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大爱无声 真情奉献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17-02-13 09:52
记录那些爱心账本背后的故事
 
  账本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仅是一个记录账务的工具。但对于我省很多平安建设者来说,那满是数字的账本则是他们奉献爱心的最好见证。在这一本本账本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



爱心妈妈团队与孤儿们欢度元宵佳节



照顾空巢老人



吴昌杰(左三)看望贫困户
 
 
  资助困难学子三年如一日
 
  抚顺市顺城区长春街道隆顺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昌杰有一个小账本,上面记录的是她每一次的爱心足迹。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月她都会支出200元资助一名学生。而要谈起这件事,还要追溯到三年前。
  2014年6月7日,全国高考如期而至,抚顺市育成中学考点外,吴昌杰和社区工作人员王丹像许许多多学生家长一样,眼神中满是焦急和期待。但她们等待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名叫做齐茗菲的考生。
  齐茗菲是抚顺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2014年5月30日,她的母亲因二次脑干出血被送进了抚顺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面临着生命危险。她父亲齐维军不得不在医院护理生病的妻子,无暇顾及临近高考的女儿。这样的晴空霹雳对于齐家这样的低保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长春街道隆顺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昌杰得知这一情况后,带领社区干部第一时间来到市中心医院看望齐维军夫妇,送上救助金和慰问品。吴昌杰对齐维军说:“大哥,你就全心全意照顾妻子吧,我们管孩子!”齐维军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先为齐茗菲申请了临时救助款,后又努力为她营造良好的高考复习环境。6月7日、8日两天,吴昌杰与王丹更是打车接送齐茗菲到考点,精心为她准备营养餐,预定附近旅店的小时房让她休息、备考。
  “孩子,安心考试,我们就在这等你。”齐茗菲带着这句温暖的叮咛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吴昌杰给走出考场的小齐送上凉爽的饮料,细心的照料助齐茗菲顺利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考。
  如果有一片大海,那是母亲的胸怀;如果有一片净土,那是母亲的心灵;母亲永远是照着孩子回家路的那盏灯,吴昌杰不求回报地为齐茗菲献上了一个“书记妈妈”的爱。就是从那时开始,吴昌杰便每月为齐茗菲捐助200元的助学金,一直坚持到现在。慢慢的,社区很多人都知道了吴昌杰资助齐茗菲的故事。一次,一位社区居民问吴昌杰:“吴书记,你这工资也没多少钱,你这么做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吴昌杰回答说:“我是一个社区书记,更是一个母亲,母亲帮助孩子有时间限制吗?”这时,众人才明白,在吴昌杰的心中早已把齐茗菲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吴昌杰书记一直都在帮助我家,让我感觉很温暖,尤其是在孩子高考的关键时刻,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齐维军如是说。
  除此之外,吴昌杰还经常资助身旁的困难群众,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按照吴昌杰的话说,她是一名社区书记,就是有这样的职责服务百姓,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
  这就是吴昌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用爱心阐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爱心妈妈团队点燃希望之火
 
  在抚顺市东洲区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所做的事情正如他们的名字一样,把伟大的母爱渗透到了辖区的各个角落。它就是东洲区新屯街道新和社区的爱心妈妈团队,只要提起这个名字,社区居民都会由衷地敬佩。
  “周淑芬,2000,娜娜;曹淑梅,400,小李……”在爱心妈妈团队的账本上,简单地记录着她们为社区孤儿捐出的一笔又一笔捐款。
  新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淑芬告诉记者,这个团队虽然名为爱心妈妈,但是团队里不乏许多男性,社区民警李波就是其中一位。
  去年8月18日下午两点,在大学开学之际,社区民警李波把2000元的爱心捐款交到了周淑芬手里,资助孤儿娜娜上学。
  今年23岁的娜娜是一名孤儿,她的母亲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无任何音讯,因此娜娜只能跟瘫痪的爷爷和体弱的父亲一起生活。娜娜说:“与爷爷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开心的时光。”
  2014年,娜娜的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了,娜娜无依无靠了。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但是娜娜是个非常优秀而又坚强的女孩,她在社区书记周淑芬和各界好心人士的帮助和鼓励下,于2015年9月考入了辽宁省中医药大学。用她的话说:“周妈妈,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和资助,毕业后我一定会报答社会,做个有用的人!”
  记者了解到,周淑芬从2011年就开始通过爱心妈妈团队延续爱、传递爱,此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
  “娜娜快开学了,多少就这点心意,听说孩子今年考得也特别优秀,今天特意过来,想求您把这钱替我转交给她,让她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做个栋梁之才!”李波语重心长地对周淑芬说。
  除了娜娜之外,爱心妈妈的成员们还资助了多名孤儿,这些孤儿如今已经把社区当成了家,把爱心团队的成员当成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就在前几天,新和社区还特地邀请娜娜等孤儿和常年资助他们的爱心人士召开了一场元宵茶话会,提前为这些孤儿过上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每年元宵节和春节,爸爸妈妈们都会为我们做一大桌子好菜。有了他们,我们再也不是无依无靠的孤儿了。”娜娜哽咽着对记者说。
  爱心在不断传递,爱心妈妈团队的事迹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如今,在社区党总支书记、爱心妈妈团队队长周淑芬的倡导下,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爱心人士加入到了这个队伍当中,他们的爱心账本还在不停地增加着厚度。
 
  古稀老人享受发挥余热
 
  “2013年6月1日,向马瑞祥捐款100元;2016年3月16日,为高国锋捐款1000元……”
  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的爱心账本,这本账本被这位退休老人记录得格外深沉。如今,她的名字已被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每位居民所熟知,她的事迹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她就是喀左县利州街道新华社区居民崔芳华。
  崔芳华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2009年退休后,她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挥余热,多次被街道党工委评为优秀党员,被喀左县文明办评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虽然不在工作岗位了,可是作为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是我的宗旨。”崔芳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崔芳华始终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晚年追求。在关心下一代实践中,她发挥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优势,与支部委员赵金丽携手并肩,承担起新华社区东昱小区关工委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她把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给青少年。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线,以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前提,以法制教育为重点,以英雄人物和雷锋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思想教育工作中去。
  10年来,崔芳华与残疾人子女马瑞祥结为帮扶对子,每月去他家走访一次,每次都带去救助金和学习用品,勉励马瑞祥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去年3月初,身为东昱小区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委员的崔芳华得知本小区高国锋同学不幸患了淋巴癌白血病,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就诊,治疗11个月后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当时骨髓配型成功,等待做移植手术,但昂贵的医疗费使这个家庭无力支撑。于是,崔芳华立即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此事,崔芳华说:“孩子只有17岁,正是花季,既然骨髓配型成功,我们就一定要想办法挽救他的生命。”
  3月16日早上八点半,崔芳华与支部委员陈秀兰、赵金丽及组长徐红英在小区临街路旁为高国锋组织了为期4天的捐款活动。此次捐款活动得到了小区党员、干部、居民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捐款活动中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崔芳华将募集到的将善款如数交到了高国锋家人手中。
  其中,崔芳华带头捐款1000元,并动员自家亲属也捐款1000元。“虽然我家境也不宽裕,但是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才那么小,即使再难,我也要帮他。”崔芳华对记者说。
  如今的崔芳华白发越来越多,但她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行动仍在继续。她告诉记者,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她将在奉献爱心这条道路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