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奇葩。2006年5月23日,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沈阳市皇姑区华山街道汇宝社区的华山广场时,一群年逾半百的武者正在舞刀弄枪,他们是一支打太极拳的老年队伍。他们长年累月,与武为友,演绎着太极拳剑,也演绎着健康快乐的人生。队伍中有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振馥,打起拳来的她有模有样。可谁能想到几年前,她连一拳都不会打。
书记学习太极拳
每天清晨5点多,吴振馥就起床,相约社区的老年人在华山广场练太极拳、舞太极剑。谈及太极,她兴趣渐浓,“我喜欢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迎着朝霞,松肩沉肘,揽雀尾,高探马,自封自闭,一路去寻求太极的玄机;我喜欢在自我的陶醉中,迎着晨风,左穿梭,右穿梭,野马分鬃,指挡锤,带着忘乎所以的情感,一路去寻找太极的奥妙。”吴振馥这样告诉记者。
吴振馥说:“年轻时我看到别人练太极,心里充满了浓郁的兴趣和好奇,从此便与太极结下了情缘。但那时整日为生活奔波的我根本无暇顾及太极拳,因而也成了我心中的一大遗憾。”
自从吴振馥当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她就带着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有一天清晨她在公园散步,看到一群伴着杨柳枝条挥舞刀剑的“武者”,心中顿时激起一阵狂喜——年轻时与太极的情缘终于有时间来续上了。
从此,吴振馥就走进了“武者”队伍。很快,她找到了社区比较资深的“武者”刘玉泉,并拜师学艺。基本功从压腿、走太极步、蹲马步开始。比不了年轻人舒缓的筋骨,刚开始练习太极,吴振馥觉得很吃力。腿脚承受的压力让她觉得很痛苦,而且一个动作要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做好。有时上下楼梯,腿脚都觉得很疼。
在师傅和同伴们的鼓励下,吴振馥一如既往地坚持,56式陈氏太极、武当剑,她都耍得有模有样。
“每当练太极拳的时候,那一刻,我举步如履猫步,投足如履薄冰,尾闾正中神惯顶,呼吸匀畅沉丹田,将世界上的一切都抛弃在了脑后。而且我的体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多少有一点像在葡萄园里寻宝,一无所获,却迎来了金秋的果实累累。”吴振馥说。
组织起社区太极拳队
“虽然社区有很多的文艺队伍,但太极拳队还真没有。不能我自己一个人爱好就行了,得把社区热爱太极拳的老年人组织在一起。”吴振馥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太极拳队容易,教练却难请。“干脆让我的师傅当教练。”吴振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师傅刘玉泉,并买来和太级拳有关的书籍和光盘,就这样在吴振馥的带领下,以刘玉泉为首的玉泉太极拳队伍正式成为了汇宝社区艺术团的一部分。
经过几年的共同摸索,玉泉太极拳队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支社区老年队。每当社区组织文艺会演,玉泉太极拳队是居民必点的节目。如今,玉泉太极拳队已经有成员100余人。他们在“两学一做”,“双城双创”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华山广场活动的每一天保持良好的环境,冬季又主动除雪为居民作出了榜样,是汇宝社区艺术团强大的支柱。多次为社区荣获省、市、区荣誉,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吴振馥说,太极拳队常年免费招收学员,为居民提供健康良好的交流平台。而且,汇宝社区玉泉太极拳队在2016年沈阳市太极拳进社区普及活动展示比赛上,以出色的表现获得最佳组织奖。
“我健康,我快乐”已成吴振馥和玉泉太极拳队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