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工作扫描
编者按: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全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大力发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作,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加强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总体协调,建立了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提高了全省打击和防范的能力,在打击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辅助城市管理和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大事件
——2005年,省公安厅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创安工程建设构建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文件,标志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正式在全省展开。
——2005年,我省出台了《全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等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先后制订了结合本市实际的建设规划,为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标准的接口。
——2008年,全省县以上地区的金融商业区、案件高发区、重点交通路口和城市出入口新安装了104707个视频监控点,一个以电子眼为主要手段的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化治安防控网建设已经在全省全面展开。
——2010年,我省制定了《省公安视频监控中心运行管理规定》《省公安视频监控中心人员管理规定》《省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维护保养规定》,形成了全省统一管理的良好局面。
——2011年,全省公安机关将2万余个已建公共点位监控摄像机全部联入省厅指挥中心。
——2012年,全省各地投入资金近亿元,基本实现了对全省重点、要害部位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2013年,省公安厅联合省综治委下发了《全省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4年,中央政法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强调要重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基础性设施建设。我省组织各市完成全省新建3000个高清点位的建设。
——2015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
——2016年,全国综治和平安建设信息化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宁召开。中央提出各地综治组织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尤其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做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

视频监控有效地提高了打击和防范的能力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拓展了视频监控在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为立体化防控增添了翅膀
信息化
催生强悍战斗力
近年来,在综治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按照平安丹东建设的总体部署,丹东市以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基础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深化建设管理、强化基层保障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扩大了全市视频监控点位的覆盖面,提高了运维管理精度,提升了视频服务社会的应用效能,拓展了视频监控在各项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实现了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应用工作的新突破。
男子ATM机前抢劫,民警22小时成功破案
“我是丹东监控中心,立即停止抢劫,我们已报警。”ATM机喊话吓跑劫匪引关注!民警仅用22小时成功破案抓获抢匪。
今年1月25日晚,凤城市凤凰城街道振兴街一银行ATM机服务区内发生一起抢劫案,监控录像显示,一名骑助力车的男子出现在ATM机服务区门外,该男子在门外徘徊观察了五六分钟后,蹑手蹑脚进入屋内,来到吕女士身后,突然用一只手臂勒住吕女士的脖颈,同时另一只手抓住吕女士握钱的手。受惊吓的吕女士大声呼喊并极力挣脱,但仍被蒙面男子死死控制住。
就在此危急时刻,银行ATM机前端突然喊话,“我是丹东监控中心,立即停止抢劫,我们已报警。”蒙面男子顿时惊慌失措起来,放开手臂,将吕女士手中的700元钱夺下后,仓惶夺门而逃,放弃门口停放的助力车,消失在附近的胡同里。
据办案民警介绍,当日晚上,某银行丹东分行视频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正在自助银行大屏前巡查,当发现这一紧急情况后,值班员立即打开IP语音对讲向前端紧急喊话,吓跑了劫匪。
26日下午,专案组便衣民警在凤城市内一家网吧内抓捕了犯罪嫌疑人庞某,他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
这仅仅是丹东市利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破获众多案件的一个缩影。
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
据统计,截至目前,丹东市累计共有监控摄像头约3万个。其中各级公安机关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的一类监控摄像头,覆盖主要道路、广场、车站、机场、码头、大型商业街等人员密集活动场所,共计6082个,全部为高清摄像头,高清率达到100%,初步构建起基于治安重点区域部位的视频防控网络;围绕城市外围及重要道路的治安卡口摄像头,共1086个,基本形成对机动车辆的布控围堵包围圈。
普通社会单位及个人以自身防护为目的安装了大量的三类监控摄像头,共计2.5万个,有效提升了单位内部安全防范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市级共享平台1个,县区级共享平台4个,市级平台国标化率达到100%,县(区)级平台国标化率达到100%,实现了市、县两级公安视频平台互联互通。
打击违法犯罪的利剑
随着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视频监控在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对视频监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开展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工作,实现各类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和跨地区、跨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应用,已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新要求、适应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丹东市自2012年逐步开展了社会资源整合建设工作,加强对各社会单位自建视频监控系统的共享利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丹东市公安局还组建了公安视频应用专业队伍,不断引进视频快速检索、模糊图像处理、行为分析、人像比对和车型车牌识别等智能化应用工具,开展了“视频”加“信息”的合成应用,充分发挥了公安视频监控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优势,逐步将视频监控技术打造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违法犯罪的第四把利剑。同时,在社会管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以及金融、医疗教育、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相关部门也开展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
多形式联网
“天眼”更明亮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为立体化防控增添了翅膀。联网是大趋势,我省各地联网的机制不尽相同,但都是向提高覆盖面的方向发展。
利用两新组织增加监控范围
营口市公安机关主动作为,担负起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的责任。在建设公安系统的视频监控的同时,积极与社会联系,想尽办法实现与社会视频监控联网。在大石桥市,充分发挥两新组织的力量,增加视频监控范围。大石桥某公司是家技防公司,该公司向商家提供安保服务,该公司为其客户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后来大石桥公安部门与这家企业进行视频联网工作,该企业的视频系统接入公安系统。当该公司的客户发生警情时,该公司的监控中心和公安部门的指挥中心都可以接到报警。该公司保安人员出现场的同时,公安部门也会在较短时间里出警。
社会视频资源并入公安系统
而营口的西市区公安分局则是尽量将机关、事业单位等现有的视频监控设备并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如此,西市区公安分局还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警企、警民联动联防模式,搭建“社会资源整合平台”,将社会视频资源接入派出所勤务警务室,实现了立体化防控打击、可视化指挥调度、数字化治安管理。
金牛山派出所是省公安厅确定的全省基础信息化试点单位。通过社会视频资源接入派出所,实现了辖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在派出所监控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民警通过屏幕就可以看到当地法院、政府机关等周边的情况。派出所负责人说,正是这些单位同意把视频监控系统并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所以才使公安的眼界更广了。利用政府机关的视频系统,不仅是增加了监控范围,而且节省了大量资金,避免了重复建设,使公安机关把资金用在更多的地方安置监控设备。在派出所,民警与当地法院等部门机关的值班人员联系,就可以调控视频监控设备,随着摄像头转动角度,可以将辖区各个角落查看得更细。据了解,这个大平台还具有现场视频及时回传、民警定位以及“一键式”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实时巡查。仅在去年,金牛山派出所利用这个平台抓获技术开锁入室盗窃两名人员,破获了系列案件19起,涉案金额10万余元。不仅如此,由于视频联网以及实时回传,为公安民警单兵出警提供了条件。因为有视频监控,民警单独出警也有证可查,弥补了警力不足。
“一键式”学校视频监控报警
在营口市站前区委政法委、综治办的牵头下,营口市站前区公安机关积极与辖区学校沟通,将学校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报警系统联网,学校的门卫室都安装了像银行一样报警系统——“一键式”报警系统。一旦发生不法人员侵害学生事件,学校安保人员一按下去,站前区公安分局、派出所、保安公司报警系统就会响应,同时学校校长的手机也会发出警情。很多学校的师生感觉安全感又增加了。
站前区综治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站前区是营口的中心城区,全区有学校、幼儿园68所,学生3万余人。一个学生的安全关联到一个家庭父母等多个人,全区学生的安全就是3万个家庭一二十万人的事情。所以站前区把校园安全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积极为校园安全想办法。而公安机关与校园实现报警联网,消除了家长心中的忧虑。
站前区公安分局通过与某保安公司合作,由保安公司先期投入设备,学校只需每年支付服务费2400元,即可获得“一键式”紧急报警服务。公办学校和幼儿园的服务费由政府负担,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可自愿选择购买报警服务。
“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的启动,实现了校园安防的“零时差”接处警。在校方报警第一时间将画面、语音传输到派出所、保安公司,同时还将报警信息推送到社区民警移动警务终端和校方领导的手机,从而达到处警效能最大化。同时为警方及时查处案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公安与网格化平台的联网
我省各县区的网格化信息平台是政府和综治部门建立起来的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平台,在很多地区实现了县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联网,在各级网格化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查看辖区的情形。同时,网格员利用手持终端设备可以将其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反映到网格管理中心。
在盘锦市大洼区、兴隆台区的网格管理中心,记者就可以看到这些地区的大街小巷的图像,以及重点部位的情况。而兴隆台区目前已经实现公安视频监控系统与兴隆台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视频系统的互通,为公安、综治部门进行相关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随着我省综治视联网建设逐步推广,也促进了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建设的前进步伐。视频监控联网,让“天眼”更明亮,更犀利,其震慑、保护作用更明显,人民的安全感将越来越高。
筑牢天网
保平安
“现在真是越来越安全了,时刻都有‘电子警察’保护大家的平安。”如今,只要行走在抚顺市望花区的大街小巷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式各样的摄像头,他们犹如一个个“电子警察”,为全区居民筑牢了一张平安天网,时时刻刻保护着居民的平安。
以有效破解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引领为支撑,以创新警务合作机制为动力,以壮大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这是抚顺市望花区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式方法。此举不但提高了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掌控社会治安形势的能力,更提升了“平安望花”建设水平,确保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创新思维筑牢平安网
抚顺市望花区直面困境谋对策,大胆创新求突破,创新设计了“三项警务合作”机制,以视频监控系统为龙头,以“情指中心”为中枢,以“互助合作”和“四轮驱动”为两翼,为广大居民筑牢了一张平安网。
工作中,该区采取点线结合的方法,坚持网格化管理,把派出所和巡特警大队9个现代化勤务指挥室及21个中心社区警务室投入使用,并联网运行27家企业、37条视频专线,成功布设了2300余个视频探头。同时,他们还装备一线27个无线视频探头、5个4G球、5个单兵执法仪、11个“一键式”报警装置,牢牢地锁住了当地居民的平安。
“我区坚持以视频监控等信息化为支撑,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打破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掌握治安动态,发现、管控、查处违法犯罪能力。”望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于庆安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该区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方式,分期开展视频监控“全网通”建设。一期工程新建及整合视频探头2300个,其中,新建800个,整合1500个,尤其是对辖区“两钢一铝”和石化大学的自建视频探头全部纳入公安分局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上下、内外“全网通”,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初具规模。二期工程建设即将启动,“封控圈”、行政村出入口、主要街路探头密度全面加大,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将会成为现实。
据悉,今年5月,一名犯罪嫌疑人入室行窃,该区通过视频监控,仅花数日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四轮驱动强化巡防力量
记者了解到,该区还划分了公安分局、派出所、合作区三级网格,构建了视频监控轮、武装巡防轮、社区群防轮和单位自防轮“四轮驱动”网格化的巡逻防控格局。
“视频监控轮”是依托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和派出所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开展全天候的网上巡查,守住空中阵地。
“武装巡防轮”是以2个“三分钟圈”和6个“八分钟圈”为骨架,21台专业巡逻车开展巡逻与值守交替,守住地面动向。
“社区群防轮”是以警务合作区中心警务室为阵地,社区民警在组织辅警巡逻基础上,各社区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守住社区楼院。
“单位自防轮”是设立驻企警务室,建立健全内保力量,组织开展“同属圈”守护和“相邻圈”守护,守住自己的“平安群”。
截至目前,共接报110警情5744件,同比下降5.57%;“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394起,同比下降5.06%;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人员98人,同比提高6.7%;整治涉企治安隐患95件,涉企案件压降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