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村村通公路”的不断延伸,农村地区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但由于农村交通设施仍相对落后,加上农民安全意识薄弱,农村交通安全事故隐患也逐渐凸现出来。
预计到2020年,我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基本建成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截至去年,我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9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路网通行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升。
路宽了,车多了,交通事故也随之急剧增多,这给有限的警力增添了诸多烦恼,已成为交管部门的一大管理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重庆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两站两员”的做法获得普遍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盘锦市公安局辽东湾新区分局交警大队立足辖区实际,以田庄台镇为试点,在全区推动“两站两员”工作,成效显著。

交警指导劝导员学习交通指挥
“2016年9月30日,田庄台镇高家社区,村民李某驾驶电动三轮车逆向行驶,速度极快,劝导员对其说服教育。”
“2016年11月27日,田庄台镇吉家社区,村民王某驾驶摩托车没戴头盔,劝导员对其进行劝导。”
“2016年12月10日,田庄台镇庞家社区,村民刘某驾驶三轮电动车载有3人,劝导员对其进行劝导。”
在“交通安全劝导教育记录”中,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
自去年以来,田庄台镇在镇政府所在地设立了交通安全管理站,在全镇13个村设置了13个交通安全劝导站,每个站设置一名劝导员,协助维持道路交通秩序,并如实填写“交通安全劝导教育记录”。
“两站两员”工作推进以来,田庄台镇这个以往交通事故频发的地区,交通状况明显好转,更可喜的是,老百姓对于交通安全的认识已明显有了改观,从以往的“不理解、不配合”逐渐变成了“自觉遵守交通,主动支持交管部门工作”。
缓解警力不足压力
一直以来,农村都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交通安全工作的短板。近年来,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辽东湾新区智能化交通环境不断打造升级,路好走了,车流量随之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16年,该区车辆通行达到近591万辆次,向海大道长白街交通岗南北通行平均每小时760辆次,道路交通环境逐渐完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类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增多,辽东湾新区交警大队通过对历年辖区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其中八成交通事故发生在村镇,绝大多数的事故当事人是当地的村镇百姓,“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建设、村镇私家车辆的增多、农副产品的输出都说明道路交通形势的严峻,虽通过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对交通事故的遏制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死亡率同比2015年同期下降33%,但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者,零事故才是终极追求。
据辽东湾新区交警大队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可控面积545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交警大队认真摸排分析,掌握辖区有29个村镇社区人口较为密集,针对这一特点,民警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但在工作中也发现了弊端,例如警力的缺乏、百姓的不理解等等。交警大队共有民警20人,平均一人管理1.5个村、镇和社区。如此一来,失控漏管面很大,同时,很多村镇的群众常认为警察是“官”,不会真的理解老百姓,所以导致在事故发生后民警办理案件过程中常常碰壁,“进不了群众家门,走不进百姓心坎”。
如何才能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又如何才能让村民成为交管部门的好帮手?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重庆市“两站两员”的做法让交警们眼前一亮。
“两站两员”建设就是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乡镇设立交通安全管理站,由专职的交通管理员负责道路交通宣传和疏导、违法劝导工作;在村组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安排劝导员协助维持道路交通秩序。通过“两站两员”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遏制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因为警力不足而带来的处警压力。
目前,辽东湾新区已在辖区内60%以上的乡镇设立了交通安全管理站,90%以上的村镇设立了交通安全劝导站。现已有乡镇交通安全员29人,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36人。特别是辽东湾新区田庄台镇13个社区、荣兴镇11个村走在了这项工作的前列。
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推动“两站两员”建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靠交管部门一家之力很难实现。工作开展之初,辽东湾新区交警大队积极向各村镇党委、政府以及农户宣传在农村设立交通安全宣传劝导服务站、交通安全管理员、劝导员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发动村镇给予更多的支持,积极参与“两站两员”建设和服务工作。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两站两员”建设初见成效。新区依靠“两站两员”开展农村道路路面巡查、道路隐患排查、交通违法行为的精确查处、制止和劝导、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构建起了全覆盖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对一时不能整改治理到位的,充分发挥“两站两员”的积极作用,专人严看严守、强化巡逻管控频次密度、远程监控等有效防范措施,严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为提升服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交警们定期深入村镇,充分运用“两站”上好普法课,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着力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促使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携手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使“两站两员”真正成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好帮手”,成为村民交通安全的“指引者”。
平日里,交警部门通过微信交流群加强与各村镇劝导员、交管员的业务交流指导,重点向劝导员、交管员宣传农村交通安全义务协管的工作职责、有关制度和工作规范,结合辖区乡镇农村道路的实际,向劝导员、交管员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律法规、农村常见交通违法行为种类和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注意事项,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日常交通状况信息收集反馈、交通事故现场维护、伤员救治、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违法劝导、台账材料收集和管理等几个重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讲解,提升劝导员、交管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各村、镇劝导站的交管员、劝导员定期梳理日常本村、镇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难点和重点,通过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向交管部门反馈,交管部门常态化向“两站两员”推送最新交管工作措施和各村、镇每月交管工作成效工作信息。
架起警民之间连心桥
2016年7月24日中午,辽东湾新区交警大队接到田庄台镇南大社区劝导员冷某电话报案称,凌晨5点20分,在田庄台镇批发市场门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小轿车内有人受伤,请求出警。事故民警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看到一辆红色无牌照重型自卸翻斗车和严重损坏的小型轿车停在路中间,而翻斗车司机并未在现场,小轿车驾驶员高某、乘车人郭某、彭某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被120救护车送往大洼县人民医院救治,彭某因伤势严重经大洼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由于事故现场没有监控设备,为能够与周围村民进一步了解情况,确保及时将肇事逃逸嫌疑人抓获,给伤者、死者一丝慰藉,事故民警果断与作为“本村人”的劝导员冷某联系,与其说明了当前面临“百姓当事人口难开”的难题。冷某立即对事故现场周边村民家进行走访,他对村民们表明自己的身份,讲述这次事故给伤亡家庭带来的伤害,由于被村民当成是“自家人”,村民们主动向其讲述起当天早上看到的事。村民王某告诉劝导员,“早上刚从家里出来,看到一辆红色重型自卸翻斗车车速非常快,并且占用了对向车道,与一辆桑塔纳轿车相撞,可能是因为看到车内有人受伤严重,因为怕承担责任,驾驶员下车后便逃跑了,这辆车经常在这条路上出现,好像是某工地的,驾驶员好像就是田庄台镇的。”
冷某立即为事故民警提供了这个线索,民警展开调查。通过走访工地了解到有个驾驶员叫张某,田庄台镇人,好几天没来上班了。而就在陷入僵局时,劝导员冷某打电话给事故民警称有人举报在田庄台镇某旅店发现了嫌疑人张某,于是民警立即联合当地派出所民警前往,将其抓获。在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张某对其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的快速侦破,为受害者家属挽回了损失,而快速破获肇事逃逸案,从报案到与目击者的沟通以及线索的提供更体现了劝导员的积极作用。
除了能够协助破案外,交管员和劝导员在工作中的作用还体现在纠违劝导方面。今年2月23日下午,田庄台镇高家社区,劝导员老陈正在劝导一名骑三轮摩托车未戴头盔的村民。据了解,自“两站两员”建设以来,55岁的老陈主动申请担任劝导员,并一直持续至今。“刚开始村民不配合,但好在自己是本村人,劝导起来也比较容易。”老陈的日常主要工作是提醒村民,使用农用交通工具不要超载、不要超员,要在规定道路上行驶,骑摩托车时要戴头盔等安全规定。对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不听劝导的驾驶人,他可以上报交管部门。“赶上大集的时候,最多一天可劝导三四十人。”老陈说,经过劝导,现在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已基本实现交通违法“不出村”。
根据辽东湾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介绍,由于田庄台镇较为繁华,过去田庄台镇每年大大小小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占辖区事故总数的5成以上,有相当数量家庭,因交通事故致贫或由富返贫。而自“两站两员”工作开展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和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