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传承城市不灭的薪火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李滢乐 | 发布时间: 2017-03-03 14:47
  辽阳是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素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而闻名于世。
  雷锋于1959年8月20日来到辽阳,在这里工作生活142天,辽阳的山山水水都留下雷锋闪光的足迹。
  雷锋,从辽阳走向军营;雷锋精神,在辽阳孕育形成。



辽阳雷锋纪念馆举行“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
 
  【缘起】
  在辽阳的142天
 
  1959年8月20日,雷锋响应号召,离开鞍山,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的建设。雷锋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在弓长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富情感、最为辉煌的142天。
  雷锋用感恩的心投入到焦化厂的建设之中,他乐观地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修建“干打垒”职工宿舍的工作中,他不顾天气寒冷,赤脚在结着冰茬的泥草中踩踏;雷锋大公无私,为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他毅然用自己的被子为水泥遮挡风雨;雷锋渴望亲情,他在弓长岭的142天里,认下了家徒四壁的吕家夫妇为义父义母,结下了浓厚的阶级情义;雷锋热爱生活,他在弓长岭的142天,弓长岭处处留下他宝贵的青春身影;雷锋热爱学习,他用青春的激情,在弓长岭写下了20 篇闪烁着哲理和青春气息的日记。
  雷锋在弓长岭的142天,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飞跃,实现了从普通百姓到人民子弟兵的过渡,形成了自己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人生观。
  雷锋在这里也与辽阳人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雷锋在为遭受水灾的辽阳人民捐款的汇款单上写道:“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
 
  【传承】
  雷锋精神扎根辽阳
 
  雷锋在辽阳142天,雷锋精神却一直扎根在了辽阳。
  近年来,辽阳市在学雷锋活动中不断丰富精神内涵、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性、社会性、广泛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叫响了雷锋第二故乡学雷锋的品牌。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辽阳的文化之魂、城市之魂、发展之魂。
  在城区,辽阳市广泛开展了“社区学雷锋,守望邻里情”活动。开展情感关怀、心理关怀、精神关怀,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在农村,辽阳市广泛开展了“村民互助学雷锋,共同致富立新功”活动。把学雷锋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
  为了更好地传播雷锋精神,辽阳在全市组织了由庞春学等15名雷锋战友组成的雷锋战友报告团、以先进人物和雷锋工友为主体的全市学雷锋先进事迹宣讲团、以理论专家为骨干的学雷锋讲师团三支队伍。
  几年来,每年宣讲场次都在50场以上,听众超过10万人次,这让雷锋精神常讲常新。
  每年,辽阳市还召开一次学雷锋纪念大会、举办一次学习雷锋精神论坛、举行一次“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大型志愿者活动、举办一次“学雷锋、讲道德”公民道德宣传日演唱会、新兵入伍进行一次雷锋教育、搞一次行业雷锋窗口竞赛、表彰一批学雷锋先进典型。
  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春蚕吐丝为少年”的李化清;常年坚持把爱心倾注在孩子们,尤其是弱势孩子们身上的雷锋式好教师韩佳;十多年来,先后多次勇救落难群众,连自己也记不清救过多少人的性命,被网民亲切地称为“冰果哥”的李红岩;雷锋义弟吕学广,五十多年默默无闻做好事,从不留姓名,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辽阳县前杜村党支部书记王绍勇,致富不忘家乡,通过“村企共建”,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前杜村变成了全省富裕文明的小康村……
  几年来,辽阳市先后有50个单位荣获省“雷锋号”称号,有50名同志被评为省学雷锋标兵,有25人获得全省道德模范(奖章),有市级“雷锋号”106个,市级道德模范(奖章)获得者236人,评选“辽阳好人”580人。
  这些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也带动了全市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雷锋在辽阳工作生活了142天,而以后的每一天,雷锋精神都活在辽阳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传承雷锋精神是雷锋第二故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走笔】
  踏寻那纯真的印记
 
  一个家喻户晓的精神榜样,一段鲜为人知的青葱岁月。
  近日,记者循着雷锋的足迹,来到了雷锋的第二故乡——辽阳,踏寻这个城市的雷锋印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缺点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敌人要像冬天一样残酷无情!”
  ……
  人们耳熟能详的雷锋20篇光辉日记就是在弓长岭区生活、工作时留下的。
  当记者走进弓长岭区时,随处可见雷锋的印记:雷锋公园、雷锋纪念馆、雷锋日记碑廊、工人雷锋雕像、雷锋桥、雷锋山、雷锋学校等。
  尤其是雷锋纪念馆,更是人气十足。辽阳雷锋纪念馆作为全国唯一的工人雷锋纪念馆,在全国展馆中独具自己的特色,突出反映雷锋在辽阳地区的生活、工作经历,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学习雷锋精神创造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场所。
  “雷锋纪念日马上就到了,每年的开学日学校都会组织我们来参观这里,在这里我们知道了雷锋叔叔的事迹,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弓长岭区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这样对记者说,“阿姨,在我们的校园里也随处都能看见雷锋的事迹,我们有雷锋故事宣传栏,走廊里还摆满了我们写的学雷锋心得。”
  随后,记者跟着学生们一起参观了雷锋纪念馆,有别于抚顺雷锋纪念馆,这里主要陈列是工人时期的雷锋,而且“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也在这里设有专门的展厅。中心厅、“永远的雷锋”基本陈列、放映厅、“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专题展厅、个人收藏展、廉政教育展、雷锋阅览室……记者通过这些照片、实物、事迹资料,更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雷锋印记。 
 
  【印记】
  辽阳处处有“雷锋”身影
 
  在辽阳市,雷锋精神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在这里早已深入人心,学雷锋已经融入人们的思想和日常的行为方式中,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
  多年来,辽阳市把雷锋精神作为宝贵财富,把学雷锋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了全民学雷锋的常态化机制,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辽阳市抓住志愿者队伍这个根本,在全市打造了一支支学雷锋活动的生力军。有学雷锋志愿者总队,总队长由市委副书记担任,下设32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960个学雷锋分队,志愿者人数近几十万人。还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志愿者队伍。一是雷锋战友报告团。雷锋的战友是辽阳的特有资源。当年,同雷锋一起入伍分到一个团的辽阳籍战士有358人,分到一个连的有44人,分到一个班的10人中有6人。雷锋的第二任、第三任班长都来自辽阳。这些雷锋战友是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力量。二是学雷锋事迹报告团。由雷锋义弟吕学广和雷锋在弓长岭工作期间的23名工友为主体组成。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亲身的经历解读雷锋,让雷锋精神深深地扎根在这块雷锋曾经工作过的沃土中。三是郭明义爱心团队。从2012年7月成立第一支爱心团队以来,爱心团体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的足迹遍布辽阳城乡。
  此外,辽阳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全市学雷锋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学雷锋标兵,授予一批雷锋奖章,出台“见义勇为”奖励办法。在“两代雷锋”的激励下,辽阳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中去。正如郭明义所言,“现在有很多人志愿加入爱心团队,也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奉献。有这么多人投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中来,我想,雷锋同志是不会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