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1981年6月常大利在《辽宁公安》第6期上发表第一首小诗《他爱他的手枪》算起,至今刚好走过40年的光阴。1978年,常大利正式成为昌图县公安局的一名人民警察,担任派出所民警、刑警近20年,后来在政工和警协部门工作又是20多年。他在中学时就特别喜爱文学,参加公安工作后尽管每天工作都特别繁忙,始终也没有放弃过对文学的追求。
1994年,他尝试短篇小说的创作,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名为《劫案》,塑造了刑警陈汉雄的形象,意在塑造中国式的福尔摩斯,展现中国刑警的风貌,其中利用中国警察的智勇来侦破各类刑事案件,让一起起谜案、奇案、悬案得以真相大白。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一些中短篇小说创作,小说几乎全部以塑造公安民警形象、侦破案件、警民关系、服务群众等为内容,其中塑造以忠于事业和法律、弘扬正气、智勇双全的普通刑警陈汉雄为主角的侦探小说有近百篇,并先后发表于《辽宁法制报》《故事报》《北京法制报》《侦探推理报》《章回小说》《芒种》《大侦探》《探案经典》《传奇故事》等众多报刊。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常大利得到辽宁法制报大力支持,在《辽宁法制报》上发表过短篇侦探小说近20篇、公安类随笔20多篇。
2000年年初,常大利利用工作之余开始长篇小说创作。2006年4月,他的第一部长篇侦探小说《小城疑案》出版,塑造了被誉为“小城神探”的刑警陈汉雄的最初形象。其后相继又创作了以陈汉雄为主角的《小城病人》《雨夜惊魂》《红玫瑰之谜》《湖畔人影》《午夜枪声》等多部长篇侦探小说,同时创作了另一个系列的以经济、文化保卫民警陆雨林为主角的,以保卫和侦破国家文物案件为主要内容的侦探小说《暗夜下的墓葬》等。
近20年来,他一直注重对民国以来出版的中外各类侦探小说的阅读和收藏,并着手研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有关侦探小说随笔30多篇。现收藏侦探小说5000多种,有很多是稀有版本,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我国出版的各类反特、侦探小说共计400多种他几乎全部都有。2016年,他还撰写出版了40余万字的有关侦探小说探讨研究的社科类随笔集《世界侦探小说漫谈》。
坚持40年文学创作,常大利主要耕耘在公安文学阵地,锲而不舍,克服病痛完成了多种作品。本来2016年5月他就该正式退休,但经昌图县公安局挽留,他又干了3年政工宣传以及警协等工作,直到2019年9月才真正离岗。但他仍在社会上和局里挂着一些义务头衔,每年还为各中小学上法治教育课等,并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和县局的公安文化活动等。
常大利的党龄正好40年,他退休不褪色,仍保持党员的本色,要为社会和人民多做些有益的事。这么多年,常大利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发表诗歌300多首、散文随笔5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0多篇、公安理论研究及公安文化论文20多篇,有多首诗歌和散文、小说在全国以及一些省、市、县赛事中获奖。共出版长篇侦探小说7部、中篇侦探小说4部、诗集1部、散文集2部(其中与他人合集一部)、侦探小说理论研究文集1部。长篇侦探小说《雨夜惊魂》获第五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提名奖,《暗夜下的墓葬》获第六届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优秀奖;《世界侦探小说漫谈》书稿获中国第三届法制文学大赛优秀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常大利虽然年岁大了,仍然笔耕不辍,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公安文学事业尽力,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