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调兵山街道大隆社区有这样一个人,他眉宇传神,话音有力,步履矫捷,一言一举中透着一种浓重的“文艺范儿”。说到从事文艺表演工作,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就爱说爱唱,只有在说唱表演中才能找到快乐和价值。他就是社区第二党支部党员、文艺党小组组长、社区志愿者鲍玉勇。
与文艺有着不解之缘
鲍玉勇说自己打小就酷爱文艺,13岁时就到法库县剧团学习评剧表演,直到1967年剧团解散,22岁的他回乡务农。而在农村的那段时间里,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文艺的追求,只要闲下来,就会练上几段唱功,看的人越多他唱得就越来劲。
“这小伙子天生就不是务农的料儿,就是一个唱戏的角。”有人曾经说。应了这句话,后来的一件事使鲍玉勇又重新踏上文艺表演之路。当时铁法矿务局招收文艺专才,小有名气的鲍玉勇因为曾在矿务局俱乐部饰演孙悟空的精彩表演,被抽调到矿务局宣传队。“临危受命”组建表演团,排练话剧《智取威虎山》,除了自己要参演杨子荣这个角色外,还要亲自指导当时都是学生的剧中各种角色,可以说在这段期间里鲍玉勇付出了很多艰辛,也收获了许多。话剧《智取威虎山》在演出中一举成功,人们都为他饰演的杨子荣拍手叫好的同时,“鲍玉勇”这个名字也为更多人所熟悉。
1969年至1976年的7年时间里,鲍玉勇的文艺表演事业达到高峰。先后组织排演了京剧《红灯记》、评剧《刘四姐》、话剧《沙家浜》等多个曲目,演出过程中都收获了较好口碑和赞誉,最火的是话剧《沙家浜》,在黑龙江“大海林”的演出造就了轰动一时的效果。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随着矿务局艺术团的解散,鲍玉勇被安排到机电总厂,后来又来到大隆矿从事保卫工作直到退休。“我并没有因此放弃我所热爱的表演事业,因为我觉得我这一生与文艺有着不解之缘,无论走到哪儿,我都要把节目带到哪儿。”说这话时,鲍玉勇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
给他人送去欢笑
“退休了,我想唱就唱,只要观众喜欢就行,给他们送去欢笑也是我最大的快乐。”退休之后的鲍玉勇把晚年时光作为自己表演事业的盛年期,加入社区表演队,组织指导参演各种节目,成了大隆社区的一名文艺骨干,如今在这个社区的第二党支部。
身怀一技之长的鲍玉勇是社区文艺骨干,不仅是在每月25日的支部活动日,平时也会把《沙家浜》等传统京剧曲目和自己编的快板书带到社区广场、走进养老院,给小区居民和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欢笑带去快乐。
鲍玉勇说:“只要心情一高兴,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在之前全市‘文化志愿者基层行’活动中,我加入了这个志愿团队,精心编排了包括京剧、评剧、快板、歌曲等多种曲目的拿手节目,参加了10多场这样的演出。”问及义务排练和演出,是什么力量作为支撑时,鲍玉勇说:“当一个人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就会觉得生活越来越充实,越来越美好,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相反,还会为之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