低机票价格为640元起,点击进入预订界面显示为641元,自动勾选了航空延误险20元/人、航意险A款30元/人和T3头等舱休息室29元/人,还有航意险B款40元/人没有被勾选,此时总价为770元。
取消全部的保险以及头等舱休息室后总价为691元。
去哪儿
在查询后的页面上显示最低机票价格为613元,点击预订,价钱最低的613元机票后有45元的接机券,点击预订进入后,自动添加了航意险、延误险各一张,每张30元,登记管家35元/份、接送机券45元/份、酒店券30元/份,总价833元。
此外,还有机场巴士券9元/份以及旅游玩乐券30元/份没有被勾选。
取消保险以及优惠券机票价格会有变动,取消所有保险以及优惠券后总价为683元。
驴妈妈
驴妈妈旅行网显示最低机票价格是640元,进入预订界面要先填写信息,进入提交界面,自动勾选了旅游意外险12元/份、意外险20元/份,总价为722元,延误险并没有被勾选。
当取消所有的保险后总价为690元。
分析:取消“增值服务”不容易,购票应多留意
从附加的服务来看,携程、去哪儿等网站都会提供一些30元左右的增值服务,如接机、酒店、贵宾候机等,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这一基础上的其他服务,如保险等则是可以取消的。
5家网站中可供选择的附加项目最多的是去哪儿网,一共5项,包括意外险、延误险、登机管家、送机券等。
记者发现,这些网站购票全部都有“自动”加上的增值服务。如果消费者不主动取消,这些消费券就将连同机票、机场建设费等必要费用一同被支付。大部分虽然可以通过选择框取消,但勾选的位置则有很大不同。携程网的增值服务直接写在价格下方,比较容易发现,有的网站则需要找上几十秒到几分钟,若是抢票心急付款,根本不会注意到,只有到付款的当口才会发现价格高出一截。“这样的设计太隐蔽了,如果不是上网找到了方法,我光凭自己怎么也取消不了。”一位曾欲向此类网站维权讨说法的消费者张莉(化名)被采访时如是说,这种默认为消费者选择搭售消费券的做法非常不合理,“预订机票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询问过消费者是否需要,消费者即便发现了,取消起来也很麻烦,稍不留意,这些钱就直接被不明不白地赚走了。”
扒内幕:缘何屡禁不止?
如今旅行订票网站的搭售行为已经并不新鲜,默认搭售的行为由来已久。目前,从旅行网站上订票,与航空公司官网给出的价格基本一致。平价订票也意味着网站从机票本身赚不到任何差价,如果不添加额外服务可能无法从中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意外险,在一些航空公司购买价格在20元左右,而在网站上则要花30到40元。
记者了解到,机票搭售现象其实早就进入了监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视野。
2015年,海南省工商局就曾对强制消费者购买“接送机服务券”等产品、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8家企业予以惩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分别处以2万元的最高额罚款。
2015年12月31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运输销售代理分会发布了《关于重申严格执行航空公司规定的通知》,严禁以捆绑销售的形式篡改机票使用条件。
就在今年3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消息称,将开展为期9个月的2017年“民航服务质量规范”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经营行为,重点查处票务违规行为。
一位在线旅游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正因为此前媒体对机票搭售现象进行过曝光,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不断加强对机票搭售现象的整治措施,目前,旅游APP上的机票搭售基本上都可以取消,很少再有人搞强制搭售,只是方式更加隐秘,通过帮助用户默认选择、增加取消流程等方式,打起了“强制”的擦边球。
“在线旅游服务商搭售消费券几乎没有成本,通过捆绑搭售的方式,将消费者不一定需要的消费券搭售出去,如果消费券不使用,就是净赚;如果消费者使用该消费券,后续的交易仍然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记者查找发现,自2015年6月以来,南航、厦航、国航、东航等各大航空公司陆续取消机票代理费,机票“零佣金”时代最终到来。这一变化,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机票简单代理赚取佣金的方式将无法维系。
“搭售”侵犯了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怎么办?
“为何现在消费者对机票搭售现象大为不满,关键在于很多旅游APP唯利是图,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机票搭售的情况,也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取消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辽宁百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游会荣表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不正当附条件销售行为,要求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此外,经营者对机票进行捆绑销售的行为还违反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商品服务的权利。“机票搭售乱象的整治,不是光靠一家企业发出呼吁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在线旅游行业整体加强法律意识,明确市场营销手段的合法边界,不能将强制搭售行为视为创新的营利手法。”
针对引发消费者关注与投诉的机票搭售现象,4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已经就在线旅游网站存在的搭售现象及其中涉及的消费者权益相关问题启动调查,并明确表示默认勾选航空保险、酒店优惠券等付费项目,涉嫌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等权益。
如何规范经营主体的行为?
市场管理机构监管职能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曾公开表示,工商、旅游、民航等监管部门需加强监管力度。当务之急是健全法律法规,明确主体责任,对霸王条款、消费陷阱、恶意“搭售”等不正当行为严惩不贷。刘俊海说,频频爆出的机票搭售事件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信任度,在线旅行企业应当慎独自律。
“首先,提高准入门槛,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代理商资质严格把关,并且完善后续核查工作,肃清灰色地带,杜绝不合格的代理商浑水摸鱼;其次,建立信用评级,对代理商的销售活动和客户评价定期考核,对投诉情况和处理结果持续追踪,评定代理商信用等级,对违规搭售或者多次遭到客户投诉的代理商予以公示,提醒消费者注意;第三,完善监管措施,通过提升监管技术和加大监管力度等做法,规范代理商的销售行为,对于从事违法违规销售活动的代理商,一经查实,严肃惩处,不给别有用心的代理商以可乘之机。”游会荣律师建议称。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对此也进行了提醒,消费者在预订机票时,应对订单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同时要提高维权意识,自身权益受侵害时,可以通过协商交涉、投诉举报或司法途径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