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都是个例 律师:免责格式条款是无效的
小时候,“圣斗士”是一部动画片,长大了,“剩斗士”是一个名词;小时候,“黄金圣斗士”是荣誉的象征,长大了,“黄金剩斗士”却成为了贬义词。
如今,很多年轻人加入了“单身狗”的行列中,在父母和亲戚的“催婚”下,又加入到相亲的大军。
遍地开花的相亲机构真的靠谱吗?
【线上投诉】
近日,记者接到了沈阳市民宋佳佳(化名)的投诉,称自己被某婚介机构“忽悠”签订了“霸王条款”,现在发觉“坑太多”不得不要求退款……
【线下对话】
接到投诉后,记者与宋佳佳取得了联系,宋佳佳将合同等相关资料发给了记者。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注册的?
宋佳佳: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先在网上注册的,然后他们工作人员发短信说要核实我的身份,让我去线下门店,还说有情感老师现场作指导。我是去年12月30日那天下午3点去的。
记者:你去了之后他们对你的身份进行核实了吗?
宋佳佳:没有,我去了之后,一个自称是郭老师的,把我带到一个小隔间内,先给我介绍了他们的公司情况,讲成功的爱情故事。然后问我事业、家庭、感情经历,平时消费情况,信用卡额度,因为是奔着找结婚对象去的,我都如实说了。他们管工作人员叫红娘,当天有个红娘和我聊了很久,最后到签合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也没看,就直接签了合同。
记者:那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合同有问题的?
宋佳佳:第二天吧。我晚上回家闲着没事儿,就搜了搜婚介方面的新闻,发现挺多陷阱,然后又加了这个婚介机构的维权QQ群,群上的朋友告诉我好好看看合同,我才发现了这些问题。
记者:都有什么问题呢?
宋佳佳:第一是我发现定价依据及收费标准完全没有公示;第二,合同规定服务期乙方(某婚介机构)安排人数一旦达标,不管消费者是否感觉不适合,都有权不再继续提供服务;第三,合同中服务费用的第二条规定,甲方(消费者)提出终止的,其缴纳费用不予退还,乙方提出终止的应按服务阶段完成比例退还甲方缴纳服务费用;第四,合同中还规定,乙方提供的约见对象信息不保证完整性和真实性。在签订合同以及交谈的过程中,他们确实没对我的工作证件、单身情况进行核实,那又如何确保给我介绍的对象的信息是真实的呢?
【调查】
“忽悠”在线下
采访中,宋佳佳告诉记者,在QQ维权群里的消费者的经历很多都和自己相似。“像是一个惯用套路似的,都是和你聊很久,然后稀里糊涂签了合同。”宋佳佳说,当天郭老师先讲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又拿来平板电脑给她看男士照片,说是对她喜欢的类型进行测试,“她就不停地说,说他们的渠道和匹配成功率很高,肯定给我找一个条件好的。”
宋佳佳说,郭老师最后才是搬出三类“服务套餐”:9800元(1个红娘服务3个月)、12800元(2个红娘服务4个月)和15800元(3个红娘服务5个月),同时推荐自己购买9800元的套餐。“我说回家考虑考虑,红娘就说现在有活动,名额很难得。我就说卡里没钱,红娘就说可以分期付款,并承诺后期会让男方帮我付款。”宋佳佳说,最终,她花了9800元购买了为期3个月的服务。
宋佳佳表示,自己发现问题后马上联系某婚介机构的红娘给自己退款。“红娘当时劝我不要退,说我生活圈子太小,很难找男朋友。我有点犹豫,最后是觉得‘坑太多’了,才坚持要退款。”宋佳佳说,自己也咨询了业内人士,有人告诉她,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婚介服务人员应持有相关职业(婚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但自己接触的某婚介机构的线下门店没有任何人出示过相关证件。
无独有偶,沈城的李明珠(化名)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在某婚介机构上注册了会员后,李明珠接到电话来到了实体店,当天李明珠也接受了9800元的服务套餐。与宋佳佳不同的是,红娘给李明珠介绍的三类“服务套餐”为7800元、9800元和12800元。
工作人员违规or审核流程存漏洞?
在此事中,无论是宋佳佳还是李明珠都曾质疑:为什么某婚介机构没有对自己的信息进行审核呢?维权群里一些网友通过交流发现,明明享受的服务差不多,但价格却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究竟是某婚介机构的审核流程存在漏洞,还是某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呢?既然没被要求提供相关证明,该婚介机构怎样才能保证会员信息的真实性?万一出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红娘究竟有没有相关证件?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联系了某婚介机构方面。
某婚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机构的红娘上岗之前会经过3—4个月的培训,培训时候会告诉红娘要求线下会员提供学历证明、资产证明等相关证明,如果是大型资产,还会进行家访等实地考察,而对于其婚姻状况,会让会员填写一份承诺书。“如果没有要这个会员的证明,都是个例,正常我们都是要求提供上述材料来保证会员信息真实性的。只要不脱离平台沟通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脱离我们的监管。”该工作人员强调说。
【律师观点】
“免责”格式条款无效
对此,辽宁国奥律师事务所的闫学刚律师认为,《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且在订立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进行说明。
根据上述规定,某婚介机构提供的合同符合格式合同的特点(里面的所有条款都是格式条款)。
“从其中的一条‘免责’的格式条款来说,应该是无效的。”闫学刚律师表示,某婚介机构作为专业的婚恋中介机构应当要求其委托方(会员)提供相应的身份信息材料并保证该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应当进行核实,如果因为某婚介机构没有要求委托方提供个人信息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不真实,造成损失,某婚介机构应当承担责任。
2月10日,宋佳佳致电称,自己已收到某婚介机构退还的全额款项9800元。
辽宁登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梁日馨表示,市民在通过婚介寻找另一半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进行登记前,要注意核查婚介机构的工商营业执照,线上平台则是核查其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样才能保证在有资质的婚介进行相亲寻友。“即使找对象的心情再迫切,也应该加强自身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不要随便将自己的财产等诸多情况告知对方,发现有诈骗行迹应立即停止联系,并向网站、政府执法部门举报。”
【延伸】
婚介APP上虚假信息也可注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婚介APP的核查力度令人担忧。
记者随机从网上下载了4款婚介交友软件。其中3款只需“随意”填写“性别、生日、地区、婚姻情况、身高、学历、月薪”等信息即可快速完成注册。虽然网站也会提示“进一步完善信息获得更多展示机会”,但会员只需花60元也可获得一个月的无限次交流机会。
在软件上,不到10分钟,便有6名征婚女子通过软件和记者搭讪。记者发现,这些女子的个人信息也并未通过实名制认证。其中一人使用的头像是当红女明星的个人写真。还有人填写的年龄是17岁,个人资料中显示“希望半年内领证”。而这些人的手机号、微信号等具体信息,只要花钱注册VIP 会员就可以查看。
在诸多法规、标准里,婚介行业管理涉及民政、工商、公安、物价等多个部门。
然而,民政部门目前没有“婚姻机构审批权”;工商部门虽负责婚介机构注册登记,但因无具体标准而无法衡量其服务质量;公安部门即便锁定“婚托”,也取证难、定性难、处罚执行更难;物价部门则表示:婚介收费属市场行为,可自由定价、无权干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出台了,但对整个婚介市场仅有指导和引导作用,不具备任何处罚效力。“虽说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标准的实施情况,但监管意义并不大,婚介机构和婚庆机构应该都归到民政部门去监管。不然国标出台好几年了,没有主管部门,落实和推广也陷入困境,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始终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