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起底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是是非非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7-02-10 10:00
借贷人跑路,大学生因“名校贷”被“坑”十余万
 
  这个春节,家住海城市的大学生小周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春节还没过完,他已经离开家,出去找“人”,因为一款名为“名校贷”的校园借贷软件,小周成了同学们眼中的“老赖”,而更让小周上火的是每天都在增长的还款利息。那么小周是如何走向校园贷款之路,又是如何被骗的?记者通过对小周的采访,起底校园网络贷款的是与非。
 
  讲述:帮忙注册账号欠下数万外债
 
  小周告诉记者,自己是大连工业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2016年4月,很久不联系的初中同学小赵给他打来电话,“当时就说帮忙注册个校园贷款账号,也没说别的。”令小周没有料到的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账号竟让小周背负起“巨额”外债。
  小周介绍说,小赵让其注册的一款贷款软件名为“名校贷”。据小赵说,他自己想创业,但是没有本钱,于是就想通过“名校贷”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他当时说,我们只负责注册账号就行,至于以后的还款都由他自己负责。”起初,小周还是有一定戒备心理的,为此,他让小赵打了借条。
  “借贷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记者问。
  “通过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可以在名校贷上贷款18000元,其中扣除3600元保证金,还剩下14400元。贷款下来后将钱直接转给小赵。借款三个月后开始分期还钱,每期由小赵来还。”小周告诉记者,期间小赵打来电话告诉他,在对方打电话审核中,一律按照他教的话去说。“这样办贷款能顺利点。”小周说。
  起初的几个月,小赵都将需要分期还贷的钱准时到了小周的账户,这也让小周放下了戒备。没过多久,小赵再次打来电话,希望小周能够让其室友也加入到“名校贷”中,帮助其筹集资金。
  “看到他每个月还款挺及时的,就让其他几位室友注册了名校贷的账号。”令小周没有想到的是,陷阱来了。小周和周围的同学总共六人注册了“名校贷”,然而注册之后,小赵就再没有如期还款。“因为是以我们自己的真实身份注册的账号,所以欠款只能由我们自己还。”
  小周告诉记者,由于其他室友家中都不是很富裕,所以现在大家都陷入到拖欠还款的窘境,“眼看着利息越欠越多,大家都问我咋回事?”面对同学的质疑和压力,小周多次来到小赵的学校辽宁地质学院,然而令小周吃惊的是,小赵已经拿钱“跑路”。“据老师说,学校已经知道了他骗取贷款的事,不光我们几个,涉及人数二十多人,金额将近60万元。”小周说。
  额外的利息,已经让小周陷入“绝境”。一旦逾期,“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据了解,有些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比如,明面上是每个月5%的利率,可还设置了5%的服务费。
  据小周介绍,期间他通过其他同学曾联系过小赵,但是小赵都以没钱为由,拒绝还款。更让小周闹心的是,随着每个还款期的临近,小周及其家人朋友都会受到私人催款的电话甚至威胁,记者看到小周手机上的一则短信,短信显示,小周因为违约还贷,已经被刑事拘留,立案侦查。“为的就是吓唬我父母,让赶紧还款。”目前,小周已经向大连警方报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事件。随后,记者也与大连市公安局甘井子公安分局经侦部门取得联系,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疑问:小周及其同学的若干问号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周及其同学有很多法律上的疑问,对此,记者通过梳理并采访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大超对其进行解答。
 
  疑问一:小赵涉嫌骗取贷款,受骗的其他同学应该找谁追责?
 
  解答:要看小周是否为借款中间人,如果同学们将贷款经小周交给小赵,那么视小周和小赵为同一整体,应该负有连带责任。如果小周不存在中间人身份,那么大家应该向小赵追究责任。
 
  疑问二:现在的贷款应该由谁来偿还?
 
  解答:因为是以大学生的身份注册账号进行贷款,所以还应该由大学生本人进行偿还,这与是否被诈骗是两个法律关系。即如果小赵涉嫌骗取贷款,那么待其追缴违法所得,再进行赔偿。
 
  疑问三: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实在无偿还能力怎么办?
 
  解答:事实上,在校大学生看似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又极端地依附于学校与家庭。学生身份限定了贷款人的生活环境,他们基本不可能因为没有偿还能力就放弃学业而一走了之。所以贷款公司才会轻而易举地敢于把钱贷给他们,一旦发现有人拒不还款,贷款公司的收账团队就会到学校去干扰贷款人的正常学业,贷款人也很难再继续过正常的校园生活了。另外,贷款人都是基本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费多数都还是由父母支付。尽管申请贷款的步骤简单,但是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必须要填的。如此一来,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业被耽误,背着一个“老赖”的名声。
 
  调查:“名校贷”是否安全?
 
  记者梳理发现,学生贷款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类: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比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里面提供的信贷服务。这些网络借贷平台不仅在线上发布放贷信息,在线下也瞄准在校大学生。小周说,大一时,他就见到过网络借贷平台的推销,“满大街都是让扫二维码,二维码扫出来的都是借贷宝之类的。”
  记者随后拨打了“名校贷”的校园热线,询问办理贷款的相关事宜。客服表示,贷款不需要抵押,本科以上的学历最多可以申请5万元。在“名校贷”官方网站上,工商营业执照明确标注了其营业范围不得从事信用担保、金融担保等相关业务,而当记者对安全性提出质疑的时候,客服回答:“是安全的。我们公司不是高利贷公司。”
  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再填个表格,不需要担保,不需要资质审核,便可以获得小额贷款,有的平台甚至还打出“无息”的宣传。但实际上,网贷平台的“利率”实际上门道多多,有的已经不啻高利贷。
  据媒体报道,“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很多都远超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费率。一旦逾期偿还欠款,需要支付的违约金不容小觑,高低相差数倍。”
 
  提醒:校园贷款到底应该注意什么?
 
  校园网贷,原本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及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显然,不是让大家拿来助长赌博欲望的,那为什么大学生贷款利滚利,甚至遭遇诈骗,如何防控风险?对此,记者采访到了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张猛老师。
  张猛表示,一是问题出在网贷平台是不是一个合规的网贷平台。合规的网贷平台必然有着严格的风控体系,是不可能让贷款人有冒用他人名义进行贷款机会的。部分校园分期平台在个人信息审核方面并不严格,不是本人都能通过,协议上虽说采集指纹,但只要是手印,不是他本人的也能通过。这表明一些借款平台在身份核实这方面几乎是形同虚设。而对于大学生借款用途,有的平台监控也不到位。
  二是问题出在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纯信用贷有待考量。除此之外,如何解决多平台借款也是一大问题。按照平台的放款逻辑,借一家平台几千块钱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向多家平台借款,则可能累计到无法承担的额度。此前也有过大学生在多家平台借款最后累计到几十万的案例。张猛认为,在当前的征信环境下,怎么去查重复借贷的情况,不仅是校园贷面临的问题,还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探讨和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征信体系缺位,信用贷被大面积使用暂不适合我国国情。通过观察,凡是拥有信用贷业务的平台违约率都相对较高。而有实物做抵押的平台,相对违约率较小。
  三是问题出在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还款能力和还款意识却没跟上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校园贷”帮助了部分大学生资金周转,满足了一定量的资金需求。平台本身没有对错,就是无论出借方,还是借入方,都欠缺对自身责任的审视,使平台的价值产生了扭曲。大学生群体方面,存在着无节制消费的潜在现实,“校园贷”的逐利性,也在有意无意地放任着这种无节制性累积壮大。一如吹泡泡一样,小孩要吹泡泡,大人就使足劲去吹,最后泡沫破裂。张猛提醒,这样不仅需要平台、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用户共同治理,用户还要积极提高危机意识,不轻易相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保持本心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