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丹东市元宝区人民法院金山人民法庭坐落在城乡接合部、丹东金山经济服务区,经过几年打造,已经成为我省示范人民法庭。法庭有一名员额法官、两名法官助理以及多名司法辅助人员,在打造“五化法庭”和“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又特聘特邀人民调解员,这支精干的团队,推进诉源治理、服务乡村振兴,化解了一件件疑难矛盾纠纷,维护了一个个群体权益,保护了一方平安,建设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在法庭采访。
5月下旬的一天,记者走进金山人民法庭二楼的一间法庭,负责人王若法官正与特邀人民调解员孙宝利研究一件正在调解的案件。孙宝利原是镇政府工作人员,为人热情,善于做群众工作,退休后,一心想为家乡和谐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成为金山法庭的特邀人民调解员。王若告诉记者,准备下午再去当事人李家兄弟家调解,现正研究用什么办法实现成功调解。眼前要处理的纠纷是李家兄弟二人的第二次纠纷。
几块月饼解纠纷
李家兄弟不和已经多年了。最初发生纠纷是为了两家门前的一小块地。这块地属于李家哥哥,一直闲置,于是弟弟把自家的柴火垛放在了这块地上,一放就是好多年。去年,哥哥想收回这块地,弟弟觉得这块地自己用了多年,就是自己的了,于是两家闹起了矛盾。金山法庭得知后,王若、法官助理及孙宝利多次做兄弟二人的工作。去年中秋节,孙宝利让弟弟买月饼看看哥哥,缓解了兄弟激化的情绪,同时孙宝利再做哥哥思想工作。哥哥一想不管咋说,弟弟是亲人,自家的那块地并不是非用不可,于是就同意一家用一半。这起纠纷就化解了。
亲情动人终握手
转眼到了今年4月,李家兄弟又反目了。两家院子里的树不知被谁砍了,二人都认为是对方所为,关系再次恶化,亲戚们看到也很头疼。近日,李家弟弟冲动之下打伤了哥哥。
“法官,我这个弟弟你得管管。”
“法官,你别听我哥的。”
案件受理后,金山法庭决定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借助“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的合力共同化解此次纠纷。于是王若和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教育,剖析双方各自的问题。
这次,王若和孙宝利研究好办法后,再次找到李家兄弟。李家哥哥治伤花了2000元。孙宝利对弟弟讲明此案的法律后果,告知如果不能和解,经派出所或者法院处理,可能会拘留或者赔偿至少2000元。然后孙宝利又“背靠背”做哥哥工作。哥哥说:“我不差这点钱,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经王若和孙宝利工作,哥哥认识到如果坚持较真儿,兄弟亲情将彻底断绝。最后弟弟赔了哥哥1000元。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庭所联动成功化解了李家兄弟的纠纷。
“为民司法”是底色
处在城郊又是经济服务区的金山法庭,面对的很多是企业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以及赡养纠纷。为了适应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王若和司法辅助人员常常是白天开庭,傍晚六七点到村里走访调解。孙宝利做调解时也是常常早出晚归。王若和孙宝利告诉记者,为当事人着想、说老百姓的话、近距离接近老百姓,就会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就能化解很多不好调解的纠纷。
金山法庭不仅在线下将审判调解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而且还为当事人提供了自助立案、咨询等设备,同时根据当事人所需,决定是否网上开庭等,这里,“为民司法”是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