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丹东:“三沿”特色加固社会治安防控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王强 杨清林 | 发布时间: 2016-12-21 09:20
立足“沿边、沿江、沿海” 公安发挥主力军作用
 
  沿边、沿江、沿海,丹东市的区位特点是我省唯一。
 
  一号工程、民生工程、基础工程,这是丹东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对防控体系建设的最高定位。
 
  今年,经过丹东市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泛深入的调研,丹东市公安局充分发挥作为防控体系建设主力军的作用,立足“沿边、沿江、沿海”的区位特点,提出了整合集成防控体系“五张网”,即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防控网、乡镇街道和社区及村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融合打造独具特色、覆盖全域的边境管控网的新思路。边境地区始终保持高度安全稳定,中央和省、市领导先后30余次对丹东公安工作作出批示、给予赞许。
 
  丹东市公安局牢牢把握边境地区社会治安规律特点,完善“党委把方向、政府搞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管理、民众为基础”的“五位一体”边境管理新格局,把防控体系建设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以打造“中国边境最美警察、中国边境最美警队”为新追求,以“求新求高求发展”为新目标,统筹抓好街面巡防、边境巡防、视频巡防、社区巡防等各个组成部分。深入组织开展大情报、大防控、大打击、大整治、大服务、大培育“六大行动”、缉毒会战和“一打两治”等专项战役(打击侵财专项行动、江边治安乱象整治、城区交通乱象整治),强力打击整治影响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均呈下降趋势。



巡特警支队突击大队民警在滨江路备勤
 
  上篇防控大格局
 
  2015年9月,丹东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针对丹东沿江、沿海、沿边“三沿”的区位特点和当前治安实际,提出了“深化三沿特色、着眼三个满意(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广大民警满意)、推进四项建设(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打造平安丹东”的总体思路,以及“忠诚使命、敢于担当、务实肯干、开拓创新、甘于奉献”二十字丹东公安精神,并全力组织打响“百日攻坚”战役,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部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为防控体系建设谋篇布局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防控体系建设成员单位坚持把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我市维稳创安的一号工程、民生工程、基础工程来研究谋划和组织推进,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防控能力持续提质升级,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工作成效,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丹东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周左盾告诉记者。
  公安机关是防控体系建设主力军。在2016年,丹东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打造“边境管控网”为核心的新思路积极推进全市的防控体系建设,以年度重点工作“六大行动”之一的“大防控”行动为抓手,围绕重点工作集中发力,全力打造丹东市防控体系升级版。
 
  防控体系升级版是这样的
 
  指挥体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丹东市公安局筹集资金500余万元,对市局警务指挥大厅进行了升级改造,整个大厅的建设规模、功能设置、硬件配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加强情指一体、情勤联动新型指挥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和暗访测试,有效处置了“5·10”吸毒人员劫持人质案等多起突发案件。在东港市、振兴区和元宝区委政法委、综治办的大力支持下,东港市局、振兴分局、元宝分局都升级建设了指挥中心,全面提升基层单位的指挥调度能力和水平。
 
  巡逻防控扫除死角,牢牢控制社会面。采取分段巡逻、车巡与步巡、执勤与备勤相结合的方式,抽调武警支队150人、边防支队机动大队50人、巡特警突击队50人、辅警50人,混合编队,实行“三班两运转”,在市区主要街道开展全天候武装巡逻,确保了重要时段、要害部位的安全。
 
  弃管小区到处都是警惕的眼睛。丹东市城区有57%的居民小区为弃管小区,居民占城区人口总数的53%,近三年发案占全市发案总量的61%。丹东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将弃管小区创安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考虑,多方筹措资金545万余元,在67个弃管小区安装了1800余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下一阶段将建成拥有5000个视频监控点位的弃管小区视频监控专网。实现弃管小区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防、防范有保障。
 
  社区网格化管理,层层包保。今年上半年,在振兴区委政法委、综治办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振兴区组织开展了社区网格化工作试点,深入推进“一区5人管理”、局党委成员联系派出所、机关部门包保派出所、领导干部包保社区警务、社区警务和社区工作“同址办公”“五项联勤”等工作制度落实。
 
  “五位一体”,联合管控边境一线。做实“党委把方向、政府搞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控机制,提升了涉边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和打击能力。今年以来,累计查处违边案件83起,打击处理157人,查处非法易物案件25起,打击处理35人。加快科技管边步伐,全力打造边境高清视频管控带,已建成高清视频622个。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丹东市公安局成立“信息办”,结合丹东市实际统一整合公安内部以及社会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截至目前,共整合医疗、个体商户、厂矿、供暖用户以及社保、煤气、地税、工商等信息资源2000余万条。
 
  演练测试,一切为了实战
 
  丹东市公安局组织市反恐成员单位定期围绕市区25条公交线路、143个站点、230台公交车,开展反恐、防爆、安全防范测试。2月9日,组织开展以应对砍杀式暴力恐怖袭击为主题的2016丹东“反恐一号”演练;2月19日,出动警力80余人次,模拟相关警情和突发案(事)件进行实战演练,检验了全市“1、3、8分钟”处置圈和“10、20分钟”封控圈的应急堵控能力;3月30日,参加全省巡特警拉动集结演练,按规定的时限、标准圆满完成了任务。



“四警联勤”民警江边巡逻
 
  中篇治理大动作
 
  周左盾说,丹东公安认真贯彻公安部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省公安厅常态化打击整治“十大战场”的任务部署,精心打造交警“红旗队”、武警“特战队”、特警“突击队”、治安“行动队”、刑警“便衣队”、国保“侦察队”六支尖刀队伍,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平安指数。
 
  靓丽的数字成果
 
  与“大防控”相衔接的就是“大打击”和“大整治”。今年1-11月份,全市共立刑事案件4560起,同比下降3.4%;其中八类重大刑事案件立案404起,同比下降9.9%;五类侵财刑事案件立案3208起,同比下降2.8%;19起现发命案全部破获,破获1起18年命案积案。刑事案件破案率42.1%。
 
  把打击作为年度工作的“重头戏”,警察带着责任打,响应群众的呼声打,针对警情的特点打,把握节点节奏打,大案小案一起打,实现对本地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重点打击、常态化打击。对各类严重暴力案件保持快侦快破,破获宽甸“1998·9·15”命案、“8·30”一次杀死两人重大杀人案、“6·25”一次杀死三人恶性案件等一大批大要案,全地区19起命案全部破获,命案现案破案率连续3年达100%;打掉恶势力团伙12个,上级转递黑恶势力线索查结率100%;侦破“5·05”电信诈骗案件,打掉横跨辽宁、山东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涉案金额高达153万元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破获公安部督办胡某等人非法收购和销售烟叶案,查扣加工机械12台、烟草制品约200吨,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公安部为此发动集群战役。开展“利剑行动”抓获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嫌疑人124名,捣毁窝点44个,打掉团伙10个,涉案金额8470万元;其中生产销售“癣宁胶囊”特大假药案,扣押假药220箱,涉案金额1298万元。严厉打击“涉黄涉赌”等突出治安问题,先后破获公安部督办“11·18”网络开设赌场案等、端掉“地中海洗浴”等涉黄涉赌场所。立案查处各类涉枪涉爆案件67起,破获“11·05”特大网络贩卖枪支弹药案件,涉及全国26个省市。
 
  开展“大整治”打响战役
 
  毒品问题是治安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毒品往往与涉黑涉枪、涉赌涉黄和侵财等违法犯罪紧密相联,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危害巨大。丹东市公安局组织开展7次突击扫毒行动以及“缉毒会战”、丹东“毒驾”治理、涉毒娱乐场所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0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67人,查处吸毒人员3490人。破获“8·23”跨省团伙贩毒案件,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14人,缴获毒品6公斤,扣押车辆4台;破获“11·03”跨省团伙贩毒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人,缴获毒品冰毒300余克、麻古8990余粒、枪支2把。
 
  丹东公安“大整治”,瞄准影响本地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整治,具体抓好三个方面:聚焦边情,深入开展边境整治。通过开展常态化打击整治“江海行动”,全力清剿越界捕捞、走私偷渡等顽疾和隐患。瞄准毒情,深入开展毒品整治。围绕堵源截流、打击制毒、围剿贩毒、遏制易制毒化学品流失、查控吸毒人员“五方面重点”,发动全民参与,人人喊打。着眼市情,深入开展交通整治。针对丹东市城区道路先天不足的不利条件,结合假日大出行、车辆大增长的严峻形势,以不间断地整治保安全、保畅通,缓解日益严重的“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开展以打击侵财、整治交通和江边治安乱象为主题的“一打两治”战役,喊客拉客、黑导游、黑出租等影响旅游城市形象的突出治安问题得到了强力整治。
 
  大防控、大打击、大整治的落脚点就是大服务。
 
  围绕丹东新一轮发展振兴,公安机关以全力打造主动警务、效能警务、民生警务的最新实践,树立“警民一家亲”服务品牌。抓公安窗口服务,持续改进治安、交通、消防、户政、出入境等窗口服务,提升服务态度、服务品质、服务效率,推出更加便捷、更加惠民的服务措施,让群众对公安工作有更多的获得感。抓服务企业发展,着眼当前经济形势,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公安民警进千企活动,打造“前置化”警务、提供“一对一”服务,尤其做好全市年度计划新开工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服务保障,在经济建设中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



利剑出鞘
 
  下篇宁边大手笔
 
  丹东市公安局把打造过硬队伍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弘扬“忠诚使命、敢于担当、务实肯干、开拓创新、甘于奉献”二十字丹东公安精神,全力打造“中国边境最美警察、中国边境最美警队”。年内共有13个集体、40余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做精“大培育”行动,把凝聚警心、鼓舞士气置于全市公安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围绕各个节日节点,先后组织开展了纪念“三八”妇女节先进表彰大会、全市首届“中国边境最美青年警察、最美青年警队”评选、“平安大蓬车进校园”、全市首届“民警集体婚礼仪式”“优秀复转军人评选”等系列警营文化活动,还出台了《惠警爱警六大工程》36项具体从优待警措施,不断引导广大民警自觉把“忠诚、责任、事业、发展”始终放在心中。
 
  战斗力是打出来的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全市公安工作。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服务大局,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市主要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会议确定的新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把各项公安工作置于全市新一轮发展振兴的大局中来谋划,打防管控精耕细作、齐头并进,整个队伍心齐气顺、政通人和,各项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之一。”周左盾告诉记者。
 
  儒帅带兵,善带奇兵,锤炼精兵。就拿交警“红旗队”、武警“特战队”、特警“突击队”、治安“行动队”、刑警“便衣队”、国保“侦察队”六支尖刀队伍来说,他们明暗结合,快速反应,值守在社会治安第一线,紧要关头冲得上,棘手任务拿得下,成为捍卫丹东社会治安的六面旗帜。一年来,六支队伍先后参与各类打击整治专项行动20余次,直接或间接参与破获大要案10余起。成功处置元宝区一男子吸毒后劫持人质事件等多起突发事件,有力提升了城市平安指数。
 
  为了边境的安宁
 
  沿边、沿江、沿海区位特点,注定丹东公安必须承担特殊使命和特殊任务。这支队伍积极投身“边境防控网”建设,融合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的防控网、乡镇街道和社区及村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五张网”,集成打造“丹东地区边海防管控网”。这是庞大的管控体系,包括多位一体的边境地区信息搜集体系、一体化、常态化的实战指挥体系、点线面结合的社会防控体系和边海防动态管控体系。并结合边境最新形势,组建“鸭绿江110”,加强江上防控,改变了以往“岸上防控”的江界管控模式,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鸭绿江治安巡防格局。“鸭绿江110”全面启动以来,共执勤巡逻472航次,查出各类违边案件21起。
  如今,丹东边境军警联合武装巡逻已经保持常态化。边防团与边防、公安部门密切协作,联勤联动,每日触动巡逻警力180人、车辆(汽艇)23台(艘),在沿江一代开展叠加式、全天候武装巡逻。实现了情报共享、问题共商、隐患共治、安全共防,有力遏制了各类涉边突出问题的发生。
 
  防控体系需要共治
 
  “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的提升,不能仅限于科技手段的应用,而要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效整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江西会议’提出了要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这在防控体系建设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安机关仍要坚持按照我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面的巡逻防控工作,注重发挥武警、边防、巡警、辅警‘四警联勤’武装巡逻工作,发挥街面屯警平台服务群众的作用,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武装巡逻的密度和广度,切实提高见警率、见灯率和与犯罪分子的碰撞率,来扎实推进社会面巡逻防控建设。各级综治部门也要充分发挥综治协调作用,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职工、基层社区组织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实到一线的社会面和社区群防群治中去,实现巡防工作全覆盖,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周左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