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个让百姓有安全感的城市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王大海 通讯员 齐海泉 | 发布时间: 2017-02-06 12:39
大石桥市平安建设记事
 
  平安建设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几年的平安建设,大石桥市展现的是这样的画面:积极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综治牵头、部门引导、政策发力、科学规划,不断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联防联控格局,织密了一张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政府、企业、社会共协作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两新组织”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初步形成了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依托,以网格化建设为载体,以平安志愿者等治安骨干为补充,条块结合、依法管理、动态管理的“特殊群体”管控工作机制,实现了“特殊群体”管理、稳控、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安全感,是人们追求幸福感的基本需求,有了安全感,才能有幸福感,保障人们的安全感一直是大石桥市政法综治工作的目标,大石桥市努力通过平安建设来实现这个目标。去年,大石桥市在全省平安辽宁建设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平安市,铁路护路工作被评为全省铁路护路先进县区。这是大石桥市不断加大力度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结果。
 
  近年来,大石桥市以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目的,以“防控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为己任,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平安大石桥、法治大石桥”建设。



大石桥政法委领导到基层调研
 
  为平安而施举措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一个城市的稳定与平安,直接体现在社会的治安层面上。大石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6年度平安大石桥建设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等,为建立健全警情预警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大石桥以综治委十个专项组为依托,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为载体,以平安社区、平安镇区、平安市三级联创为主线,组织相关部门完善了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铁路、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宗教场所等工作机制,夯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网络。同时大石桥市委政法委、宣传部及政法各部门组织了“平安大石桥专项宣传”“禁毒百日宣传”“平安建设宣传月”等活动。通过户外LED屏幕,繁华地段宣传图板,粘贴营运车辆宣传贴,出租车顶屏播放字幕等形式,营造了大街小巷24小时不间断宣传氛围。为了进一步加大政法综治工作宣传力度,政法委牵头、联合宣传部门,政法各部门全力参与,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现了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常态化。
 
  不断完善防控体系
 
  大石桥市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辖18个镇区,253个行政村,26个社区,总人口72万,随着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增加,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大石桥市综治委按照省、营口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要求,创新移动检查机制,将全市居民定位在网格之中,全力实现第一时间掌握基层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响应服务;建立市、镇、村三级服务管理平台298个,基础网格888个,纳入专兼职网格人员共1045名;完成了网格图谱化绘制,对重点人员全部定位在网格之中,实行分级管理,充分发挥网格“机动性强、灵活性高”的优势,有效构筑了打击犯罪、治安防控、交通管控、服务群众的移动式、便捷式前沿哨所,提升了立体化防控能力。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两年来,大石桥市逐步建立起一套专职化、社会化的工作体系。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全力争取社会力量参与防控体系建设。2016年,根据“屯兵街面、贴近群众、警力延伸”的工作要求,大石桥市公安部门积极争取企业支持,由大石桥市某银行投资120万元在全市主要商业区、街路、广场建立了6个警银便民服务工作站,打造集多媒体终端、信息发布、银行存取、治安管理、监控报警于一身的现代化综合智能服务体。目前,每个工作站配备3名民警、20名辅警、20名巡防队员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巡逻,在防范、打击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发现违法犯罪的前哨点,情报信息资源的收集点,治安防范管理的宣传点和便民利民的服务点。在部分条件较好的镇区开展了特色化的防控工作,官屯镇采取政府、村、企业三方联合投入的形式,成立了镇村警务队,每年投入20万元,招聘了20名专职治安联络员,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管控重点人员方面全方位协助公安机关开展防控工作。虎庄镇采取给予经济补助的形式发动治安积极分子建立了70余支巡防队,有效地预防了犯罪的发生。全市各义务巡防队伍通过打出旗帜、亮出标志,与公安专业队伍并肩作战,形成了巡逻时间、空间和重要部位的衔接与互补,构筑了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网络。
 
  两新组织参与综治
 
  在大石桥,有一支力量非同小可,这就是两新组织。大石桥市现有“新经济组织”28000多个,其中民营企业3000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新社会组织”72个,会员单位1612个,会员(成员)近5万人,主要涉及非公经济、农业产业化领域和城乡公共服务行业。大石桥市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平安建设,效果十分明显。
 
  为激励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大石桥市各政法部门积极落实企业法律服务包保责任制,深入开展了安全保卫进民企、人民调解进民企、法律服务进民企、预防犯罪进民企、安全生产进民企、职工维权进民企、诚信经营进民企等活动,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大石桥市综治委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平安建设。
 
  警企联动机制就是大石桥市两新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的一大亮点,由辖区民警定期带领企业保卫力量对周边地区开展治安巡防、隐患排查,不仅弥补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又加强了社会面的治安控制。某集团,每天派出10名保安配合辖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网格化巡逻,使当地的治安案件连年下降,刑事案件发案为零。金龙集团警务室与企业监控室联动,将企业自建视频监控向周边主要街路延伸,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欢迎。大石桥市还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技术防范工作,采取政府政策扶持、公安部门监管指导、企业提供免费安装、有偿服务的形式,由民营企业投资1500万元成立技防安保公司。为全市2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校、沿街商铺、个人住宅等安装联网报警系统,全部与公安指挥中心平台联网对接,并融进公安监控平台工作,弥补了公共监控资源的不足。同时,根据公安机关部署,该公司还将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及物业小区的200名保安也纳入联防联勤巡逻工作,使每个保安岗位都成为派出所的治安巡逻支点,减轻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压力,并且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行为。
 
  为打造营商环境护航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石桥市各部门联手打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大石桥市综治委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各种经济犯罪,同时,全面开展“平安大石桥”创建活动,“创平安、树新风、保稳定、促和谐”氛围全面形成,随着“平安社区”“平安镇区”“平安校园”“平安铁路”“平安市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开展,一个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市平安的格局正在形成。“平安大石桥”建设成为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投资的一个“品牌”。
 
  ——法院积极为企业提供大量优质的法律服务,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检察机关积极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专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遏制了企业领域的职务犯罪活动,保障了企业发展资金的安全运转,并运用检察建议、督促起诉、违法行为调查等手段,加强监督。
 
  ——公安机关推出了便民利民的措施,积极推行警企联系,警企恳谈会和“一案一建议”制度,通报经济犯罪形势,提出防范建议,征求工作意见。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助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
 
  大石桥市政法系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性地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通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进警务、检务、审务等公开,重大疑难案件公开听证、公开审理等工作领域的探索,促进执法投诉、受理、监督机制的落实,确保了执法公开落到实处。
 
  同时,大石桥市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尤其是将推进城乡网格化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整合服务管理网络,规范网格服务流程,着力打造服务精品”措施,全力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精品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大石桥市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以抓好维护社会公平、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司法改革、建好政法队伍等工作为工作重心,将平安创建活动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向市民发出:“我是大石桥人,我是平安建设的践行者和参与者”的号召。大石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哲说,大石桥将继续发挥好各方力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切实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为“平安营口”建设和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