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过高 责任划分不清
今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出开展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社会企业建立安全优质的网络预约导游服务平台,建立导游自由执业管理与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国内几家旅游平台已陆续开启线上线下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试点几个月来,尽管好评不断,但由于价格过高、责任划分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约导游目前遭遇呼声高、现实冷的窘境。
网约导游遭遇冷板凳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屡屡爆出强制消费、欺客宰客等丑闻,使得民众对其信任度降低。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于旅行社之间恶性削价竞争,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吸引游客,导游只能靠带游客二次消费来弥补团费的不足造成的,这也是长期以来整个旅游行业的一个潜规则。
数月前,国家旅游局召开全国导游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同时启动。截至目前,多地区、多旅游平台陆续启动线上线下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据悉,网约导游的诞生一度被视作是解决宰客、甩团、强制购物的市场利器,被寄予厚望。但经过数月的运营,却并未如预期般受民众追捧。
那么,网约导游为何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呢?
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三点:第一,一些旅游乱象使得导游行业的口碑一般,好评度不够;第二,一些老年游客虽有需求,但并不具备叫网约导游的网络水平;第三,许多年轻人没有叫导游的习惯,其昂贵费用也让人望而却步。
陪玩价格昂贵
记者了解到,在导游预订平台上,导游发布的服务在国内是徒步向导,包括9小时每天的讲解和向导服务。标价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不包括交通、门票、餐饮、保险等费用。而国外向导的标价,则是每天1500元左右。
以“途牛网”去巴黎旅行的向导服务为例,项目包括深度游玩、节日狂欢、特色美食、摄影接机等,还可要求性别,享受定制服务。费用大概在每天1000元到3000元不等。只接机则便宜许多,服务特色要求越多,则收费越高。
记者注意到,“途牛网”向导服务的销售量极低,尽管每销售一单的评价都极为悦目,但仍不能扭转向导服务几乎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形。
“按照每天1500元计算,去巴黎游玩7天,光是网约导游的费用就有1万多元,实在是不小的开支。”爱好旅游的小丁认为,国内游几乎不需要导游,可以看旅游攻略,国外旅游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仍可以借助翻译工具。“如果是准备去国外读书,倒是可以请网约向导详细介绍学校以及日常生活情况。”
网约导游存在现实难题
网约导游这个新兴行业在推广中存在多种现实难题。除了供需问题外,实际上还包括服务关系、责任关系等问题。
首先,导游自由执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导游缺乏基本保障的问题。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数为95万,其中社会导游人员数量占全国导游人员总数的70%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国内导游从业人员门槛低,工资也没有太大保障。导游为了接团要先出钱把游客从旅行社买过来,也就是先得倒贴钱给旅行社。为了不赔本、多赚钱,导游就会以购物回扣、加景点、宰客等方法把钱赚回去。如此一来,导游和游客就变成了矛盾的对立面,强迫购物、欺诈、威胁利诱、导游“甩团”乃至殴打游客的情况不断发生。网约导游并未解决其根本的生存问题。
其次,导游自由执业没有厘清与平台的契约关系。业内人士认为,各大旅游平台对于网约导游并未大力推荐。原因不言自明,平台推荐不但会加大运营成本,还要对导游的资质和服务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推荐谁?推荐的标准是什么?导游出了问题,平台将承担何种责任?导游自由执业责任保险费用又该由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旅游平台的积极性当然不会太高。
再次,网约导游也未厘清与旅客的服务关系。业内人士强调,这里面包括价格关系、责任关系、合同关系等。平台制定的“一刀切”的导游价格,固然利于平台的统一管理,但一定的服务数额内,游客人数多了,导游感觉累划不来,而人数少了,游客又觉得难以接受。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难以达成一致,势必影响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况且以往旅客通过旅行社报团,导游有问题可以找旅行社。现在自由选导游,一旦出了问题,只能赔偿几百元导游费,无处投诉索赔,利益无法保障,旅客自然疑虑多多。