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接见部分基层代表时,对“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雷锋精神源于时代,但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越了时代,并被历史定格为代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必须活学活用,深刻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用雷锋精神引领和武装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头脑。雷锋的时代精神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当精神。雷锋生活的年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端困难时期,中国处于粮食紧缺、棉花减产,前苏联又撤走专家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出了以“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为核心理念支撑的雷锋精神,凭借这种精神攻坚克难,应对国内和国际的复杂局面。雷锋同志的这种精神也契合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具体可以概括为“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国家和集体提出召唤之时挺身而出,敢为天下先,敢担天下责,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所以雷锋精神的时代体现首先体现为“敢于担当”的精神,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当前的辽宁正在经历转型路上最痛苦难熬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更需要弘扬雷锋精神,咬紧牙关、闯过难关、转型升级,必定能够打赢一场翻身仗,雷锋精神也势必会助力辽宁新一轮的振兴。
二、感恩精神。雷锋的童年是很苦的,饱尝了阶级压迫、家破人亡的痛苦。是党拯救了雷锋,使其获得新生,所以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党和祖国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在新时代这种对党忠诚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感恩精神,吃水不忘挖井人,雷锋短暂的一生,当过工人,参过军,只要党有号召雷锋始终冲锋在前,这也是报答党的养育和培养之恩。如今,大多数的青年人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并不知道一茶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也不知享受目前的美好生活应该对党和社会心存感恩。所以,需要弘扬雷锋同志的感恩精神,热爱生活,帮助身处困难之中的人们,对社会有爱心,对社会有感恩。
三、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这种挤劲和钻劲也就是强调在固有思维的基础之上应该有创新,这与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不谋而合。
在新时期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创新宣教方式,扩大传播效应。雷锋的故事及雷锋精神对于不少“90后”、“00后”来讲,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其中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方式不新、形式单一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在进一步加大和巩固传统宣教方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多维度、多方式、多角度地宣传雷锋精神、诠释雷锋精神,全面报道学雷锋活动,扩大雷锋精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其次,要创新活动内容,提高社会实效。在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要求、融入时代元素,不断创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内容。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从而使雷锋精神转化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际行动,成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精神动力。
再次,要创新学习载体,丰富时代内涵。在传统的学习载体之上,利用互联网平台、手机APP等载体搭建学习雷锋微信公众号,保证人们能随时随地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
(作者系省委党校法学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