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河叫庞家河。从监狱家属区出发,大约一里半的路程,翻过近两米多高的护堤就看见小河的全貌了。
红日暖斜,河面波光粼粼,宽约10米,向南蜿蜒。水质很是清澈,能望见河底的草、河床,偶尔会见到几条小鱼结伴畅游。河湾处偶尔会有柳树,柔美的枝条挂满了翠绿的柳叶,像翡翠穿成的小辫,悠闲地荡着秋千,枝条伸到水里玩着“姜太公钓鱼”的游戏。旁边还有泛黄了、低了头、折了腰的芦苇和蒲草相伴,各顾各独自欣赏着它们映在水里的倩影。
岸边不时地响起家雀、三燕子那甜美的清唱,偶尔会引来一些野鸡、布谷鸟、喜鹊等铿锵有力的高歌喝彩。这些新来的鸟儿们或一枝独秀,或三五成群从你的身边飞过,秀一秀他们的仙姿媚态。两岸的堤坝上到处是泛着新绿的杨树、柳树、榆树,都敞开臂膀含着笑欣赏百鸟的鸣唱。
最清新的、拨动你心弦的是那久别的蛙声,极富有磁性,足可以让你长长地吸一口气、闭一次眼,露出甜甜的醉美的笑靥。
走在护堤上,踏着发白而鲜明的车轮印痕,对岸往北几十里地的地方,那是我的家乡。从记事时起,我对这条母亲河的感观是分裂的:河岸有我喜欢的树、花草、虫鸟,在发水的夏季里可以下河捉鱼,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可以割草、拾粪、捕鸟,寒气逼人时,可以在结冰的河面上滑冰……但也伴随遗憾——那时河水是黑红色的,泛着白沫,冒着气泡,臭气熏天,像一条瘦长的魔带。每当路过河边,我总是捂上鼻子,小跑着,尽快通过这条河上的桥,然后长出一口气。可怕的是,一些牛羊猪鸡喝河里的水,个别的农民还用它灌溉水稻……
都是因为上游的造纸厂。
我暗暗立志:长大了,一定要改变这条河。
参加工作后,我先当上教师,后来成为一名执法者。可监狱警察管不了这河。我曾问念初中的女儿:“将来大学毕业了,回家乡吗?”她毫不犹豫地答:“太臭了,一定不回来。”对自己的无力,我深深自责。
欣喜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家乡落地后,造纸厂关闭了,河水渐渐清澈了,母亲河慢慢焕发了生机,变回了记忆中可爱的模样。
漫步河堤,心旷神怡,我感谢今生最好的遇见,感谢人与自然这般美好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