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奔波于各地,甚至还要出国,忙,是他日常的缩影。一副眼镜,儒雅的面容,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老师,然而,走近他才知道他是法庭上的“铁齿铜牙”。他就是北京金诚同达(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轩。记者见到王晓轩时,他还在忙碌于一件股权并购的案件。聊着案件,王晓轩开始讲述起自己的从业故事。

“办理金融案件,更多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接过王晓轩的名片,记者看到他有很多社会兼职。其中有两个十分引人注意。一个是王晓轩从2015年开始担任沈阳市律师协会公司及投资并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一个则是他常年担任很多大型公司如华润、保利达等公司的法律顾问。
对于公司及投资并购这件事,需要律师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很强的专业水平。“因为涉外的内容比较多,首先要懂外语。”早在很多年前,王晓轩就已经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专业英语B类证书与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书。除此之外,王晓轩还告诉记者,他“大学毕业后就到银行工作,那时候就对金融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正是凭借当时对业务的钻研,为现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翻看王晓轩这些年代理的案件,他还多次协力完成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项目。如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铁路公司及全球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合资项目谈判法律服务。为配合沈阳市政府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金杯汽车与德国铁路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全球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拟在沈阳合资成立物流企业,进一步拓展金杯汽车的上下游产业体系,为此,各方就合资项目多次谈判,王晓轩律师作为金杯方面律师团成员负责参与英文谈判与中英文合同起草、修订事项,圆满完成有关合资谈判工作。
同时,他还参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与各地政府PPP项目合作法律服务。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和中冶综合管廊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合作中标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综合管廊及市政路网西区PPP项目。“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作为长春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级新区快速崛起与成长的责任与使命,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以说,王晓轩的很多工作都与振兴辽宁经济有关。
“热衷于公益,反哺是最好的感恩”
在采访中,王晓轩告诉记者,就在五年前,他还是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国际法老师。“因为热衷于法律,最终我还是选择走出高校,当了一名职业律师。”
而走进律师行业这短短几年,王晓轩就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但是,离开高校,并不意味老师这个身份丢失了。“我一直都与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回到学校开办公益讲座,是王晓轩业余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每一次讲座选题的确定,到讲座内容的设置,再到课上与同学的互动,王晓轩都绝不马虎。“毕竟自己在高校从事教学十年,一直对讲台有感情,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反哺学校。”
与此同时,他还热衷于替百姓打官司。如保利达地产佳伴(沈阳)有限公司与沈阳市东陵区榆树屯地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土地补偿合同纠纷案。因榆树屯地区涉及土地征用补偿事项,时值东陵区行政区划调整,土地补偿工作进展缓慢,导致榆树屯地区村民产生集体性事件风险和诉讼事件,该案由榆树屯地区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代表村委会起诉香港上市公司保利达集团在沈阳的开发项目单位,要求开发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与滞纳金共计2200余万元。经多方协商与律师居间调停,最终以原告撤诉的方式妥善解决有关纠纷,避免了群访性事件的发生和对沈阳市投资环境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