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劳模”,你可能会想到他们: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而在我省政法系统中,“劳模”中有的是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公安民警,有的是基层法院的法官,有的是斗争在反贪一线的检察官,有的是扎根监狱的一线干警……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来到我省政法人中间,寻找那些工作在基层,不平凡的“劳模”政法人,记录他们的风采。
平凡岗位上的“活雷锋”
人物:本溪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 任志强

任志强,1964年5月生人,1991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本溪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先后获得“辽宁好人”“本溪好人·最美人物”“优秀公务员”殊荣,荣立个人嘉奖5次。
2015年8月24日,刘强、裴巍夫妇正在休婚假。不识水性的刘强在亲戚的劝说下,不顾妻子的阻拦,提着一个破旧的游泳圈与同样不会游泳的亲友下了水。刘强借助着游泳圈的浮力,漂浮到了深水区。可没过多久,靠游泳圈浮起来的刘强开始在海水中原地打转,水下还冒出大小不一的气泡,有可能是游泳圈过度老化出现漏气所致,眼看游泳圈一点点瘪了,刘强的身体也逐渐失去了控制,头部不停地往下沉。
就在这生死关头,只听“扑通”一声,一位50多岁的男子跳入水中快速地向刘强落水的地方游去。就在刘强的头部即将沉入水中的一瞬间,男子将其头部拎了起来,牢牢地抱住刘强,吃力地向岸边游去。几十秒钟,还没等裴巍和亲友们回过神来,刘强已经被救上了岸。
在裴巍和亲友们的再三追问下,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才说出了真实身份。“我叫任志强,是本溪市公安局的一名警察,赶上休年假,是来锦州串亲戚的。”
2016年4月10日,夫妇俩不远千里,坐13个小时火车从赤峰市来到辽宁本溪,只为当面感谢这位救命恩人。
在市公安局政治部民警的积极联络下,夫妇俩终于和任志强见了面。当夫妇俩看到救命恩人那一刻,感恩的泪花夺眶而出。年过五旬的任志强见到这对夫妇的那一刻,先是惊讶,没想到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这对夫妇还没有忘记感恩。第二次见面的任志强和夫妇俩,坐在一起像家人一样拉起家常。当问及任志强为何要下水救人时,任志强只说了一句:“因为我是警察,在群众遇到危险的时刻,我必须要冲得上去。”
向地震灾区捐款、帮助困难群众、帮助邻居干活、扶老人过马路、自愿无偿献血……任志强做过的好事还有很多很多。提起任志强,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
2016年12月23日,任志强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推选为“辽宁好人·身边好人”,2016“辽宁好人”年度盛典专门播放了本溪公安民警任志强的先进事迹。
3月17日,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成立了调研组,赶赴本溪对任志强的先进事迹进行调研,召开多个层面的座谈会,实地走访了任志强的家人。经侦总队也组织全省公安经侦系统开展向本溪公安民警任志强学习的活动。
任志强的事迹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平凡的人一样可以不平凡,平凡的人一样可以是“活雷锋”。
“小劳模”办案第一的背后
人物: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 柳红

生活中的柳红扎着一个马尾辫,俨然一位邻家妹妹的模样。然而,穿上法官制服的她却透着一股子英气。这个2010年考入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年轻法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诸多令人艳羡的殊荣:2014年审结行政及国家赔偿案件105件,排名全院法官第1位;2015年审理210件,行政部类第一名;2016年前三季度办案数量139件,排名全院法官第1位,近三年审结一审案件,无一件发回重审、无一件改判、无一件错案、无一件上访。
柳红现在是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一名法官。年纪虽轻,可是已经是院里公认的“小劳模”。
柳红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办案,从来不为名不为利。她和爱人家都是外地的,父母身体不好,爱人工作又忙,孩子刚满四岁,家庭负担很重。作为行政庭的业务骨干,面对行政案件数量的激增,为了快结案,结好案,她总是会提前阅卷,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她的日程表上排满了工作,白天的时间用于开庭写判决,查资料的工作只能放在晚上和节假日,她几乎没休过双休日。
为了多挤出时间办案,柳红经常在周六周日的时候把孩子带到单位加班,平时更是在下班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出来送回家后就又返回单位加班了。有一次孩子生病了,她把孩子送回家后一直在单位加班到晚上九点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她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
三年来凡是涉及三县林权及土地确权纠纷案件,她和合议庭成员都会不辞边远,无论寒暑,下乡实地调查、开庭,送法下乡,在乡村田间地头开庭审理就有100余次。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深,柳红所承办的陈某诉某政府林权纠纷案,为了查清林地四至界限,她在齐膝深的大雪中徒步走了几十公里。为了这个案子圆满解决,矛盾成功化解,她又多次亲赴林地现场做工作,最后当事人为她如此严谨又热忱的工作态度所折服。案件成功处理后,当事人千里迢迢为她送来了锦旗。
近年来诉政府强制拆迁案件成为审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抚顺著名的银川等地块拆迁赔偿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官民矛盾激化,当事人为了表达不满甚至采取了一些极端方式,更是扬言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要采取更极端的方式。
案子在法院立案后,为数众多的当事人集体到法院闹事施压很多次。柳红接到这两起案件后,她仔细研究案卷材料,写出审理计划,针对矛盾争议焦点设计多种解决思路。她多次约谈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耐心倾听其诉求,对当事人进行辨法析理工作,不断做当事人工作,积极引导当事人用合法手段和正常途径表达诉求。另一方面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房屋安置补偿问题。不断探索审判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了事关群众关切和社会稳定大局的疑难复杂案件。
关于此案的判决得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认可,并被最高人民法院维持。柳红处理这类案件时,深入实地调查,提出的以市场价格为参照,适当考虑物品折旧予以赔偿的审判思路,得到了合议庭、审委会和省高院的认可和赞同。她对这两起案件的判决成为该庭审理拆迁赔偿案件的参考性案例。
柳红勤思善学砥砺前行,非常注重对前辈审判经验的总结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她在行政庭工作期间,主动把前辈和同事相似的案件进行归类并进行总结还写审判工作心得。其撰写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的审查标准》一文获得省高院优秀奖。
豁达观生死 清廉守信仰
人物:盘山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赵谦

四月的天如同婴儿的脸,时阴时晴的,在定好了采访任务后,记者随盘锦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宣传的同事一同驱车前往盘山县人民检察院,初见盘山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赵谦,一身深蓝色的检服,格外干练,身材高大又略显清瘦,严谨的性格之余又透出一份和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谦在反贪岗位上整整坚守了28年。从当初青涩的内蒙古小伙子变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反贪”。如今即将退休的他,没有给妻子和子孙带来丰厚的物质生活,反而为家庭积累下高额债务……
尽管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是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为赵谦有着对检察事业的钟爱和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永恒信仰。28年如一日的坚守,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到底侦办过多少个案件,为国家挽回过多少经济损失,唯一见证工作业绩的是诸如“省第四届十大杰出检察官”“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个人三等功”“全市检察系统办案标兵”等几十本饱含着他“豁达观生死、清廉守信仰”人生价值观的荣誉证书。
初入反贪污贿赂局的赵谦,对法律知识及反贪业务并不熟悉,在办案中更是摸不着门道。但凭借着那股子犟劲儿和拼劲儿,几年下来,学习笔记足足做了30多本,还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数次发表论文,硬是由当初的“门外汉”成长为反贪战线上的业务能手,也因此于2002年被组织上任命为盘山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并负责全局工作。在这个副局长代行局长职责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1年。
2007年他被查出严重肾衰竭,医生强烈建议“肾移植手术”,并再三嘱咐,切勿过度劳累。同事和家人都让他退出一线办案,专心养病。他自己又何尝不懂得医生的意见和自己的病情的严重性?可高达30多万元的购买肾源和手术费用从何而来?术后的维护费用怎么筹集?面对当时儿子尚未成家,83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的现实,面对几乎捉襟见肘的家庭窘境,这个“堂堂的反贪局局长”却退缩了!他把痛苦埋在肚子里,不顾劝阻,毅然选择了边透析边工作的治疗方案。
为了少耽误工作,赵谦还向医生“讨价还价”,调整透析时间,即使透析那天,也是在单位工作到接近中午,然后匆匆到医院买上一盒饭,站在走廊里吃完再排队透析。即使这样,在他被查出肾病的几年时间里,他从来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和其他办案人一样,奔波在一线。他用透析维持着生命,克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着,坚持着!一直到2009年11月,在一次异地取证途中,突感身体异常,晕倒在路上。经过长达七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才暂时转危为安,而他也被医生下达了“肾功能严重衰竭,必须进行手术”的最后通牒。
经过老母亲、妻儿等人的再三劝说,妻子的三个妹妹和其他亲人一起凑齐30万元钱,“强逼”着他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但病床上的他依然记挂着局里的每一起案件。在术后尚未完全康复、排逆反应强烈的情况下,他一次次申请回到工作岗位,最终院领导拗不过他这股犟劲儿,让其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而他却又忘记了医生的嘱咐,全心投入到办案之中。
2010年,赵谦带着自己的药盒、承受着病痛参与每一起案件的办理,亲自下乡取证、讯问犯罪嫌疑人。凭着这股犟劲儿,当年,赵谦带领他的反贪团队立案侦查9件11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70多万元,对一个小县城基层检察院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工作业绩。
忠诚、为民、清廉
人物:铁岭监狱副监狱长 李建国

李建国,现任铁岭监狱副监狱长,在25年的从警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在监管一线,用实干筑牢监管安全屏障,用真情感化服刑人员,用真诚凝聚战友情谊。
从警至今,虽然工作岗位多次调整,但李建国一直工作在监管一线。2013年4月,李建国被任命为铁岭监狱副监狱长。铁岭监狱是全省唯一一个集中关押艾滋病服刑人员的监狱,一些服刑人员病情严重,精神压力大,情绪易失控。李建国为深入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只身进入艾滋病犯的监舍,主动与每一名艾滋病服刑人员握手。其中有一人因打扫卫生时手被划破包着纱布,不敢和李建国握手,李建国说:“来,我都不怕,你们怕啥啊!”话音刚落响起了服刑人员钦佩的掌声。
公生明,廉生威。参加工作至今,李建国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清正廉洁。有一次老同学提到了一个亲属在铁岭监狱服刑,想调整到相对轻松的改造岗位,话音未落即遭到李建国当面拒绝。回到单位后,李建国找到该服刑人员,明确告之不能调整岗位,并语重心长的对该服刑人员说,做男人要自立、自强。服刑人员范某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他的妻子因为生活困难提出离婚,为挽救范某及其家庭,李建国一方面对范某予以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自己凑钱,解决范某家的燃眉之急。在自身经济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李建国与爱人商议,毅然拿出3000元钱寄给范某妻子,此后定期给范某家邮寄钱物,帮助范某保住了家庭,重燃了希望。
李建国在兼任内看守大队大队长时,看到两个中心岗上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四周都是玻璃,大夏天,干警在里面执勤,汗流浃背。李建国拿出自己荣获的司法部先进个人的奖金,为两个中心岗安装了空调。到铁岭监狱工作后,李建国熟记了所有基层干警的自然情况,甚至记住了部分同志的生日。同事家有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细微之处体现出浓浓的战友情谊。
他视工作如天职,把同志当亲人,苦干实干,先后获得全国监狱系统个别教育能手、先进个人等20余项国家、省级荣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与担当。
“有梦想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能选择是偶然的,而要证明是永恒的……”在基层工作的若干年里,每个月他至少值班值宿10天,如遇特殊情况,更是连续几天工作在单位。休息日节假日对他来说只是个名词而已。给予工作的时间如此之多,但给予家庭的照顾却少之又少。他和妻子的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他没有时间;孩子上学、补课他也没有时间接送,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未因为家事而耽误工作。
李建国在微信中写道:2017,始终保持阳光心态,正能量满满!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尽责敢担当!始终保持健康体魄,锻炼永相伴!始终保持感恩之心,做中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