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留守老人的“夕阳红”谁来守护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董楠 王大海 | 发布时间: 2017-02-27 09:22
探析我省服务留守老人经验
 
  曾几何时,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如今已白发苍苍。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工作生活,独自离乡,将年迈的父母独自留在家中,使他们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
  2016年,辽宁省老龄办发布《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增加41.7万老年人,辽宁老龄化比例首次突破20%,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1000万人。面对数目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如何关爱众多的留守老人?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社工为老人送上热汤圆
 
  调查:生活里那些难唱的曲儿
 
  亲情回归成为留守老人的奢望
 
  伴随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每年约有2.4亿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留守老人”现象成为时下中国一道现实的时代痕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有5000多万,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突出问题。
  这些留守老人并没有得到“夕阳红”,反而成为了农业“生产员”、孙子孙女“保育员”、家庭“守护员”,这是大多数留守老人在农村坚守中所扮演的三种角色。在这之中,许多老年人又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
  然而,他们对于亲情的回归,远超了身体的不适。
  曹大姨家住新宾满族自治县,今年84岁,四个子女有三个外出打工,前年她的老伴儿和唯一住在身边的儿子相继离世,她也就成为了一名独居老人。
  “每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子女们能够回来陪我过年,我岁数大了,见他们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曹大姨哽咽着嗓音说。
  今年过年时,曹大姨三个子女共同回到了家中,淘气的小孙子把整齐干净的房屋折腾的凌乱不堪,但曹大姨依旧笑得合不拢嘴。按她的话说,这是她期盼已久的幸福。
  当记者问曹大姨平时生活怎么样时,她这样对记者说:“还能怎么样,儿女不在身边,平常就瞎过呗!”而这句话道出了无数留守老人的悲凉心态。
 
  缩影:疾病困扰 生活不易
 
  李大爷家住阜新市彰武县,今年78岁的他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项疾病,他最渴望的一是远在他乡的儿子能够常回家看看,另一个是生病时能有子女的陪伴。
  去年冬天,李大爷拿着水壶灌水,可就是这个微小的动作使多年前的腰脱再次发作。他缓缓放下水壶,来到卧室找之前备好的膏药,可疼痛难忍的他眼看着放在柜子上面的药就是拿不下来。无奈之下,他拨打了邻居的电话,将其送到医院救治。
  然而,李大爷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这已经成为了多数留守老人的一个缩影。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期间生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但由于往返的成本太高,除非是严重危及老人生命,否则一般情况下外出子女不会回来照料老人。如此一来,子女外出务工必然会导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子女缺位,从而出现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人看护或得不到良好看护的现象。遭受各种急慢性病痛的折磨,是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所共同面对的现实。
  记者了解到,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如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许多老年人已养成了“小病抗,大病挨”的心态。
 
  隔代培养力不从心
 
  由于年轻务工时很难把子女一同带出,导致农村隔代监护现象十分普遍,不少留守老人同时监护两个以上孙辈。隔代监护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经历抚养过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负担。
  同时,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体很低,祖辈相对落后的文化水平、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和性格发展。
  抚顺市望花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旭告诉记者,由于父母的缺席、祖辈教育方式的落后和沟通不够,一些少年儿童逃学、打架甚至小偷小摸等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也是校园欺凌事件的一个成因。这些问题给留守老人的心理造成负担,内疚感让老人觉得力不从心,精神压力很大,影响了老人的正常生活。
 
  经验:多元化养老模式在行动
 
  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养老服务的需求,催生了不同模式的养老形式,比较有特点的新型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托管养老、网络化养老以及互动养老等多种模式。在政府担负养老的同时,社会力量正源源不断参与养老这个事业当中。民办养老院,志愿者、社工帮扶老人,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也正在一一化解。



平安志愿者为老人量血压
 
  志愿者力量:“六朵金花”服务留守老人
 
  在抚顺市望花区工农街道合金社区,提起“六朵金花”平安志愿者队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们中有老党员、有社区楼组长、有退休下岗职工,虽然她们的职业不同,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服务留守老人,做他们的代理儿女。
  合金社区是棚改遗留社区,地处望花区雷锋路西段,面积5.88平方公里,有居民1267户。社区内平房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弱病残户多,是望花区最贫困的社区之一。
  为此,“六姐妹”经常走访慰问社区内的孤寡、高龄老人,记录下他们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其中以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大病重病的老人居多。
  社区孤寡老人任大娘,今年已有92岁高龄,儿女不在身边,平日里她们总是义务奉献,帮她忙里忙外。今年元宵佳节前,她们同社区书记一同到来任大娘家中,为她送去汤圆,和她话家常,任大娘还拿出了当年自己获得的“先进工作者证书”,为大家讲当年是怎样做居委会大妈的。“六姐妹”同任大娘共同着品味着汤圆,诉说着往事,小小的汤圆里凝聚着对老人满满的祝福和关心。
  在合金社区还有一位身患精神疾病的老人赵某,70多岁的她住在二委的小平房里,平日里自己生火做饭,饥一顿,饱一顿不说,烧不好炉子还差点给命送上。一次,“六姐妹”中的鄂桂芹及时发现了被煤烟呛倒的赵某,及时将她送进了医院,才没有发生生命危险。虽没有了生命危险可又发现赵某发高烧,还咳的严重,于是又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社区工作者和“六姐妹”共同轮班照顾,不分日夜,连医院的护士都被感动了。
  在盘锦市有一支志愿者团队,他们常年开展主题为“每月奉献八小时,志愿服务我先行”关爱空巢留守老人活动。这支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不仅来自社会很多行业,而且也有不少人来自政法机关。前不久,这支团队的沈桂芝、魏静、廖丹、蔡洪芬、张艳一行五人相约美发师秋爽和乐一两位公益爱心人士为12名空巢留守老人进行了免费理发,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赞扬。在理发的同时,志愿者们在老人家中分工明确,有的整理杂物,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劳动过后,大家还陪老人聊天,听老人回忆过往的日子,大家其乐融融,让老人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
 
  社会力量:派出所情暖留守老人
 
  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大东门派出所积极探索老年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以人为本,以爱为先,大力营造“关爱老人、共铸和谐”的维老工作氛围,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记者了解到,大东门派出所在管内的7个社区成立了“老年服务站”。辖区内东逸社区居住着许多空巢老人,他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但精神上常感孤独,日常生活也经常需要帮助,东逸社区女子警务室的4名女警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空巢老人服务直通车”,用女警特有的温情暖化空巢老人的心,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她们一有时间就往老人家里跑,陪他们唠家常。有的老人行动不便,她们就主动帮助老人代缴水电费、煤气费,帮助老人买些生活必需品。为了老人们随时能找到她们,特别制作了印有自己电话号码、红心形状的爱心贴纸,贴在老人家里电话的手柄上。她们还定期开展安全防范知识讲座和为园区金婚老人举办“金婚庆典”等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在今年警务室组织的社区居民团圆会上,社区老人即兴赋诗:“空巢老人不孤单,东逸民警关心咱;民警胜过咱亲人,老人幸福度晚年。”东逸社区女子警务室也因此先后被评为省市“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和全国“巾帼文明岗”,园区老人更是亲切的称她们为“警察孙女”。
 
  政府出手:清原县构建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其中常年病人占三分之一以上。为此,清原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从关爱农村贫困弱势群体出发,于2011年6月,投资300万元在南口前镇海阳村成立了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围绕“收住一个病人,帮扶一个家庭,温暖一方百姓”的目标,着力构建托管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拖累家人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关注了弱势群体,促进了社会平安稳定。
  在生活照料方面,他们为托管对象精心制定伙食标准,提供基本医疗应急处理和医疗康复护理,安装了床头卡、呼叫器和监控设备,多视角、全天候24小时为托管对象提供保姆式服务。值班服务员定期巡视居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在心理和精神支持方面,护理服务人员按时送饭、送水、喂药、洗漱、清理个人卫生和情感沟通,并做好谈话记录。根据病人需要及时同家属子女联系,或电话沟通,交流情感,消除心理障碍;利用传统节日、病人生日等特殊日子,开展送温暖、送欢乐活动。
  在文化娱乐方面,他们经常组织大家参加扭秧歌、唱歌、打扑克、下棋、讲笑话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活动”,把老人的子女、亲属邀请到托管中心,陪老人一同欢度佳节。
  葫芦岛市建昌县在完善居家养老的同时,整合了全县养老资源,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8个,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形成了养老布局,大大促进了全县养老事业的开展和社会稳定。2011年,建昌县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中心位于建昌县城南部。这是由建昌县政府投资2750万元建立的机构,在2014年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评为“最佳养老机构”。建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季风光对记者说,这个机构的作用并不在于设施多么完备,更为有意义的是,中心养老院和老年托管中心重点服务对象是那些低保户、五保户空巢老人,如今也适量对留守老人“网开一面”,为留守老人带来了福音。
 
  新兴网络: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给养老事业创造了更宽阔的视野和道路。沈阳、大连数字信息化养老已经走进老年人的生活,同样给留守老人带来福音。
  沈阳市铁西区居家网络养老平台从三级社区服务网入手,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五A五网一站式”服务系统,以服务网为基础建立了老人家庭数据管理平台,为居家网络养老的服务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原有的养老平台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着重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重新建设12349呼叫中心、老年人家庭信息管理系统、加盟商管理系统、义工志愿者管理系统、短信服务管理系统及地图定位管理等系统。
  铁西区政府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把居家养老服务“搬进”网络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区域内的养老服务资源,围绕着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而提供服务,缩短了服务路径,提高了服务效率。服务企业通过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与居民的服务更直接、更便捷,这使得留守老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后记:别把留守老人关在救助之外
 
  与低保、五保户等老人相比,留守老人在养老问题上多少有些尴尬。因为单纯从经济指标上衡量,他们不一定符合社会救助养老对象的标准,但是这个群体同样也是老年人,也是需要照顾、关爱的对象。单纯以经济红线把留守老人关在救助大门之外,会使很多留守老人感到无助和痛苦。
  在农村,人口密度低,经济收入低,村委会资金少,导致村屯养老始终红火不起来。在建昌农村,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大部分是低保贫困户,单靠村里救济是不行的,建昌县也在村里进行过养老模式尝试,但是效果不算太好。所以从目前看,农村养老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来救助。作为政府,也有责任来为这部分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现在,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多了起来,老人成了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这部分人也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养老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平安问题。
  葫芦岛某社区党支部书记向记者介绍,她感到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养老的重视程度。社区建立养老机构十分必要。但是她所在的社区及周边社区,都没有社区养老机构。而社会参与养老的门槛并不低。政府针对养老院的选址、投入以及审批等等,都有待于向更有助于引导社会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的转变,在选址和投入,以及审批上还需改革,更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
  就基层政府而言,首先要摸清辖区内留守老人的具体人数,基本生活状况,建立留守老人信息数据库。在政策层面,需要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关留守老人生活、就医、出行、娱乐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使老人们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不空虚,大病小病能医治,事大事小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