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简介
北票市人民法院台吉人民法庭辖区共5个乡镇12.3万人口。2022年以来,法庭在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线上积极构建“一站式服务+远程调解+网上开庭”诉讼服务模式;线下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台吉人民法庭外景。
践行司法为民
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几间办公平房、徒步送达、骑自行车办案、手写庭审记录……这是台吉法庭庭长徐国辉对30年前的法庭工作印象。那时,他还是法庭的一名书记员。
“当时的台吉法庭(原姜家窝铺法庭)在姜家窝铺乡郑家村乡政府院内,只有两间房,夏天房间闷热难耐,靠扇扇子降温;冬天房间寒冷透风,靠生炉子取暖。没有独立的审判庭,常常借用乡政府的会议室开庭、调解。”徐国辉回忆道。“1989年乡政府盖了新办公楼,法庭的办公环境才得到改善,但也只有四间房。2013年前后法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但信息化、现代化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办案存在诸多不便。”
2022年,台吉法庭借助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人民法庭“五化”建设和示范法庭创建活动契机,夯基础、强布局,诉讼服务实现了全面升级改造。
如今,法庭面貌焕然一新,变成了拥有现代化办公网络,设施齐备的智慧融合性法庭,新增了诉讼服务大厅、文印档案室、邻里纠纷和家事调解室等多个功能区,实现了数字化法庭全覆盖,具备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多项功能,极大便利了群众诉讼,减轻了群众诉累。
近三年来,法庭年均结案量340件,调撤案件总数527件,调撤率58.56%,一审结案数894件,服判息诉率87.25%,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
推动服务下沉
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
台吉法庭坚持调解关口前移,积极开展实地调查、上门走访。针对农民之间的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类型案件,不定期开展巡回调解,法官走进田间地头,“第一时间”听取群众意见,明确争议焦点,及时就地化解矛盾。
近日,在办理一起相邻纠纷案件时,台吉法庭副庭长杨丽杰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有效促进邻里和谐相处。
该案原告郝某与被告籍某为前后院邻居。因被告在原告家院墙外两米处养猪,粪便污水排放进原告院内,双方发生矛盾。郝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籍某将猪圈移走。
办案过程中,杨丽杰仔细分析案情,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陈述,并多次邀请村委会成员一起前往现场勘查。正值炎热夏季,猪圈内产生的废水易滋生蚊蝇,对当事人的健康和生活有较大影响,杨丽杰借此充分向被告释法明理,并向双方当事人阐明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最终,籍某同意在一个半月内将猪圈移走,在一个半月内及时清理原告房后的粪土。此案得以圆满解决。
法官在开展调解工作。
强化宣传引导
让纠纷防于未然止于未诉
针对涉企类案件,台吉法庭及时给予法律指导,努力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通过持续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进乡村系列活动,将法治理念根植群众内心。
近日,徐国辉和杨丽杰同样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成功调解了六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系列案件。
六案当事人均在台吉某住宅楼的同一单元居住。因四楼住户室内自来水管漏水导致楼下一至三楼六户住户室内的家具、墙体被水浸湿,造成不同程度财产损失。六位住户对四楼住户提起诉讼后,四楼住户则以五楼住户更换自来水主管道将管道接头留在其室内导致漏水点出现,提出追加五楼住户为本案第三人。
因当事人之间均为上下楼邻居,两位法官尝试调解。最初,六原告不同意减少赔偿金额,为了合理协商损失金额,徐国辉带领有施工经验的装修工人前往六名原告家中现场勘查,确定施工费用。经反复协商,六名原告均同意减少赔偿数额至诉讼请求数额的50%至60%不等。六原告作出让步后,四楼、五楼住户又相继反悔……从主动联系四楼住户的妻子进行释法明理,再到耐心倾听五楼住户发泄不满情绪,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调解协议后,四楼、五楼住户将赔偿款即时交付给六原告。这一波三折的调解过程虽然付出了很大精力和时间,但节省了当事人的鉴定费用、促进了邻里和谐,两位法官都感到十分欣慰。
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台吉法庭一以贯之的工作宗旨。下一步,台吉法庭将以“五化”法庭建设为抓手,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持续推进法庭建设,努力筑好人民法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头堡”,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